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筱凌

作品数:18 被引量:105H指数:5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苦参
  • 4篇苦参碱
  • 4篇黑色素
  • 4篇黑色素瘤
  • 4篇恶性
  • 3篇乙酰肝素酶
  • 3篇湿疣
  • 3篇基因
  • 3篇尖锐湿疣
  • 3篇尖锐湿疣患者
  • 3篇黑素
  • 3篇黑素瘤
  • 3篇恶性黑素瘤
  • 3篇肝素酶
  • 2篇凋亡
  • 2篇乳头
  • 2篇生殖道
  • 2篇突变
  • 2篇皮肤

机构

  • 18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宁波市第一医...

作者

  • 18篇蒋筱凌
  • 14篇方红
  • 13篇刘晓艳
  • 8篇阮黎明
  • 6篇方德仁
  • 6篇羊正纲
  • 5篇丁颖果
  • 5篇王懿娜
  • 5篇陈鸿超
  • 4篇刘国英
  • 4篇张妤
  • 4篇滕理送
  • 2篇张幸国
  • 2篇吴炜
  • 2篇张好
  • 2篇卢莲治
  • 2篇毛静然
  • 2篇朱伟芳
  • 1篇彭国平
  • 1篇许冰

传媒

  • 4篇中华皮肤科杂...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2篇浙江预防医学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中药材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6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淋病快速诊断法对淋病诊断的价值探讨
目的:淋病快速诊断试剂(胶体金法)检测淋球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观察其它病原体对淋病快速诊断试剂的检测有无干扰。方法:对2001年1月—2001年4月在我院STD门诊就诊的400例患者的分泌物进行淋球菌和淋病快速诊断试剂检...
方德仁蒋筱凌方红许冰刘国英卢莲治毛静然阮黎明
皮肤光老化过程中mtDNA突变及氧化应激改变研究
方红王懿娜吴炜彭国平王小勇朱伟芳陈鸿超蒋筱凌刘晓艳丁颖果
该项目研究人皮肤光老化部位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DNA,mtDNA)突变与皮肤衰老的关系;同时观察UVB照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和HaCaT细胞诱发的线粒体DNA突变及氧化应激状态改变,以及大豆异黄酮的保护...
关键词:
关键词:皮肤衰老大豆异黄酮
microRNA-31在尖锐湿疣患者皮损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microRNA-31(miR-31)在尖锐湿疣(CA)患者皮损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CA患者60例(CA组)及20例行包皮环切的健康者(对照组),两组包皮组织均送检临床免疫室,行人乳头瘤病毒(HPV)杂交分型鉴定,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采集CA组性别、年龄、病毒分型、病程、发作次数、发作部位及基础疾病等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A皮损和正常包皮miR-31的表达,并和临床性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和对照组比较,CA患者皮损中的miR-31表达显著增高(<0.05),其表达高低与患者病程及复发次数关系密切,而和性别、年龄、病毒分型及伴发疾病等因素无关。结论 miR-31在CA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郑擎张妤蒋筱凌陈鸿超刘晓艳
关键词:尖锐湿疣人乳头瘤病毒
一个家族性良性天疱疮致病基因的新突变位点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对一个中国人家族性良性天疱疮(HHD)家系进行ATP2C1基因突变检测。方法调查一个HHD家系3代9人,其中2例具有HHD的临床表现。收集该家系所有成员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扩增ATP2C1基因的27个外显子,用直接测序法进行DNA测序分析。同时设立100例无亲缘关系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在该家系的2例患者中均检测到1个尚未报道过的ATP2C1基因错义突变位点(M661R)。在该家系健康个体及无亲缘关系的正常对照均未发现相同突变。结论在该HHD家系中发现ATP2C1基因一个新的特异性突变位点(M661R)。
丁颖果方红蒋筱凌张好刘晓艳陈鸿超
关键词:突变ATP2C1基因
CMV启动子调控的VEGF-shRNA表达载体的构建及有效干扰序列的筛选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构建针对人VEGF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的表达载体,实现CMV启动子调控,转染肿瘤细胞后观察其对VEGF基因的干扰作用,并筛选出有效的VEGF-shRNA。方法:设计三对VEGF靶向的发夹状shRNA,依据设计合成两条互补的寡核苷酸链,退火后连接入质粒pDC311-SV40-RC中,转化扩增后进行序列测定。用脂质体包裹转染人骨肉瘤细胞U-2 OS,分别培养3d和7d后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ELISA检测上清中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将针对VEGF基因的siRNA的双链寡核苷酸片段成功克隆到pDC311-SV40-RC载体,经过阳性菌落PCR鉴定与测序,结果正确;转染U-2 OS细胞后,ELISA方法检测蛋白表达水平证实干扰序列3能有效降低VEGF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CMV启动子调控的针对VEGF基因的siRNA载体,转染肿瘤细胞后可抑制VEGF的表达,并筛选出有效的干扰序列。
