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腹腔
  • 4篇腹腔镜
  • 3篇免疫
  • 2篇乳头
  • 2篇乳头状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肿瘤
  • 2篇组织化学
  • 2篇卵巢
  • 2篇免疫组织
  • 2篇免疫组织化学
  • 1篇蛋白
  • 1篇多沙唑嗪
  • 1篇多药
  • 1篇多药耐药
  • 1篇亚群
  • 1篇炎性
  • 1篇炎性包块
  • 1篇药蛋

机构

  • 7篇三峡大学第一...
  • 2篇武汉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宝鸡市人民医...

作者

  • 8篇胡友斌
  • 1篇苏坤华
  • 1篇刘宇飞
  • 1篇黄若
  • 1篇汪小林
  • 1篇胡兴艳
  • 1篇赵旻
  • 1篇胡玉英
  • 1篇何文聪
  • 1篇宋子华
  • 1篇赵安珍
  • 1篇陈路
  • 1篇胡余昌
  • 1篇李华
  • 1篇寇莉
  • 1篇宋平平
  • 1篇高艳
  • 1篇张春梅
  • 1篇宋萍萍
  • 1篇王薇

传媒

  • 2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华中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妇科...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国际生殖健康...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认识及评价被引量:2
2013年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常见于30~50岁女性,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成为治疗子宫肌瘤并保留子宫手术的一种常用术式。其创伤小、术中视野清晰、安全性高和术后康复快等优点已得到普遍认可,但对其手术适应证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尚存在争议。近年来国内外的文献报道认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方式选择除了与肌瘤的个数、大小、位置等因素相关外,还与术者操作熟练程度、患者的婚育情况、个人意愿等因素有关,针对其术后可能出现的出血、感染、肌瘤复发、再妊娠子宫破裂等并发症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胡友斌韩汶君赵旻
关键词:平滑肌瘤子宫肿瘤腹腔镜检查
腹腔镜在妇科再次手术中的应用(附2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既往有开腹手术史的妇科患者在再次手术中应用腹腔镜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取29例既往有非复杂开腹手术史而此次须行手术治疗的良性妇科疾病患者。征求同意后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行子宫切除术或附件手术。结果:2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腹腔镜手术,无手术副损伤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在既往有非复杂开腹手术史的妇科患者的再次手术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胡友斌汪小林黄若胡兴艳
关键词:腹腔镜再次手术安全性可行性
腹腔镜下巨大卵巢囊肿切除术及卵巢成形术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巨大卵巢囊肿切除术及卵巢成形术的可行性。方法全麻下先经皮对巨大囊肿穿刺抽液后行腹腔镜下囊肿切除及卵巢成形术。结果5例患者手术经过顺利,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巨大卵巢囊肿切除术是腹腔镜的手术适应症。
胡友斌宋平平
关键词:巨大卵巢囊肿腹腔镜切除术
溴吡斯的明片联合甲磺酸多沙唑嗪片治疗老年女性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观察溴吡斯的明联合甲磺酸多沙唑嗪治疗老年女性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2例老年女性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与试验组26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物理刺激。对照组给予甲磺酸多沙唑嗪片4 mg,每日1次,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溴吡斯的明片60 mg,每日3次,口服。2组患者均用药7 d。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尿动力学水平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2.31%(24/26例),对照组为65.38%(17/2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残留尿量、膀胱最大容量、逼尿肌顺应性、最大尿流率、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分别为(40.14±5.57)mL,(300.19±31.89)mL,(32.00±4.18)cm H_2O,(10.02±1.43)mL·s^(-1),(25.71±3.14)cm H_2O;对照组分别为(69.88±8.37)mL,(5.02±0.53)mL,(56.39±6.19)mL·cm H_2O^(-1),(17.89±2.34)mL·s^(-1),(33.41±4.02)cm H_2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药物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8%(4/26例),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54%(3/26例)。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溴吡斯的明联合甲磺酸多沙唑嗪治疗老年女性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苏坤华胡友斌马经明寇莉
