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继先
- 作品数:49 被引量:72H指数:5
- 供职机构:齐齐哈尔大学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齐齐哈尔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一株低温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高效降解菌及其发酵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低温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高效降解菌及其发酵方法。所述的降解菌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命名为恶臭假单胞菌QDF12,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地址在武汉大学,菌种保藏编号为:...
- 莫继先王志刚李铁于志丹李珊珊刘晓伟
- 文献传递
- 3株水稻根际促生菌的筛选鉴定及促生作用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为发掘具有优秀促生能力的东北地区水稻根际促生菌(PGPR)资源,通过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对菌株促生特性与能力定量分析,确定目标菌株并进行鉴定,通过盆栽试验分析其促生效应。在筛选出的5株解磷菌、3株解钾菌、3株自生固氮菌中,菌株R8具有较强的解磷、合成铁载体、分泌赤霉素的能力;菌株K25具有较强的解钾、分泌吲哚乙酸能力;菌株N2具有较强的固氮能力。经鉴定,菌株R8、K25、N2分别为Pantoea eucalypti、Enterobacter sichuanensis、Bacillus zanthoxyli。3株菌株对水稻幼苗均具有显著的促生作用和定殖于水稻根际的能力。混菌促生试验发现,T3(K25+N2)、T4(R8+K25+N2)混菌处理组在水稻幼苗的生物量积累、地上部与根系生长、根系形态结构等方面表现出较好的促生效果。混菌组对水稻幼苗的促生作用优于单菌组,具有研发制备微生物肥料的潜力。
- 陈多菲徐畅刘文佳张俐敏莫继先
- 关键词:水稻根际促生菌促生作用
- 醋酸沉淀法从牛初乳中提取IGF-1的工艺条件研究
- 2014年
- 目的:用醋酸沉淀法从牛初乳中提取牛初乳IGF-1,确定醋酸沉淀法的最佳工艺流程。方法:以新鲜牛初乳为原料,离心除去脂肪和少量杂质后,用醋酸溶液调节牛初乳为不同的pH值,离心后,分别收集上清液和沉淀,再用PBS洗涤沉淀物,离心后再次收集上清液和沉淀物,对2次收集的上清液和沉淀物进行蛋白浓度测定、SDS-PAGE法测定和ELISA法测定,确定最佳的醋酸沉淀法的工艺流程。结果:确定了"二步法"提取工艺流程:首先用醋酸溶液调整脱脂牛初乳的pH值为4.2,离心后,将沉淀物用PBS(p H=6.8)溶解,再次离心,收集上清液,将2次离心得到的上清液混合,其中牛初乳IGF-1的含量达到原脱脂牛初乳中的91.96%,同时可将酪蛋白等杂蛋白最大限度地除去。结论:醋酸沉淀法能够从牛初乳中提取IGF-1,且操作简单,收率高,适合工业化生产的要求。
- 莫继先孙婴宁王维禹于志丹吕建伟
- 根际微生物附着大豆根表影响因素的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pH、温度、盐浓度和接种量4个因素对根际微生物(RM)附着大豆根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pH、温度和NaCl浓度对根际微生物附着大豆根表有一定的影响,分别在pH 7~8、24~33℃和NaCl 30~60 mmol.L-1时RM附着量达到最佳,最大值出现在pH 7.5、30℃和NaCl 50或60 mmol.L-1,RM附着量与接菌量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1.0021x+0.2982,相关系数R2=0.9925,表明RM的附着量与菌的接种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 莫继先王志刚徐伟慧肖静孙剑秋
- 关键词:大豆根际微生物
- 微生物胞外多糖的来源、生物合成及功能研究进展
- 2024年
- 胞外多糖是由微生物合成的一种功能多样的聚糖化合物。近年来研究发现,胞外多糖具有吸附性、亲水性、粘结性及免疫活性等特性,在多学科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目前胞外多糖的生产和提纯过程存在成本高、收率低等问题,阻碍了其规模化生产和商业应用。系统介绍了胞外多糖的微生物来源、生物学特征和生理功能,重点阐述了几种具有工业应用潜力的胞外多糖的生物合成机制,列举了胞外多糖最新的应用方向,并对胞外多糖的生物合成机制以及胞外多糖的规模化生产和多领域应用进行了展望。希望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胞外多糖产生菌的菌种资源、深入研究微生物胞外多糖功能和活性机制以及发酵生产过程、以及对胞外多糖在多学科和多领域的广泛应用的优化提供参考。
