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中堂

作品数:83 被引量:575H指数:14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0篇天文地球
  • 28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0篇盆地
  • 57篇鄂尔多斯盆地
  • 30篇马家沟组
  • 22篇白云岩
  • 20篇奥陶系
  • 18篇储层
  • 11篇盐岩
  • 11篇碳酸
  • 11篇碳酸盐
  • 9篇岩相
  • 9篇碳酸盐岩
  • 9篇奥陶系马家沟...
  • 8篇地质
  • 8篇油气
  • 7篇地球化
  • 7篇地球化学
  • 7篇岩溶
  • 6篇古隆起
  • 6篇层序
  • 5篇地层

机构

  • 83篇成都理工大学
  • 17篇中国石油天然...
  • 9篇低渗透油气田...
  • 8篇中国石油
  • 5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河南理工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2篇里贾纳大学
  • 2篇国土资源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内蒙古工业大...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化石油...
  • 1篇河南省生物遗...
  • 1篇外生成矿与矿...
  • 1篇中国石化
  • 1篇自贡市轻工业...
  • 1篇中国石油长庆...

作者

  • 83篇苏中堂
  • 39篇陈洪德
  • 21篇赵俊兴
  • 12篇陈安清
  • 11篇张成弓
  • 9篇王峰
  • 9篇魏柳斌
  • 7篇侯明才
  • 7篇林良彪
  • 7篇郝哲敏
  • 5篇李洁
  • 4篇钟怡江
  • 4篇张立军
  • 4篇王玉萍
  • 4篇杨琪
  • 3篇许强
  • 3篇周俊烈
  • 3篇欧阳征健
  • 3篇高星
  • 3篇郝毅

传媒

  • 12篇成都理工大学...
  • 5篇沉积学报
  • 5篇海相油气地质
  • 3篇天然气工业
  • 3篇中国矿业
  • 3篇断块油气田
  • 2篇中国地质
  • 2篇石油实验地质
  • 2篇矿物岩石
  • 2篇石油勘探与开...
  • 2篇岩石学报
  • 2篇古地理学报
  • 2篇地球科学与环...
  • 2篇2015年全...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古生物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质科学

