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波

作品数:5 被引量:57H指数:4
供职机构:梁平县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骨折
  • 2篇椎骨
  • 1篇钉棒系统
  • 1篇胸腰椎
  • 1篇胸腰椎骨折
  • 1篇腰椎
  • 1篇腰椎骨折
  • 1篇引流
  • 1篇早期疗效
  • 1篇折手
  • 1篇植骨
  • 1篇植骨融合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期间
  • 1篇术后
  • 1篇术后感染
  • 1篇锁定钢板
  • 1篇内置物
  • 1篇前路
  • 1篇前路减压

机构

  • 5篇梁平县人民医...

作者

  • 5篇蔡勇平
  • 5篇蒋波
  • 5篇高劲松
  • 5篇高新民
  • 5篇张家金
  • 2篇罗剑锋
  • 1篇李祥波
  • 1篇陈明华
  • 1篇李茜
  • 1篇郭伟
  • 1篇罗剑峰

传媒

  • 3篇重庆医学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 3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56例体会被引量:22
2012年
目的探讨经脊柱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0月至2009年12月该院采用脊柱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或同时椎管减压)治疗的56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骨折椎体为T10~L2。手术中先徒手置钉,共置钉200枚,然后透视检查,位置不良20枚(约10%),位置不良者调整。结果经10~24个月随访,椎体高度由术前的前缘平均30%和后缘80%恢复到术后的前缘90%和后缘98%;Cobb角由术前平均21°,恢复为术后平均2°。脊髓神经功能明显改善,好转5例,其余30例均获得良好效果。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是一种操作简单、有效的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文坤树蒋波蔡勇平张家金高新民高劲松
关键词:椎弓根钉棒系统胸腰椎骨折
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及围术期治疗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和围术期的并发症预防与治疗。方法选取2004年6月至2011年12月将有手术指征的58例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采取切开复位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按照Jensen改良的Evans分型,Ⅰ型8例,Ⅱ型14例,Ⅲ型16例,Ⅳ型13例,Ⅴ型7例。合并内科基础疾病40例,占68.97%,其中25例合并1种内科疾病(循环系统疾病9例,呼吸系统疾病6例,泌尿系统疾病5例,消化系统疾病3例,神经系统疾病2例),15例并存2种或2种以上内科基础疾病。结果本组5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5年,平均32个月。住院期间无1例死亡,其中22例出现近远期并发症,肺部感染6例,深静脉血栓2例,精神异常5例,髋内翻4例,内固定意外5例。术后6个月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44例,较好3例,良6例,差5例。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合并内科基础疾病的手术治疗存在风险性,医生术前应对内科基础疾病采取积极有效治疗,术中减轻创伤,缩短手术时间,采取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文坤树蔡勇平张家金高劲松罗剑锋蒋波高新民曹恩谭陈明华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锁定钢板手术期间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46例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6例患者(观察组)采取了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34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了颈椎后路减压植骨固定术。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观察组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缓解下颈椎骨折脱位的脊髓压迫,大大促进了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锻炼,值得临床推荐和应用。
文坤树蔡勇平张家金李祥波高劲松梁秀伟蒋波罗剑锋高新民曹恩谭
关键词:下颈椎骨折脱位
PKP术中骨水泥的灌注量与分布对OVCF早期疗效的影响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 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的骨水泥的灌注量与椎体内骨水泥的分布情况对早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该科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62例OVCF患者按常规行PKP,术中注射骨水泥PMMA。术后将手术椎体做CT平扫并分区,将骨水泥的分布情况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比较不同等级骨水泥分布情况及灌注量的术前、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及并发症。结果 本组62例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0.5±5.3)个月。术前与术后1周VAS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各等级间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灌注量大于5mL的病例术后6个月、12个月分别有3例、6例出现邻椎骨折。骨水泥灌注量小于3mL的病例术后12个月有2例出现手术椎再骨折。术后6个月、12个月骨水泥分布优差等级之间的手术椎高度丢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邻椎体继发骨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骨水泥分布不同等级间疼痛、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OVCF,按常规操作不同灌注量与分布均有良好的超早期(3个月内)疗效,但骨水泥灌注量适中,分布越均匀、越对称,可能早期疗效越好。
文坤树蔡勇平张家金高劲松唐全健梁秀伟罗剑峰蒋波高新民谢邦洪
关键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水泥灌注量
维斯第引流在骨科内置物术后感染中的临床应用
2012年
目的介绍维斯第(VSD)引流在骨科内置物术后感染病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重庆市梁平县人民医院骨二科自2008年10月至2011年12月使用VSD引流治疗的骨科内置物术后感染患者13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VSD引流治疗后,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拆除VSD引流时,可见伤口内有大量肉芽生长,伤口创面无分泌物,闭合伤口后伤口愈合,痊愈出院。出院后经12~15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骨折愈合,拆除内固定。结论 VSD引流技术用于骨科内置物术后感染患者,有非常显著的临床疗效。
文坤树蔡勇平郭伟高新民张家金高劲松蒋波李茜
关键词:骨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