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西冲
- 作品数:9 被引量:46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西藏蓬错蛇绿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被引量:2
- 2018年
- 蓬错蛇绿岩具有较完整的蛇绿岩岩性单元组成,是研究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构造演化的良好载体。辉绿岩中获得一组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159.0±2.1 Ma,表明蓬错蛇绿岩形成于晚侏罗世。辉绿岩及玄武岩样品全岩主、微量元素组成兼具岛弧与N-MORB端元地球化学特征。两件辉绿岩样品(^(87)Sr/^(86)Sr)_i值介于0.7055~0.7063之间,ε_(Nd)(t)介于11.28~11.84之间。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特征表明,蓬错蛇绿岩形成于活动陆缘弧前构造环境,岩浆源区为类似N-MORB的亏损地幔,并主要叠加了俯冲流体的影响。结合区域蛇绿岩、岛弧岩浆岩分布及沉积记录,蓬错蛇绿岩的形成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南向拉萨地体之下俯冲作用有关,并与藏北湖区其他早侏罗世–早白垩世蛇绿岩一起构成区内多岛弧盆系统。
- 王喜臣夏斌夏斌钟云胡西冲关瑶胡西冲殷征欣
- 关键词:岩石成因地球化学年代学
- 西藏窝若巴勒-白龙地区阿布山组沉积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碎屑锆石对物源信息的指示意义被引量:5
- 2017年
- 在白龙地区和窝若巴勒地区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中,根据阿布山组的野外岩石及沉积特征,将阿布山组分为上、下2段,分别为山前河流和湖泊相沉积。该组上段砂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物源主要来自上地壳,且主要为长英质岩石。对阿布山组上段的砂岩层进行碎屑锆石采样,从该组的2个样品中得到的最年轻的碎屑锆石年龄分别为85.9Ma和100.39Ma,为该组的时代归属提供了依据。同时,2组样品存在110Ma、440Ma、820Ma、1280Ma四期年龄峰值,结合该组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物源信息,对羌塘地体的构造演化做了一定的探讨。
- 王志龙胡西冲石晓龙黄强太郑浩师胜梅
- 关键词:羌塘地块地球化学特征碎屑锆石
- 西藏改则布孜村地区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成矿远景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是西藏境内一条重要的成矿带。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基础上,对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上改则县布孜村北部龙巴抗东-扛贾异常区的地球化学异常进行分析,详细讨论了成矿元素在地表水平上的分布特征、单元素异常特征、异常元素组合特征。布孜村地区表现为多种金属元素组合异常,成矿元素(Au、Cu)异常强度高,前缘元素(As、Sb、Ag、Cd、Pb)异常,尾部元素(Bi、W、Mo)异常发育较好。自西向东分别为前缘元素、成矿元素、尾部元素的异常区,各矿化晕分带性明显,推测研究区可能存在斑岩型铜金多金属矿床。龙巴抗东-扛贾异常区是寻找大型铜金多金属矿床的良好远景区。
- 胡西冲夏斌黄强太夏连泽夏中宇郑浩石晓龙王志龙
- 关键词: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地球化学异常成矿远景
- 西藏东巧地区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分析被引量:8
- 2015年
- 东巧蛇绿岩出露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是蛇绿岩组合单元出露较完整的地区。微量(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蛇绿岩中的玄武岩具有轻稀土元素(LREE)显著富集的右倾稀土元素配分模式。(La/Yb)。=7.05—12.02,Th、Nb、Ta、Zr和Hf略具有正异常的微量元素组成特征,属于典型的洋岛玄武岩(OIB),与洋中脊玄武岩(MORB)和板块汇聚环境下的岛弧玄武岩(IAB)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对其构造环境的判别,并结合蛇绿岩与相邻地质体的关系分析,认为东巧蛇绿岩中的玄武岩形成于大洋板内岩石圈上隆减压的洋岛环境,代表班公湖-怒江洋盆形成和发展阶段洋岛环境的大洋岩石圈残片。
- 黄强太夏斌李强钟云胡西冲郑浩
- 关键词:地球化学构造环境玄武岩
- 西藏改则地区阿布山岩体岩石地球化学、年代学及地质构造意义被引量:1
- 2016年
- 青藏高原西部改则地区的阿布山岩体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北侧,岩性以闪长玢岩为主。岩石化学上表现为高K2O(1.11%~3.95%),高Na2O(平均4.01%),高Al2O3(〉15%,平均16.78%),低Mg O(〈3%,平均2.69%),显示为中钾钙碱性-高钾钙碱性过渡的特征。微量元素显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等)。稀土元素配分图显示为右倾模式,说明是轻稀土富集型,δEu平均为0.89,δCe平均为0.91,具有弱铕、铈异常,具有典型岛弧火山岩的特征。锆石LA-ICP-MS 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13.3±1.1Ma、113.6±1.3Ma,表明在早白垩世晚期班公湖—怒江洋盆北向俯冲消减过程中,导致地幔楔部分熔融,形成岛弧岩浆,由于持续俯冲消减作用使得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花岗岩熔体,并且向地壳浅部侵位、冷凝结晶形成。
- 黄强太张霄夏中宇石晓龙王志龙胡西冲郑浩夏斌
- 关键词: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
- 西藏蓬湖西镁质榴辉岩中的出溶物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6
- 2013年
- 西藏蓬湖西发现了有别于一般榴辉岩和石榴石辉石岩的超高压镁质榴辉岩,具有平衡变晶结构,广泛发育复杂多期的出溶结构.根据矿物出溶关系可分出三个世代的单斜辉石(Cpx)和三个世代的石榴石(Grt)和对应地三个单斜辉石(Cpx)石榴石(Grt)对,此外还有出溶的斜方辉石、铝铬铁矿和钠长石.对具代表性的单斜辉石石榴石和单斜辉石斜方辉石矿物对,得到三个阶段温度压力:阶段Ⅲ1的平衡条件为4GPa和1113℃~1129℃;阶段Ⅲ2的平衡条件为3GPa和863℃~1033℃;阶段Ⅲ3平衡条件为2GPa和502℃~667℃.蓬湖西镁质榴辉岩P T路径经历了三个阶段:阶段Ⅰ,蓬湖西榴辉岩形成,压力范围可能为0.5~1.5GPa;阶段Ⅱ,特提斯洋关闭,洋壳向深部俯冲,致使镁质榴辉岩从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稳定域穿过石榴石二辉橄榄岩稳定域并最终到达1400℃和5GPa的柯石英稳定域,形成了在超高压条件下结构均一的、稳定的"单斜辉石+石榴石+斜方辉石"固溶体;阶段Ⅲ,洋壳折返过程中温度和压力降低使得原来稳定的"单斜辉石+石榴石+斜方辉石"固溶体发生出溶作用,形成多期次、多种类型的出溶物.阶段Ⅲ再分为三个次阶段,其温压变化范围大,为2~4GPa,502℃~1129℃.镁质榴辉岩中矿物出溶肯定与压力温度降低有关.