年份

  • 7篇2024
  • 4篇2023
  • 5篇2022
  • 6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8篇2016
  • 6篇2015
  • 7篇2014
  • 7篇2013
  • 6篇2012
  • 7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白云岩化机制分析被引量:94
2011年
由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马家沟组白云岩主要为泥微晶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两种。泥微晶白云岩常与石膏或岩盐伴生,阴极发光呈中等橘红色光,有序度低,具较高的Sr、Na含量,与泥晶灰岩具相似的δ13C分布区间及稀土元素配分模式,Sr同位素值接近同期海水,包裹体均一温度近于地表温度,表明白云岩化流体为与海水密切相关的高盐度流体,为准同生白云岩化,可用蒸发泵模式解释其成因。晶粒白云岩伴生矿物少,偶见黄铁矿,晶体结构多曲面他形,阴极发光为中-弱橘红色光,有序度高,Sr含量较低,Na、Mn含量与泥微晶白云岩相近,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泥微晶白云岩相似且与泥微晶灰岩相近,δ13C分布区间与泥微晶灰岩趋于一致,包裹体均一温度较高,说明晶粒白云岩与泥微晶白云岩具相似的白云岩化流体,该种白云岩为埋藏白云岩化,上覆沉积物不断压实封存卤水使其侧向流动为白云岩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Mg离子。
苏中堂陈洪德徐粉燕魏柳斌李洁
关键词:白云岩地球化学马家沟组鄂尔多斯盆地
靖边气田北部下奥陶统马五_4~1段古岩溶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被引量:14
2011年
通过钻井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观察及岩石孔渗测定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北部马五41段古岩溶储层研究表明:晶间孔、溶孔(洞)、溶缝及铸模孔是最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其孔隙度最大15.91%,最小0.22%,孔隙度平均值约为3.73%,渗透率最大为79.13×10-3μm2,最小为0.001 3×10-3μm2,平均渗透率为1.24×10-3μm2,储层可分为溶孔、晶间孔-溶缝型、晶间孔型、微孔-溶缝型和微孔型4种;沉积相是储层形成的基础,成岩相决定了最终储集空间的保存情况,而古岩溶地貌从宏观上控制着储集空间的发育程度和储层的保存状况,三者有利区叠合部位是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
苏中堂陈洪德林良彪赵俊兴刘明仁马学平
关键词:古岩溶岩溶储层成岩相马家沟组
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碳酸盐岩-膏盐岩共生体系沉积微相与沉积模式
2024年
碳酸盐岩-膏盐岩共生体系是化学沉积分异作用形成的岩石共生组合,对其进行微相分析和沉积模式构建,有利于揭示蒸发环境下的沉积学信息,对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依据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大量钻井、岩心资料,开展岩石宏观、微观观察,识别沉积微相,分析沉积序列,构建沉积模式。结果表明:马家沟组碳酸盐岩-膏盐岩共生体系可划分出10类微相(MFT1-MFT10):盐岩、膏岩、含膏云岩、纹层状微粉晶云岩、颗粒云岩、粉—细晶白云岩、微生物云岩、生物扰动(灰)云岩、纹层状微晶灰岩、微晶颗粒灰岩;共生体系发育4类微相组合:(1)潮间上带—潮上带白云岩-含膏云岩-泥云岩组合;(2)潮间下带膏岩-藻云岩-白云岩组合;(3)潮下带纹层状灰岩-搅动灰岩-扰动灰岩组合;(4)潟湖内层状膏岩-团块状膏岩-盐岩组合。马家沟组为浅盆蒸发成盐,低海平面蒸发成盐,高海平面发育碳酸盐岩,海平面反复波动形成巨厚碳酸盐岩—膏盐岩共生组合。
刘国庆苏中堂郝志磊魏柳斌任军锋廖慧鸿吴浩文
关键词:微相马家沟组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苏217井区奥陶系中组合白云岩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被引量:2
2013年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顶部非岩溶储层的勘探潜力是现阶段探究的热点。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物性特征和成岩作用等研究表明,苏217井区奥陶系中组合白云岩的储集岩类型主要有晶粒白云岩和残余砂砾屑白云岩;储集空间类型以晶间孔、剩余粒间孔、溶孔和溶缝为主,属低孔低渗储层;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充填作用和重结晶作用是储层致密化的主控因素;潮缘滩微相的大气淡水溶蚀作用及选择性白云岩化作用是相对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
胡思涵苏中堂陈安清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白云岩储层成岩作用
白云岩—蒸发岩共生体系研究进展及展望被引量:23
2021年
