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苗彦玲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沧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血管
  • 2篇超声
  • 1篇动脉弓
  • 1篇动脉内
  • 1篇动脉狭窄
  • 1篇多普勒超声
  • 1篇新辅助化疗
  • 1篇心病
  • 1篇心动
  • 1篇血管发育
  • 1篇血管发育异常
  • 1篇血管密度
  • 1篇血管生成
  • 1篇抑制剂
  • 1篇抑制剂治疗
  • 1篇阴道
  • 1篇阴道彩色多普...
  • 1篇阴道彩色多普...
  • 1篇阴性

机构

  • 4篇沧州市中心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苗彦玲
  • 2篇高亚坤
  • 2篇李丽
  • 2篇康晓宁
  • 2篇刘颖
  • 2篇姚磊
  • 1篇吕庚
  • 1篇刘凤海
  • 1篇王遵义
  • 1篇刘超
  • 1篇张磊
  • 1篇吕茂廷
  • 1篇王佳
  • 1篇王永洲
  • 1篇董晓彤
  • 1篇刘伟
  • 1篇金芳
  • 1篇张玉辉
  • 1篇白杰
  • 1篇陈莎

传媒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天津医药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6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新辅助化疗联合PD-1抑制剂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PD-1抑制剂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多柔比星脂质体^(+)环磷酰胺^(+)白蛋白紫杉醇(AC-T)序贯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PD-1抑制剂治疗。所有患者完成免疫治疗及新辅助化疗3周后无手术禁忌证,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比较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免疫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84.55±6.09vs.75.93±6.12,P<0.05)。治疗8个周期后,观察组完全缓解率(CRR)、CD4^(+)、CD8^(+)、CD4^(+)/CD8^(+)、IgG、IgA和IgM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43.25±6.85)min vs.(82.53±8.53)min]和术中出血量[(136.52±8.74)mL vs.(241.63±8.32)mL]均少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采用新辅助化疗联合PD-1抑制剂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保证临床治疗的安全性。
张晓宇任悦刘伟苗彦玲张辉靳丽君张恒乐康晓宁白杰王遵义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
斑点追踪及实时三维成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
高亚坤张玉辉刘颖李丽姚磊苗彦玲
该研究利用近年来的热门技术二维斑点追踪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来分析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患者左室节段室壁运动位移及左室整体心功能的变化,进而估测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根据造影结果将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四类人群,分类详细,相互印证...
关键词:
关键词:冠状动脉狭窄冠心病
先天颈部血管发育异常超声表现1例
2011年
患者男,56岁,主因胸闷气短来我院就诊,于我科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时发现其颈部血管发育异常.超声显示:心内结构及血流未见明显异常;于胸骨上窝处可显示主动脉弓及其发出的两个分支,分别沿两个分支血管走行追踪,两分支偏左侧者为左锁骨下动脉,偏右侧一支从主动脉弓发出后又分为两支,左向右分别为左、右颈总动脉,由于患者肺气影响,此切面主动脉弓末端显示不清(图1),于右锁骨上窝可显示右锁骨下动脉,但其起始段显示不清;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最厚处约1.1mm,颈总动脉内可见不均质斑块,血流频谱未见明显异常.
苗彦玲刘颖李丽王永洲姚磊高亚坤康晓宁吕茂廷董晓彤金芳刘超王佳吕庚
关键词:血管发育异常颈部颈动脉内中膜先天主动脉弓左锁骨下动脉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宫颈癌血管生成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1
2022年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ransvaginal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TV-CDS)检查宫颈癌血流和肿瘤特征的关联程度,以及与癌症血管生成金标准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之间的联系。方法选取39例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术前行TV-CDS检查,获取瘤内动脉血流情况,包括血流信号的强度、血流动力学参数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的大小。全部入选患者均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通过免疫组化技术评估肿瘤MVD。记录相关临床和病理数据。结果宫颈癌肿瘤内的血流信号越丰富,其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越高,宫旁浸润、脉管转移的发生率越高(P<0.05)。发生宫旁浸润和脉管转移的肿瘤以及中低分化和晚期肿瘤的RI明显降低(P<0.05)。MVD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宫旁浸润、脉管转移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RI与MVD呈负相关(r=-0.680,P<0.001)。结论TV-CDS检测的肿瘤内血流与宫颈癌的某些肿瘤特征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和免疫组化检测的肿瘤MVD从不同角度反映肿瘤的血管生成情况。TV-CDS提供的肿瘤内血流情况可以作为评估肿瘤血管生成的有效指标。
陈莎边浩苗彦玲柳成良刘凤海张磊
关键词:宫颈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血管生成微血管密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