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苗玲

作品数:69 被引量:388H指数:11
供职机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缺血
  • 12篇脑梗
  • 11篇急性
  • 10篇血性
  • 10篇卒中
  • 9篇梗死
  • 8篇蛋白
  • 8篇细胞
  • 8篇脑梗死
  • 8篇脑卒中
  • 7篇缺血性脑卒中
  • 7篇脑梗塞
  • 7篇脑缺血
  • 7篇基质
  • 7篇梗塞
  • 6篇蛋白酶
  • 6篇预后
  • 6篇神经保护
  • 5篇血管
  • 5篇血清

机构

  • 65篇上海第二医科...
  • 6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复旦大学
  • 4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浦东新区人民...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上海长征医院
  • 1篇上海市闸北区...
  • 1篇上海市江湾医...
  • 1篇上海市第四人...

作者

  • 69篇苗玲
  • 13篇沈沸
  • 13篇张毅
  • 12篇徐群
  • 12篇蔡琰
  • 10篇钱可久
  • 10篇苏敏
  • 7篇王智樱
  • 6篇冯智英
  • 4篇秦洁行
  • 4篇丁素菊
  • 4篇张瑛
  • 4篇黄流清
  • 3篇董青
  • 3篇郭明光
  • 3篇沈武钢
  • 3篇邵福源
  • 3篇耿介立
  • 3篇沈崇欣
  • 2篇戴志仙

