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舒颖

作品数:18 被引量:72H指数:6
供职机构:福建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吞咽
  • 5篇吞咽障碍
  • 4篇针灸
  • 3篇电针
  • 3篇卒中
  • 3篇卒中后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脑卒中
  • 3篇脑卒中后
  • 3篇康复
  • 3篇康复训练
  • 3篇梗死
  • 2篇电刺激
  • 2篇针感
  • 2篇神经肌
  • 2篇神经肌肉
  • 2篇神经肌肉电刺...
  • 2篇疏密波
  • 2篇吞咽功能

机构

  • 16篇福建省立医院
  • 4篇福建中医药大...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福建省中医药...

作者

  • 18篇葛舒颖
  • 9篇黄炼红
  • 6篇徐维
  • 5篇余德标
  • 4篇陈捷
  • 4篇陈麟
  • 4篇陈可爱
  • 3篇姚志芳
  • 3篇陈恩玉
  • 3篇邵斌
  • 3篇金星
  • 2篇张冬梅
  • 2篇莫国清
  • 2篇叶笑然
  • 2篇陈玄
  • 2篇黄晓卿
  • 1篇林源
  • 1篇严芳
  • 1篇李玲
  • 1篇林根辉

传媒

  • 2篇中外医学研究
  • 2篇按摩与康复医...
  • 2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中医外治杂志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山西中医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实用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实用乡村...
  • 1篇中医儿科杂志
  • 1篇创伤与急诊电...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6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瘀证冠心病Gensini评分与舌下静脉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血瘀证冠心病Gensini评分与舌下静脉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且符合血瘀证诊断标准的冠心病患者10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Gensini评分评估冠脉病变程度,并进行舌下静脉的定量分级。结果:舌下静脉分级0级和1级之间,1级和2级之间,2级和3级之间,Gensin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瘀证冠心病患者Gensini评分与舌下静脉有一定的相关性,即随着舌下静脉曲张度数的升高而增高,Gensini评分在血瘀证患者中增长趋势为0级<1级<2级<3级。舌下静脉分度越高,冠脉狭窄的可能性越大。舌下静脉对判断冠状动脉的狭窄情况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上官豪张爱香徐维葛舒颖黄炼红
关键词:冠心病血瘀证GENSINI评分舌下静脉
综合性康复训练治疗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运用不同评估方法探讨综合性康复训练对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72例,其中脑梗死28例,脑出血27例,其他17例。通过综合性康复训练(口腔感觉训练、口腔运动训练、针灸治疗及Vitalstim吞咽治疗)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反复唾液试验、洼田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SA)、电视透视吞咽检查(VFSS)检测患者吞咽功能,观察综合性康复训练对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后反复唾液试验吞咽次数、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及VFSS评分均显著升高(均 P <0.05),SSA评分显著降低( P <0.05)。脑出血洼田饮水试验治疗有效率较脑梗死显著升高( P <0.05),其余评估方法脑出血与脑梗死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吞咽功能训练结合传统康复治疗、Vitalstim吞咽治疗仪训练对改善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且观察发现在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中脑出血吞咽障碍预后较脑梗死更好。
游娜黄炼红葛舒颖
关键词:神经源性吞咽障碍脑梗死脑出血康复训练针刺
项针联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分析项针联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5月-2019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2例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采用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46例采用项针联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治疗,均治疗4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VFSS评分、SSA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57%(P<0.05);治疗组治疗4周后VF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SS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项针联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徐维黄炼红葛舒颖范文娟陈可爱
关键词:项针脑梗死吞咽功能
针灸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营养状态的改善作用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针灸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营养状态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11月福建省立医院康复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及营养的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营养风险筛查(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评分和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针灸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及营养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葛舒颖范文娟黄炼红
关键词:脑卒中急性吞咽障碍营养状况
