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健民

作品数:8 被引量:58H指数:3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糖尿
  • 6篇糖尿病
  • 4篇2型糖尿
  • 4篇2型糖尿病
  • 3篇诺和锐
  • 3篇诺和锐30
  • 2篇血管
  • 2篇血糖
  • 2篇胰岛
  • 2篇胰岛素
  • 2篇胰岛素泵
  • 2篇糖尿病合并
  • 2篇内皮
  • 1篇大血管
  • 1篇大血管病
  • 1篇大血管病变
  • 1篇胆固醇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尿
  • 1篇低密度脂蛋白

机构

  • 7篇广东医学院附...
  • 1篇湛江医学院

作者

  • 8篇苏健民
  • 5篇武革
  • 3篇甄卓丽
  • 2篇刘付贞
  • 2篇陈玉华
  • 2篇吴美芬
  • 2篇黄贵心
  • 1篇陈晓铭
  • 1篇王义刚

传媒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的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200例有或无大血管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及40例健康人的血清hs-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浓度.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无论有无大血管并发症,其hs-CRP、TC、TG、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大血管并发症组hs-CRP、LDL-C水平明显高于无大血管并发症组(P<0.05).大血管并发症组血清hs-CRP水平与LDL-C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47,P<0.05).结论 hs-CRP及LDL-C可作为2型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危险性的重要实验室指标.两者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的预测及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苏健民武革甄卓丽
关键词:2型糖尿病超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大血管病变
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参与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发病过程中的作用被引量:38
2003年
目的观察糖尿病(DM)合并脑梗死(CI)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变化,探讨内皮素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2000-03/2001-12在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DM患者86例,根据有无脑梗死及脑动脉硬化将患者分为DM合并脑梗死(DM+CI)组36例、无脑梗死的DM合并脑动脉硬化(DM+CA)组22例、DM无并发症(SDM)组28例,DM+CI组根据病情程度有分为轻型组、中型组和重型组,选择18例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患者及对照组血浆ET和CG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DM+CI组病程3d内血浆ET犤(99±26)ng/L犦高于病程15~20d者犤(64±19)ng/L犦、DM+CA组犤(64±15)ng/L犦及SDM组犤(56±14)ng/L犦和正常对照组犤(46±13)ng/L犦(t=3.77~10.08,P均<0.01);DM+CI组病程15~20d者与DM+CA组血浆ET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均高于SDM组及正常对照组(t=2.07~4.58,P<0.05或P<0.01);SDM组血浆ET亦较正常对照组升高(t=2.72,P<0.01)。DM+CI组病程3d内、DM+CI组病程15~20d、DM+CA组和SDM组血浆CGRP(ng/L)分别为(99±34),(71±20),(69±22),(76±18),均低于正常对照组(123±26)(t=2.69~8.35,P均<0.01);DM+CI组病程3d内血浆CGRP高于病程15~20d者及DM+CA组和SDM组(t=3.32?
陈玉华苏健民武革黄贵心陈晓铭王义刚
关键词: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糖尿病合并症脑梗死脑动脉硬化
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探讨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疗效。方法 应用莫沙必利治疗 46例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 ,并与多潘立酮进行对照。以观察药物的临床疗效、对血糖的影响和不良反应。结果 莫沙必利对饱胀、早饱有效率 10 0 % ,恶心和 (或 )呕吐、腹胀、餐后不适为 81.8%、89.2 %、87.5 % ,尤其是对缓解饱胀、早饱、腹胀和餐后不适等糖尿病胃轻瘫症状明显优于多潘立酮对照组 (P <0 .0 5 ) ,并有助于血糖的控制 ,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莫沙必利是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安全有效的药物 。
甄卓丽谢绍洽黄贵心苏健民
关键词:莫沙必利糖尿病性胃轻瘫药物疗法血糖多潘立酮促胃肠动力药
诺和锐30联用拜唐苹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观察诺和锐30联用拜唐苹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对60例糖基化血红蛋白大于8.5%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用诺和锐30加服拜唐苹,对照组单用诺和锐30,疗程16周。分别记录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每日胰岛素用量、体重指数(BMI),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对照组降低更加明显,每日胰岛素用量较对照组少,空腹血糖亦有所下降,血糖全面控制的同时并不增加低血糖的风险。结论:诺和锐30联用拜唐苹治疗2型糖尿病有利于血糖全面控制,特别是餐后血糖的控制,减少胰岛素用量,优于单用诺和锐30。
苏健民武革刘付贞
关键词:2型糖尿病诺和锐30拜唐苹
CSⅡ治疗血糖达标后改用诺和锐30的起始剂量探讨被引量:1
2008年
选择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先给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诺和锐,血糖达标后改用诺和锐30。将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起始日剂量分别为胰岛素泵治疗血糖达标时的诺和锐日剂量的100%、90%、80%,2次/d,分别于早、晚餐前15 min皮下注射,根据早、晚餐前血糖调整诺和锐30的剂量。记录血糖达标时间及血糖达标时诺和锐30的日剂量,并记录各组发生低血糖的次数。结果:A组血糖达标时间比B、C组快(P<0.01);各组血糖达标时诺和锐30日剂量与该组胰岛素泵治疗达标时诺和锐日剂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低血糖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认为2型糖尿病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诺和锐强化血糖达标后改用相同日剂量的诺和锐30做为起始剂量进行治疗,血糖达标时间快,安全性良好。
苏健民吴美芬刘付贞
关键词:胰岛素泵诺和锐30血糖
2型糖尿病合并败血症14例诊疗体会
2009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败血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4例2型糖尿病并发败血症患者均予抗感染治疗,并采用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结果:12例治愈,1例因并发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自动出院。结论:认识糖尿病败血症特点,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前及在高热或寒战时及时多部位抽血行细菌培养检查,可提高败血症的诊断率。
苏健民武革
关键词:2型糖尿病败血症
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改用诺和锐30与诺和灵30R的对比研究
2009年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血糖达标后改用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经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血糖达标(空腹血糖<7mmol/L,餐后2h血糖<10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诺和锐30治疗组和诺和灵30R治疗组各34例,观察16周后两种不同治疗方案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每天胰岛素(INS)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的情况。结果:诺和锐30治疗组2hPG、HbA1c较诺和灵30R治疗组低,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也较诺和灵30R治疗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PG及每天胰岛素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和锐30与诺和灵30R比较,在降餐后血糖及改善HbA1c方面更具优势,同时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也较诺和灵30R治疗组低。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诺和锐30比诺和灵30R更有效、安全。
苏健民武革吴美芬
关键词:2型糖尿病诺和锐30诺和灵30R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检测及意义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方法用酶联免疫法测定60例糖尿病肾病组(DN组)、65例糖尿病非肾病组(NDN组)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中血VEGF、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尿微量白蛋白(UmALB)的水平。结果DN组和NDN组患者VEGF、HbA1c及UmALB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DN组VEGF、HbA1c及UmALB明显高于NDN组(P<0.01);两组糖尿病患者血浆VEGF与HbA1c、UmALB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浆VEGF明显升高,可能参与DN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甄卓丽苏健民陈玉华
关键词:内皮生长因子白蛋白尿HBA1C酶联免疫法测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