刘晓艳方红陈鸿超蒋筱凌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寡核苷酸类
miR-31在尖锐湿疣患者皮损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刘晓艳张妤蒋筱凌方红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6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 探讨梅毒血清固定的临床特点、产生原因和相应对策.方法 选取66 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同时应用流式细胞仪对其中32 例患者(观察组)及同期30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外周血T 细胞亚群及NK 细胞进行检测.结果 66 例中Ⅰ期梅毒发生血清固定4 例(6%),Ⅱ期梅毒发生血清固定9例(13.6%),潜伏梅毒发生血清固定53 例(80.32%).血清固定RPR 阳性滴度为1∶1~1∶32.其中1 例确诊为Ⅱ期眼梅毒,4 例脑脊液同时有RPR、TPHA阳性,确诊为无症状神经梅毒.梅毒确诊后初治:9 例(13.6%)选用口服红霉素、四环素或阿奇霉素替代疗法,6例(9%)存在不规则用药情况.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细胞无明显变化(P >0.05),CD8+细胞显著升高(P<0.01),NK 细胞及CD4+/CD8+明显降低(P<0.01).结论 梅毒感染早期未及时规范治疗、用药不规范或以替代药物治疗、无症状神经梅毒和潜在感染灶存在可能是导致梅毒血清固定的重要原因.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免疫抑制与梅毒血清固定的发生密切相关.
阮黎明刘晓艳蒋筱凌王懿娜刘国英陈鸿超
关键词:梅毒血清固定病因
苦参碱对人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人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苦参碱对培养的人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Annexin-V-FIFT/PI双染色法检测其凋亡细胞,并用倒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的改变。结果苦参碱明显抑制A375细胞增殖,其抑制率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凋亡细胞的比例与药物浓度呈剂量依赖性。光镜和电镜观察证实随着苦参碱浓度的增加,A375凋亡细胞增多。结论苦参碱对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诱导其发生凋亡。
刘晓艳方红羊正纲滕理送王懿娜丁颖果蒋筱凌
关键词:黑色素瘤苦参碱细胞增殖细胞凋亡
遗传性皮肤病的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
丁颖果方红王建有乔建军方德仁蒋筱凌张妤
防治遗传病是当今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课题。在分子生物学技术建立之前,无法鉴定遗传性疾病基因的分子缺陷,只能通过表型症状或生化异常作出诊断。但许多疾病的症状多样而复杂,给诊断带来难度。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使遗传病的诊断跨入基...
关键词:
关键词:遗传性皮肤病基因诊断产前诊断分子生物学
苦参碱对人恶性黑素瘤细胞株侵袭能力及乙酰肝素酶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9
2006年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人恶性黑素瘤细胞株A375的侵袭能力及其乙酰肝素酶mRNA表达的影响作用。方法:A375细胞体外培养,以0.125 mg/m、l0.25 mg/m l和0.5 mg/m l不同浓度苦参碱进行预处理48 h后,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各组培养细胞HPSE mRNA表达的变化,细胞黏附实验检测细胞黏附能力的改变,M atrige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和对照组比较,各浓度苦参碱处理组A375培养细胞HPSE mRNA的表达和细胞黏附侵袭能力均受到明显的抑制(P<0.01),其抑制效应与药物的浓度呈正相关(组间比较P<0.01)。结论:苦参碱可能通过下调A375细胞HPSE mRNA的表达而显著抑制细胞的黏附侵袭能力,其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刘晓艳方红羊正纲滕理送阮黎明方德仁蒋筱凌
关键词:黑色素瘤苦参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