- 夏斌刘维亮周国庆韦振权王冉李建峰钟云胡西冲
- 关键词: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 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头片麻状碱性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年代学和成因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岚山头片麻状碱性花岗岩是由古生代的沉积岩变质而成,其主量元素具高硅(SiO_2=75%~77%)、富碱(Na_2O+K_2O=8.38%~8.60%)、低铝(Al_2O_3=11.72%~12.05%)、贫钙(CaO=0.09%~0.53%)等特征;其微量元素特征显示为,富集Rb、B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Pb,贫Nb、Ta、Zr、Hf、Ti等高场强元素,以及富集轻稀土(LREE/HREE=6.32~9.86)和铕负异常明显到中等(δ_(Eu)=-0.03~0.51)等;在研究锆石"CL"图像基础上,对具核—幔—壳3层结构的变质复合锆石的幔(第一次变质作用的产物),获得年龄为245 Ma和235 Ma,反映第一次超高压变质时间,也就是它的成岩时间,相当于早-中三叠世;变质复合锆石的新壳,年龄为222~198 Ma,第二次变质时间,也就是退变质作用的时间,相当于晚三叠世;对变质复合锆石老核"继承锆石"定年显示:既含有大量的属于元古代不同年龄段的岩浆碎屑锆石(864Ma^781 Ma^701 Ma^688 Ma^631 Ma^598 Ma^592 Ma),又含有比较多的属于古生代不同年龄段的岩浆碎屑锆石等(544 Ma^500 Ma^447 Ma^339 Ma^306 Ma),表明其寄主岩的时代不可能为元古代,只能是古生代。
- 黄强太夏斌张玉泉蔡周荣夏连泽胡西冲
- 关键词:片麻状碱性花岗岩
- 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江错蛇绿岩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学及地质意义被引量:24
- 2015年
- 江错蛇绿岩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位于切里湖蛇绿岩亚带的最东端,南邻蓬湖西蛇绿岩.江错蛇绿岩岩石组合相对较全,主要由变质橄榄岩、辉长岩和辉绿岩等组成.江错蛇绿岩辉长岩-辉绿岩与N-MORB相比具有较高的Mg#、低Ti、K、Na和P的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Sr、Rb、Ba和亏损高场强元素Th、Hf、Ta、Nb,REE配分图总体显示为平坦型分布模式.通过地球化学元素分析认为江错蛇绿岩是形成于SSZ之上的弧后盆地扩张脊环境.对其进行辉长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得出加权平均年龄为189.8±3.3Ma(MSWD=0.97),该结果代表了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江错地区特提斯洋的扩张时代,与中段东巧地区蛇绿岩年龄一致,但晚于东段洋盆发育时代且早于西段洋盆发育时代,表明整个班公湖-怒江洋盆发育时代存在东早西晚的特点.
- 黄强太李建峰夏斌殷征欣郑浩石晓龙胡西冲
- 关键词:地球化学SHRIMPU-PB定年构造环境
- 藏北南羌塘盆地二叠纪曲地组碎屑锆石LA-ICP-MS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 2015年
- 南羌塘盆地是特提斯大洋俯冲削减而产生的一套构造增生地质体,也是研究青藏高原早期构造演化的关键地区,盆地内出露的石炭纪地层极少。对晚古生代曲地组2个砂岩样品进行全岩主量、微量、稀土元素的研究,并采用LA-ICP-MS同位素测定技术对其中的碎屑锆石进行U-Pb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碎屑锆石年龄具有6个峰值:330~270Ma、560~480Ma、880~720Ma、1750~1650Ma、2400~2000Ma和2800Ma;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曲地组源区的大地构造环境主要为被动大陆边缘及大陆岛弧环境;沉积物物源具有多源性,但仍需进一步研究。推测其物源主要为晚古生代二叠纪之前的冈瓦纳大陆北缘相关地体。
- 石晓龙黄强太夏斌王志龙夏中宇胡西冲郑浩李卓飞
- 关键词:晚古生代碎屑锆石LA-ICP-MSU-PB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