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患者脂质代谢和激素水平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治疗对单纯性肥胖患者脂质代谢和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招募60位单纯性肥胖患者,并采用SPSS 22.0生成随机数字,将其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健康生活管理方法,穴位埋线组则在此基础上加入了穴位埋线治疗。疗效评估指标包括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促甲状腺素(TSH)、瘦素(Leptin)和胰岛素(INS)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埋线组和对照组的BMI、WC、WHR均有下降趋势,并且穴位埋线组在这些指标上的表现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穴位埋线组的TC、TG、LDL-C、TSH、Leptin和INS水平均明显下降,而HDL-C水平则明显提高(P<0.05)。结论:穴位埋线能够有效降低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体重、腰围和腰臀比,改善瘦素和胰岛素抵抗,改善脂质代谢水平。
葛舒颖陈捷陈麟金星余德标沈智娜邵斌
关键词:单纯性肥胖穴位埋线脂质代谢内分泌激素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经神经肌肉电刺激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经神经肌肉电刺激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福建省立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两组持续治疗2个月,对比两组吞咽功能疗效、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治疗前后表面肌电图指标,吞咽造影检查量表(VFSS)、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舌骨喉复合体动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吞咽功能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表面肌电图最大波幅值、VFSS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吞咽时程较治疗前缩短,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SA、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舌骨上移、前移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观察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15.00%(P<0.05)。结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可提高两侧颏舌骨肌和下颌舌骨肌肌力,降低神经损伤程度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吞咽功能,疗效显著。
范文娟陈恩玉葛舒颖陈芊陈可爱黄炼红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神经肌肉电刺激吞咽康复训练
近5年针灸治疗小儿脑瘫概况被引量:12
2011年
对近5年来针灸治疗小儿脑瘫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合评述,归纳了针灸治疗小儿脑瘫的不同方法,并对其治疗机制作了初步探讨,肯定了针灸治疗小儿脑瘫的效果。
葛舒颖姚志芳
关键词:脑瘫针灸
“舌三针”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观察“舌三针”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7例患者随机分为电刺激组43例和针刺组44例。电刺激组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针刺组在电刺激组基础上给予“舌三针”治疗。结果: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改善均优于治疗前(P〈0.05),针刺组评分改善优于电刺激组(P〈0.05);针刺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电刺激组(P〈0.05)。结论:“舌三针”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吞咽功能。
葛舒颖陈捷黄炼红徐维余德标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舌三针神经肌肉电刺激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皮质神经细胞铁死亡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观察电针曲池、足三里穴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皮质神经细胞线粒体结构、铁死亡的影响。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电针组,每组12只。模型组及电针组大鼠采用线栓法构建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脑缺血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不插线栓。术后对电针组大鼠患侧曲池、足三里穴进行电针,对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抓取固定,均30 min/次,1次/d,干预7 d。术后2 h和干预7 d后对各组大鼠进行mN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干预7 d后处死各组大鼠,取脑组织,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透射电镜观察皮质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结果干预7 d后,电针组大鼠mNSS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TTC染色显示电针组脑梗死体积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透射电镜显示模型组大鼠缺血侧皮质神经细胞线粒体损伤严重,形态结构萎缩,线粒体膜密度增加,嵴明显减少或消失,呈典型铁死亡特征表现;电针组大鼠缺血侧皮质神经细胞线粒体呈轻度损伤,形态结构趋于正常,膜密度减小,嵴数目增加。结论电针曲池、足三里穴可明显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缩小脑梗死灶,机制可能与抑制神经细胞铁死亡有关。
上官豪徐维陈剑豪黄炼红葛舒颖陈可爱苏清平张爱香
关键词:电针脑缺血
一种帕金森病吞咽障碍的针灸康复训练装置
本发明涉及针灸康复训练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帕金森病吞咽障碍的针灸康复训练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后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表面活动安装有固定丝杆,所述...
邵斌陈捷金星陈麟沈智娜葛舒颖陈恩玉李振朱宝浩方云华莫国清余德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