- 徐畅刘天一刘文佳张俐敏莫继先
- 关键词:胞外多糖微生物结构特性
- 牛初乳IGF-1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08年
- 牛初乳IGF-1是从牛初乳中提取制备的单链多肽蛋白质。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同源性很高,其中与人类的IGF-1完全一致。在制备牛初乳IGF-1方面上,国内外的传统方法都是通过制备型色谱柱小剂量制备;而检测方面,国外早期是通过放射性免疫法(RAI)来测定,近几年也发展了一些新的技术,国内则大多数利用电泳、HPLC和Western blot。IGF-1具有促进细胞生长、增强机体免疫机制、促进骨骼生长、维持神经系统、调节心脏机能等功效,已被广泛用于临床、生物学作用等研究领域。牛初乳IGF-1的大量制备具有相当广阔的前景,为牛初乳功能性食品的研制与开发带来新的方向。
- 莫继先高学军
- 关键词:生物学活性
- 牛初乳IGF-1改进型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 2014年
- 为了安全、快速、高效测定牛初乳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含量,试验建立了改进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以牛初乳为原料,通过多重提纯方法得到牛初乳IGF-1待测物,采用改进型双抗体夹心法测定牛初乳IGF-1,通过建立标准曲线方程和误差率指数方程对检测结果进行判定。结果表明:试验建立了标准曲线方程y=0.004 4x+0.174 3和误差率指数方程y=1.177 5e-13.664x,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84 1,0.864 3,说明其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2种待测物中牛初乳IGF-1的浓度测定结果分别为20.73 ng/m L、159.1 ng/m L,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的结果误差分别为12.11%、3.51%,而应用误差率指数方程得到的误差分别为10.91%、2.18%,均小于上述误差,当待测样品中牛初乳IGF-1的浓度≥95.53 ng/m L时,检测结果的误差率(ER)≤5%。应用改进型ELISA法检测牛初乳IGF-1的结果准确可靠,检测方法方便、快捷、误差小、重现性高,适合推广应用。
- 莫继先王维禹孙婴宁于志丹吕建伟
- 关键词:牛初乳
- 牛凝血酶的制备研究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从牛血浆中制备高活力及高收率的凝血酶。方法以牛血为原料,采用柠檬酸钡吸附、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纤维素色谱等方法制备凝血酶原,并模拟生理条件用凝血酶原活酶复合物,包括牛凝血因子Ⅴ、Ⅹa、磷脂和Ca2+对凝血酶原进行激活。结果采用此方法制备的凝血酶的比活力为85 U/mg,收率为135μg/mL血浆。结论采用此制备技术,可以大规模制备高活力及高收率的牛凝血酶。
- 钱珊珊高学军张强莫继先
- 关键词:凝血因子
- 牛初乳IGF-Ⅰ对体外培养人乳腺上皮细胞系HBL-100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实验研究了牛初乳IGF-Ⅰ对体外培养人乳腺上皮细胞系HBL-100的影响。筛选IGF-Ⅰ对HBL-100的最佳作用浓度并研究其对细胞生长曲线、细胞群体倍增时间、细胞生长饱和密度的影响。采用HPLC法对乳糖含量进行测定,以反映牛初乳IGF-Ⅰ对人乳腺上皮细胞系HBL-100泌乳能力的影响。实验确定最佳IGF-Ⅰ浓度为200 ng/ml,细胞倍增时间最短为13.8 h,细胞生长饱和密度达到8.602×105/ml;高浓度的牛初乳IGF-Ⅰ有抑制人乳腺上皮细胞生长的趋势;牛初乳IGF-Ⅰ可以明显促进HBL-100细胞乳糖的合成。
- 莫继先佟慧丽张莉王青竹高学军
- 关键词:乳糖
- 一种用于聚丙烯酰胺凝胶的银染装置
- 一种用于聚丙烯酰胺凝胶的银染装置,它涉及一种银染装置。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银染过程中需要频繁更换并倾倒药液,给实验人员增加了实验强度,同时,倾倒的药液容易洒落药液对实验人员造成伤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盛液箱长边的外壁下部开...
- 高美玲莫继先徐洪国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