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晓东
- 作品数:23 被引量:75H指数:6
-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保定市科技局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生物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电化学方法制备原子尺度贵金属量子线和隧道结及其分子传感性质研究
- 本论文是将具有原子尺度金属线的量子电导现象和金属隧道结的量子隧穿现象应用到电化学电极过程的研究中,通过分子吸附所引起的量子电导或量子隧穿电流的改变,探索了这两种新颖纳米结构在分子传感、电极界面电子传递及分子电子学等方面的...
- 董晓东
- 关键词:量子隧穿电化学法
- 医用化学教学的新思维被引量:10
- 2010年
- 医用化学课时少、内容多是医学院校某些专业的实际状况,也是许多学校面临的共同问题。为此,分析了目前医用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医用化学教学的特点出发,根据多年来教学经验,提出了改革设想:(1)更新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合理化、医学化;(2)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3)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
- 丁良杨慧于朝云唐志远张焕弟董晓东张丽娜
- 关键词:医用化学教学改革
- 电化学金属量子线传感器研究及其应用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研究电化学Au量子线能否高灵敏、高选择性地检测大脑神经递质多巴胺(DA)。方法通过自行设计自动控制电路,采用电化学腐蚀/沉积方法制备Au量子线,原位滴加DA溶液后观察通过量子线电流的改变。结果电化学Au量子线对DA有极灵敏的电流响应,其检测限可以达到0.1mmol/L以下,并且可以避免维生素C和二羟基苯丙酸的干扰。结论电化学Au量子线可用于痕量多巴胺的检测。
- 董晓东于朝云杨慧
- 关键词:电化学量子线多巴胺
- 电化学方法制备银量子线及表征被引量:4
- 2011年
- 通过自行设计控制电路,采用2种电化学方法制备了溶液中稳定的原子尺度银量子线,并进行了电学表征.第1种方法是直接电化学腐蚀/沉积法,通过仔细控制电化学腐蚀/沉积过程,观察到了台阶式的电导变化过程.第2种方法是电化学定向沉积法,与前一种方法比较,更加简单,干扰少,更适合对量子线原位进行研究.所制得的Ag量子线的I-U曲线在低偏压下表现为欧姆行为,在高偏压时发生电迁移现象.该工作对于分子电子学、界面电化学、传感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董晓东张柏林夏勇
- 关键词:AG量子线电化学
- 大脑神经递质多巴胺检测方法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多巴胺是人脑中一种特殊的神经传递介质,其含量的异常变化将导致一些临床病症的出现,例如帕金森病。因此如何简单快速地检测多巴胺成为全世界研究者们关注的课题。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分光光度法、化学发光法、化学荧光法、液相色谱法和电化学方法等,现对近几年有关多巴胺检测方法的研究作一综述。
- 张庆云李佳林郑培李艳霞车雨轩董晓东
- 关键词:多巴胺神经递质帕金森病
- 阿尔茨海默病中Tau蛋白与相关分子作用的探究被引量:10
- 2014年
-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致死性神经退行性脑病,细胞外间隙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形成的老年斑以及细胞内过度磷酸化Tau蛋白聚集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是其主要特征性病变。Tau蛋白的异常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神经变性和记忆认知减退密切相关。而Tau蛋白与相关分子的相互作用进一步促进了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本文综述了Tau蛋白与Aβ、14-3-3ζ、p62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相互联系和作用。
- 李艳霞曹梦媛李艳萌张庆云邵海锐董晓东
-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TAU蛋白AΒP62
- 纳米间隙电极的制备及应用被引量:3
- 2010年
- 综述了国内外纳米间隙电极的制备方法,其中主要包括扫描隧道显微镜法、Hg滴法、机械断裂法、微加工法、电迁移法、电化学法等,对每种方法的制备过程及原理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对每种纳米间隙电极在分子电子学方面的应用,特别是对利用纳米间隙电极测定单分子的I-V性质、制作分子整流器和分子晶体管等工作做了简单介绍。突出了纳米间隙电极在分子器件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最后讨论了分子电子学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并对该领域的发展方向作出了展望。
- 董晓东张柏林夏勇
- 关键词:分子电子学分子器件
- 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研究被引量:10
- 2013年
- 帕金森病是一种中、老年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较认可的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蛋白质表达异常、氧化应激、铁代谢异常、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及自噬等因素。现就以上几方面对近几年有关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作一综述。
- 张庆云董晓东郝媛陈玉敏
- 关键词: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神经退行性疾病
- 水溶液环境下铁量子线表面微结构研究
- 具有量子电导行为的金属线被称为金属量子线。由于其在纳米电子学和化学传感方面的潜在应用,其研究受到极大关注,但是很少有工作来探索其表面结构,特别是在水溶液环境中。本工作通过自行设计电化学自动控制电路,采用外电阻控制电化学方...
- 董晓东夏勇
- 关键词:量子线电化学铁微结构
- 阿糖胞苷在大鼠皮质神经元细胞培养中的适宜介入时间被引量:8
- 2017年
- 背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研究需求,实验室常用有毒性的阿糖胞苷获得纯度较高的神经元细胞,然而阿糖胞苷的介入时间鲜见研究。目的:验证终浓度为10μmol/L阿糖胞苷在大鼠皮质神经元原代细胞培养中的适宜介入时间。方法:采用神经元专用培养基Neurobasal+B27进行大脑皮质组织原代神经元培养,分别于接种细胞后12,24,36,48 h加入终浓度为10μmol/L阿糖胞苷。每48 h半量换液。于7 d后倒置的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形态;采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进行免疫化学染色,鉴定神经元细胞的纯度和成熟度;计算机多功能图像分析系统对所有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细胞进行形态学计量分析。结果与结论:(1)接种细胞后24 h加入阿糖胞苷,神经元纯度在90%以上,分化成熟神经元细胞占比89.00%,神经元细胞胞体面积最大,突触最长,胞质透亮,核大而明显,细胞体周围折光性强,立体感强,突起三四个,具有三四级分叉,形成良好的网络结构,非神经元细胞较少,神经元纯度及细胞状态最佳;(2)结果表明,阿糖胞苷介入培养过程越早,神经元细胞纯度越高,但阿糖胞苷对神经元细胞分化成熟的影响也会越明显;采用neurolbasal培养基,于接种细胞后24 h加入阿糖胞苷,可以获得理想纯度,成熟度较好,生长状态较好的大脑皮质神经元。
- 关宏潘学峰刘昊坤刘小青张丽娜王少毅董晓东牛嗣云
- 关键词:阿糖胞苷神经元培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