白云岩—蒸发岩共生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在前寒武纪至第四纪地层中均有发现,然而该共生体系的发育机理及控制因素目前研究薄弱,亟待厘清。在调研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团队对国内白云岩—蒸发岩共生体系的已有研究,系统总结了白云岩—蒸发岩共生体系发育特征及组合类型,并进一步探讨了其形成机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白云岩—蒸发岩共生体系的研究意义,并提出目前白云岩—蒸发岩共生体系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研究方向。首先,通过梳理全球范围内已报道的各地质历史时期白云岩—蒸发岩共生体系的特征,发现白云岩—蒸发岩共生体系广泛分布于全球51个地区,以北半球为主,且亚洲分布最多;其次为欧洲和北美洲,非洲分布相对较少;此外在南美洲及大洋洲也有零星分布;共生体系分布层位众多,从前寒武系到第四系均有分布,以二叠系居多。总结了蒸发岩与白云岩共生组合方式的5种类型:白云岩与蒸发岩互层、厚层白云岩上覆于厚层蒸发岩、厚层蒸发岩上覆于厚层白云岩、厚层白云岩夹薄层蒸发岩、厚层蒸发岩夹薄层白云岩,并探讨了共生差异的形成过程、分布规律、主要控制因素以及共生体系发育的特殊性和普遍性规律。其次,在全球共生体系矿物类型、特征精细表征基础之上,由宏观现象分析向微观机理解释转变,并划分出共生体系中6种蒸发岩和5种白云岩类型,初步分析了共生体系特征及成因。最后,总结了白云岩—蒸发岩共生体系中成岩流体的性质、特征、来源及流体演化路径。对白云岩—蒸发岩共生体系的研究不仅为解决“白云岩(白云石)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将推动对白云岩—蒸发岩共生体系重要基础地质问题的认识,并为共生体系内油气资源勘探提供理论指导。
文华国霍飞郭佩甯濛梁金同钟怡江苏中堂徐文礼刘四兵温龙彬蒋华川
关键词:白云岩蒸发岩主控因素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五_(5)亚段沉积微相与古地理演化被引量:13
2021年
碳酸盐岩微相分析有利于认识沉积相展布特征和古地理演化规律,对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大量薄片、岩心资料在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五_(5)亚段划分出MFT1—MFT7七种沉积微相类型及MA1—MA4四种沉积微相序列,沉积微相与生物遗迹化石指示马五_(5)亚段为潮坪环境。结合沉积前古地形及古海平面变化信息,以单因素图件为基础,采用优势相法编制马五_(5)^(2)层(Ⅰ)、马五_(5)^(1)层(Ⅱ)岩相古地理图,沉积环境受沉积前古地形控制而分异:潮上带、潮间上带、潮间下带及潮下带自西向东依次分布,盆地东部高地形处发育潮间带沉积;随古海平面下降,马五15期沉积相带向东迁移,东部潮间带连片分布。
苏中堂苏中堂罗静兰罗静兰张帅
关键词:微相古地形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中组合微生物碳酸盐岩分布规律及沉积模式被引量:14
2021年
以露头剖面、钻井岩心、铸体薄片等资料为基础,系统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中组合(马家沟组马五_(10)—马五_(5)亚段)微生物碳酸盐岩的类型、微相组合及分布规律。研究表明,盆地中东部奥陶系中组合发育蓝细菌钙化作用形成的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主要由叠层石、凝块石、核形石微生物坪及微生物丘建造组成。其空间展布具有明显的“层控性”及“区位性”特征:微生物坪受层序旋回及沉积相变控制,主要形成于马五_(5)亚段、马五_(6)亚段的潮坪环境,单层厚度为2~3 m,马五_(5)亚段微生物坪发育在海侵初期的碳酸盐岩-膏盐岩转换界面附近,主要分布在盆地东部米脂洼陷;马五_(6)亚段微生物坪发育在碳酸盐岩-膏盐岩相变带附近,呈环带状分布在中央古隆起东侧地区。古地貌对微生物丘分布的控制更为突出,主要形成于马五_(10)—马五_(7)亚段的微生物丘或丘滩复合体,单层厚度可达25 m,主要分布在乌审旗—靖边古隆起。相关微生物碳酸盐岩发育模式表明,碳酸盐岩-膏盐岩相变带及乌审旗—靖边古隆起是微生物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魏柳斌魏柳斌苏中堂赵俊兴任军峰苏中堂魏新善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叠层石核形石
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白云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22
2012年
稀土元素具良好的地球化学过程示踪性,且受成岩流体影响小,在分析白云岩化流体性质和白云岩化成岩环境方面具有独特效果。采用中子活化法对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白云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泥微晶白云岩REE质量分数为(2.907~140.09)×10-6,平均为46.917×10-6,低于泥晶灰岩中的含量,δEu平均为0.634,δCe平均为0.942,配分模式与泥晶灰岩相似,显示该类白云岩形成于低温氧化环境,白云岩化流体为海水或海源流体,可能为准同生白云岩化;晶粒白云岩REE质量分数为(3.392~18.435)×10-6,平均为8.788×10-6,远小于海相泥晶灰岩,δEu平均为0.724,δCe平均为0.78,配分模式与泥晶灰岩相似,且与泥微晶白云岩趋于一致,说明其形成于相对高温还原环境,白云岩化流体为海源流体,可能为埋藏白云岩化;溶蚀残余白云岩REE含量高,配分模式与泥晶灰岩不同且不具Eu正异常,指示岩溶流体可能为大气淡水。
苏中堂陈洪德徐粉燕张成弓林良彪
关键词:稀土元素白云岩流体性质地球化学马家沟组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黄陵地区长6油层组古环境及重力流发育特征
通过岩心观察,运用薄片鉴定、地球化学分析、测井资料等方法,对鄂尔多斯黄陵地区长6油层组的古环境和重力流发育特征进行研究。运用微量元素比值法可以用来恢复古盐度、判断氧化-还原环境和古气候特征,其中Sr/Ba值为0.20~0...
杨琪陈洪德王峰苏中堂
关键词:古环境长6油层组
文献传递
中国西部三大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形成机理和预测技术
陈洪德贺振华曹俊兴田景春侯明才黄思静陈学华王兴建文晓涛胡作维陈安清钟怡江苏中堂张翔徐胜林
系统总结分析了中国西部三大盆地构造特征、沉积充填序列的规律性与差异性,揭示了碳酸盐岩建造形成于前三叠纪小板块分散活动阶段,认识到基底具有鄂尔多斯盆地稳定、四川盆地次稳定、塔里木盆地活动的差异,总结出碳酸盐岩沉积充填序列。...
关键词:
关键词:油气藏勘探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