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士杰
- 作品数:22 被引量:83H指数:5
- 供职机构: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黑美人马铃薯结合态和游离态多酚氧化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 2021年
- 为有效控制马铃薯加工过程中的酶促褐变,以黑美人马铃薯块茎为原料,分别提取游离态多酚氧化酶(sPPO)和膜结合态多酚氧化酶(mPPO)粗酶,并进行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黑美人马铃薯sPPO和mPPO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403 nm和406 nm。sPPO最适反应pH值为7,最适反应温度为25℃;mPPO最适反应pH值为7,最适反应温度为30℃。以绿原酸和间苯二酚为底物时,sPPO和mPPO均未检测到酶活力;以邻苯二酚为底物时,sPPO、mPPO的米氏常数(Km)分别为39.423、35.291 mmol/L,最大反应速度(Vmax)分别为0.019、0.290 mmol·L^(-1)·min^(-1);以焦性没食子酸为底物时,sPPO、mPPO的Km分别为205.896、205.067 mmol/L,Vmax分别为0.008、22.321 mmol·L^(-1)·min^(-1)。亚硫酸钠、抗坏血酸对sPPO和mPPO酶活力抑制作用明显;植酸、草酸、柠檬酸和EDTA对sPPO和mPPO酶活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以上结果说明:sPPO和mPPO酶学性质存在较大差异,mPPO酶活力要显著高于sPPO,建议在利用黑美人马铃薯进行加工时,重点考虑mPPO对酶促褐变的影响。
- 刘辉卢扬卢扬李俊范士杰王辉
- 关键词:酶学性质
- 马铃薯抗旱节水增产增效生产技术研究进展
- 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有60%~70%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趋势,这些地区的有效降雨更是逐年减少,导致干旱缺水,从而严重影响地区农业生产发展.因此,在旱作农业区开展节水抗旱、保水蓄水、覆盖抑蒸等水分高效利...
- 王蒂张俊莲秦舒浩范士杰张峰白江平司怀军
- 关键词:马铃薯栽培技术抗旱保水节水灌溉
- 文献传递
- 马铃薯试管苗高效低成本生产技术研究被引量:4
- 2005年
- 为适应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工厂化生产的要求,降低生产成本,我们对影响马铃薯试管苗扩繁成本的几个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试管苗大规模生产过程中,在控制好电的使用、试管苗污染率的同时,还可对培养基成分、培养方式等在不影响试管苗生长的前提下作一下改变,不但能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市场竞争能力。
- 何庆才黄萍颜谦范士杰
- 关键词:生产技术研究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培养基成分污染率苗生长
- 外源硝普钠对盐胁迫下牛大力胚根生理指标的影响被引量:4
- 2020年
- 以牛大力种子胚根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丙二醛含量,POD、SOD活力等生理指标,研究盐胁迫及外源SNP对盐胁迫下牛大力胚根的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Na+浓度由0到50 mmol·L^-1时,牛大力胚根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增加,而随着盐浓度升高,各指标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牛大力胚根丙二醛含量随着盐浓度增大呈上升趋势;牛大力胚根SOD和POD活力随着盐胁迫浓度升高呈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添加外源SNP浓度由0到40μmol·L^-1时能增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随着外源SNP浓度增加,各指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添加外源SNP浓度由0到40μmol·L^-1时牛大力胚根丙二醛含量下降,随着SNP浓度增大丙二醛呈上升趋势;牛大力胚根SOD和POD活力随着外源SNP浓度升高呈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本试验表明,盐胁迫对牛大力胚根生理指标有一定影响,适量添加外源SNP能缓解盐胁迫对牛大力胚根的伤害。
- 邓禄军李金玲夏锦慧范士杰谢永军韦忠斌
- 关键词:胚根盐胁迫生理指标
- 3株魔芋茎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致病性研究被引量:12
- 2022年
- 镰刀菌引起的魔芋茎腐病是魔芋栽培过程中重要病害之一,为明确贵州省兴义市魔芋茎腐病的病原菌种类,2019年从贵州省兴义市采集魔芋茎腐病病样,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样进行分离,通过形态学鉴定方法结合基于rDNA-ITS与tef序列分析的分子鉴定方法对分离物进行鉴定,并按照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经组织分离法共获得3株镰刀菌纯培养物,经鉴定分属于2个种,分别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茄腐镰刀菌(F.solani);致病性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菌株xymy-8没有致病性,茄腐镰刀菌菌株xymy-7、xymy-9有致病性,且致病性有差异,其中菌株xymy-7的致病性强于菌株xymy-9的致病性。试验结果为魔芋茎腐病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 赵兴丽贺圣凌刘思睿罗林丽周罗娜范士杰周玉锋