传媒

  • 16篇脑与神经疾病...
  • 9篇神经病学与神...
  • 5篇上海第二医科...
  • 4篇中国临床康复
  • 3篇中国临床药学...
  • 3篇中华物理医学...
  • 3篇卒中与神经疾...
  • 2篇上海医药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上海医学
  • 2篇老年医学与保...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现代康复
  • 1篇河南实用神经...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行为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6
  • 13篇2005
  • 18篇2004
  • 7篇2003
  • 7篇2002
  • 5篇2001
  • 6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8
  • 3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4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和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的mRNA水平变化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利用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研究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mGluRl)和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mGluR5)的mRNA表达水平在缺血再灌注后的变化,探讨其在缺血后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运用RT-PCR技术半定量分析脑组织内mGluRl和mGluR5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以β-Actin为参照,实验组缺血2h再灌注24h后缺血侧mGluRl和mGluR5的mRNA相对值较假手术对照组均显著上升(P<0.05);非缺血侧两者的mRNA相对值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代谢型谷氨酸受体l和代谢型谷氨酸受体都参与了缺血再灌注后的病理过程。
张毅苏敏秦洁行苗玲蔡琰
关键词:MGLUR1MGLUR5再灌注
磁场在癫痫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沈沸苗玲
关键词:癫痫诊断神经元异常放电磁场慢性脑部疾病癫痫患者患者家属
速避凝与丹参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通过对分别采用速避凝和丹参治疗的两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测定,探讨速避凝和丹参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中MMP-9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32例发病时间在24小时内的脑卒中急性期病例,按年龄匹配原则随机分成速避凝组16例,丹参组1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方法(ELISA)测定脑缺血后24小时内、第3天和第7天时血浆中MMP-9的含量。结果 脑缺血后24小时内(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和第7天时两组血浆内MMP-9含量都在上升;第3天和第7天时的含量均比发病时显著升高(P<0.001),第7天的含量比第3天的含量略高一点,但无明显差异(P>0.05);速避凝组治疗后3天内MMP-9含量增加值小于相同时间的丹参治疗组(P<0.05);7天内MMP-9水平上升值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297)。结论 速避凝与丹参不能抑制或阻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中MMP-9含量上升;与丹参治疗组相比,速避凝能减少患者血浆中早期MMP-9含量的增加。
张毅徐群苏敏苗玲蔡琰
关键词:速避凝丹参缺血性脑卒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血脑屏障继发性脑损伤
脑梗死患者血清β-胡萝卜素及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分析被引量:11
2000年
目的 探讨 β-胡萝卜素在预防脑血管病方面的作用。方法 分别检测 14例脑梗死病人及正常人的血清β-胡萝卜素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含量 ,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发现脑梗死组的血清β-胡萝卜素明显低于对照组 ,而低密度脂蛋白却高于对照组 ,且两者存在负相关 (r=- 0 .6 471,P=0 .0 12 4<0 .0 5 )。结论 推测 β-胡萝卜素能保护低密度脂蛋白免遭氧化损伤 ,在降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潘天虹苗玲金慧芳徐时安钱可久
关键词:Β-胡萝卜素低密度脂蛋白脑梗塞
旋磁场对癫痫大鼠模型的影响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观察旋磁场对癫痫发作的影响。方法用20mT旋磁场分别作用于海人藻酸致痫后的大鼠模型和磁疗后3~8d的氯化锂—匹鲁卡品癫痫大鼠模型,观察癫痫发作程度、潜伏期和终止时间。结果前者发作潜伏期明显延长,发作程度明显减轻;后者长疗程磁场组发作终止时间提前,与对照组和短疗程磁场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20mT旋磁场对大鼠癫痫发作有一定抑制作用。
苗玲沈沸苏敏张毅全海曦蔡琰
关键词:大鼠模型旋磁场匹鲁卡品海人藻酸长疗程短疗程
口服舒马曲坦治疗偏头痛83例被引量:22
1994年
偏头痛患者83例,男性17例,女性66例,年龄40±s9a,有119例次发作。口服舒马曲坦100mg,4h内显效率为76.5%,好转率13.4%,总有效率89.9%。对偏头痛伴随症状恶心、呕吐和畏光、声的缓解率分别为94%,96%和94%。出现较轻不良反应(16%)。故舒马曲坦治疗偏头痛安全可行。
邵福源黄流清吴萍嘉谈永基余慧贞章瑛蔡琰戴志仙苗玲
关键词:偏头痛舒马曲坦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溶栓治疗
2005年
在北美、欧洲及亚洲,卒中是造成死亡的第二位主要原因及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根据美国心脏协会和卒中协会 1999年统计,现在仅美国每年就有>70万新发卒中[1],其中缺血性卒中占80%,出血性卒中占20%[2].在我国,卒中每年发病率为150/10万.卒中给患者和国家带来沉重的负担.近年来,国内外普遍开展了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IS)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及早使用溶栓治疗是IS最有效和最有希望的治疗方法.
孙亚蒙苗玲
妥泰对大鼠局灶脑缺血神经保护的实验研究
2004年
目的观察妥泰对大鼠局灶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以腔内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将5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10只)、40 mg/kg治疗组(B组20只)、80 mg/kg治疗组(C组20只),在缺血30分钟后一次腹腔注射妥泰,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分别在4、24小时后观察神经功能评分,24小时后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水分含量、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观察测定梗死体积百分比.结果①B、C两组在24小时后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优于A组(P<0.05,P<0.01).②B、C两组在24小时后脑水肿程度均较A组显著改善,C组(P<0.01)比B组(P<0.05)更明显.③C组与A组相比能减小梗死体积(P<0.05).结论妥泰能减轻线栓法大鼠急性局灶脑缺血模型神经功能损害,减轻脑组织水肿程度,大剂量妥泰还能减小梗死体积,妥泰对大鼠脑缺血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沈沸徐群苗玲钱可久
关键词:局灶脑缺血神经保护
苯妥英钠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00年
目的 观察静注苯妥英钠治疗顽固性癫痫持续状态(SE)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9例难治性SE患者给予苯妥英钠15~20mg/kg静注,观察其起效时间,疗效,副反应。结果:7例患者完全控制,(有效率达78%),起效时间在10~20分钟之间(平均15分钟),9例患者均未发生心血管副反应。结论:静注苯妥英钠治疗SE安全有效,作用时间长,应作为和安定合用的一线抗SE药物。
苗玲沈崇欣
关键词:癫痫持续状态苯妥英钠
速避凝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粘附分子的影响
2001年
目的 :通过比较速避凝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过程中血浆可溶性粘附分子 - 1水平的变化 ,了解其对脑缺血性卒中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粘附分子 - 1的作用。方法 :将 36例 2 4小时内发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速避凝组与丹参组 ,两组各 18例 ,用ELISA方法测定治疗前与治疗后第 3天和第 7天的血浆可溶性粘附分子 - 1水平。结果 :速避凝组治疗后第 3天的血浆可溶性粘附分子 - 1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 (P <0 .0 5 ) ,丹参组治疗后第 3天的血浆可溶性粘附分子 - 1水平与治疗前相比 ,则无明显差异 (P >0 .0 5 )。速避凝组治疗后第 7天的可溶性粘附分子 - 1水平与治疗前相比 ,有极明显下降 (P <0 .0 1) ,丹参组治疗后第 7天的可溶性粘附分子 - 1水平与治疗前相比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速避凝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过程中对降低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粘附分子 - 1的效果较丹参组更为显著。
苗玲徐群张毅苏敏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速避凝中风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