- 关键词:镰刀菌分子鉴定
- 马铃薯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分析被引量:3
- 2005年
- 针对马铃薯生产和加工的技术需求,在分析国内外马铃薯生产技术和加工技术的现状、创新趋势的基础上,指出了马铃薯产业化在生产技术、加工工艺和科技创新方面的主要问题,通过对马铃薯战略目标和战略思路的分析探讨今后马铃薯科研发展的选择,提出马铃薯可持续超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模式研究,马铃薯主产区产地环境改善的无公害生产技术研究,马铃薯主产区保护性耕作制与关键技术研究,马铃薯主产区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马铃薯高效技术研究,专用马铃薯品种筛选和良种区域化技术与示范是马铃薯创新的领域和方向。
- 何庆才朱继信范士杰
- 关键词:马铃薯
- 马铃薯脱毒微型薯高效生产技术被引量:2
- 2004年
- 颜谦黄萍童安毕何庆才范士杰
- 关键词:马铃薯土豆洋芋脱毒微型薯栽培
- 培养基成分改变对马铃薯试管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5
- 2005年
- 以马铃薯栽培品种Favorite脱毒试管苗为实验材料,在试管苗固体培养的基础上改变培养基成分,如改变培养基中有机物含量、水质、碳源等,通过对试管苗的株高、叶片数、可用节数、节间长和生根数的定期观察,结果表明: (1)不加有机成分的MS固体培养基培养的试管苗与对照的各项生长指标无显著差异,但因省去了有机物的使用,可降低培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可用食用白糖代替蔗糖,自来水代替蒸馏水配制马铃薯试管苗扩繁培养基,它们对试管苗的生长无副作用,在规模化生产中应用效果良好; (3) 2MS与MS培养基培养的试管苗生长差异并不显著,而MS的成本低于2MS。
- 黄萍颜谦何庆才范士杰董颖苹马朝宏
- 关键词:培养基成分马铃薯脱毒试管苗MS培养基生根数节间长
- 贵州马铃薯生产现状研究与对策分析被引量:12
- 2003年
- “专用马铃薯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是国家“十五”重中之重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农作物专用品种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组织实施本课题的目的在于通过集成国家、部门、地方的力量 ,利用技术、人才、资金的优势 ,将具有重大意义的马铃薯专用品种选育、优质高效生产技术、新成果进行组装配套、优化创新和大面积推广应用 ,使试验、示范、辐射区马铃薯的产量水平、效益和技术水平有大幅度提高 ,带动贵州、甘肃和全国马铃薯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 ,并为未来我国马铃薯生产持续稳定增产提供技术支撑。项目实施以来 ,在国家科技部、贵州省科技厅的领导下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甘肃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毕节地区农业局在项目区内建立核心区、示范区进行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 ,在配套研究与组织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2 0 0 1年以来项目区示范专用马铃薯优质高效生产技术面积为 13.34万 hm2 。贵州省项目区新增产值 1.3亿元 ,新增纯收入 0 .9亿元 ,新增投入产出比为 1∶ 3.8,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 何庆才谢定敏范士杰何永福潘国元张荣达童安毕黄萍
- 关键词:马铃薯农业产业结构种植业
- 牛大力种子特性与萌发研究被引量:5
- 2019年
- 为探寻牛大力种子萌发的最佳条件,在培养箱中,采用不同萌发床、不同浓度梯度GA、不同浓度中性单盐、不同浓度梯度外源SNP处理,对不同颜色牛大力种子萌发特性进行研究,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黑色、深棕色、浅棕色牛大力种子含水量差异不大,黑色牛大力种子千粒重最大,达163.1g,与浅棕色和深棕色种子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牛大力种子随着颜色变深,种子活力逐渐降低。布床处理下牛大力种子萌发率和萌发势最高,分别为96.56%和76.41%;不同浓度梯度GA处理下,3种颜色牛大力种子的萌发率均有所升高;中性单盐处理下牛大力种子萌发率与萌发势均随着中性单盐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外源SNP处理下,3种颜色牛大力种子的萌发率与萌发势均比盐对照组的高。研究表明,牛大力种子最佳萌发床是布床,促进牛大力种子萌发效果最佳的GA浓度为50mmol·L^-1,中性单盐和外源SNP处理对牛大力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
- 邓禄军李金玲夏锦慧范士杰韦忠斌谢永军
- 关键词:种子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