关键词:甲磺酸多沙唑嗪
1例子宫内膜癌复发的病理和临床分析
2005年
胡友斌
关键词:癌复发乳头状浆液性癌病理阴道残端少量出血入院体检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肺耐药蛋白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中肺耐药蛋白(LRP)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半定量分析方法,检测上皮性卵巢癌64例,复发后二次手术癌组织17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16例及正常卵巢组织14例中LRP的表达,并进行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分析。结果在上皮性卵巢癌中LRP的阳性率为78.1%,与卵巢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有显著性差异(P<0.01);化疗后癌组织中LRP的强阳性表达率与初治卵巢癌组织中相应的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LRP在上皮性卵巢癌中较恒定表达,化疗可以增加癌组织中LRP的表达。检测LRP表达水平可以预测卵巢癌对铂类联合化疗疗效,也是判断其预后的可靠指标之一。
宋萍萍王薇赵安珍胡友斌李华胡玉英张春梅
关键词:卵巢癌肺耐药蛋白多药耐药免疫组织化学
腹腔镜手术治疗盆腔炎性包块对T细胞免疫功能及术后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9
2015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盆腔炎性包块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及术后恢复时间的影响并探讨其间的关系。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取56例盆腔炎包块手术患者术前、术后2h、术后24h和术后72h的静脉血标本[腹腔镜手术组32例(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24例(开腹组)]。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测定T细胞亚群CD3+、CD4+和CD8+,对两组各指标的测定值进行比较,同时测定Th1、Th2细胞数量,统计两组之间各亚群以及Th1、Th2和、Th1/Th2比值的差异。酶标法(ELISA)测定血清白介素(IL)-18、IL-10水平,统计两组之间的差异。术后恢复情况:排气时间、体温恢复到正常时间、血象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腹腔镜组T淋巴细胞亚群手术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开腹组术后24 h时CD3+、CD4+、CD8+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术后72 h时有所回升,但仍低于术前水平;两组比较,开腹组术后CD3+、CD4+、CD8+降低更为明显;两组术后2h均出现Th1/Th2细胞平衡向Th2反应转换,Th1细胞、Th1/Th2比值、IL-18下降(腹腔镜组:t=2.238,P<0.05;t=7.15,P<0.01;t=6.98,P<0.01;开腹组:t=9.45,P<0.01;t=8.56,P<0.01;t=10.17,P<0.01),而Th2细胞、抗炎因子IL-10上升(腹腔镜组:t=7.35,P<0.01;t=8.87,P<0.01;开腹组:t=6.53,P<0.01;t=7.18,P<0.01)。但腹腔镜组术后24h Th1、Th2细胞数、Th1/Th2比值、IL-18、IL-10各项指标即恢复(t=1.82,P>0.05;t=1.38,P>0.05;t=1.72,P>0.05;t=1.78,P>0.05;t=1.89,P>0.05),而开腹组24h各项指标的变化与术后2h类似,并持续至术后48h。结论盆腔炎性疾病手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可能参与术后的恢复。腹腔镜下盆腔炎性包块切除术组T细胞亚群影响程度小,且Th1/Th2细胞平衡恢复快,对机体的细胞免疫影响小,术后恢复快。
胡友斌何文聪
关键词:盆腔炎性包块腹腔镜细胞免疫T细胞亚群
乳头状汗腺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研究乳头状汗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免疫学表型。方法收集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病理科1995~2009年存档和诊断的9例乳头状汗腺瘤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对切除的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抗体包括ER、PR、CK(AE1/AE3)、CK5/6、CK7、CK20、CK(Low MW)、CK34βE12、EMA、p63、actin、CD10、S-100、Calponin、GCDFP-15和vimentin。结果9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8岁,男女比例1∶8,主要发生于外阴及肛周。临床表现为单发的直径0.5~1.2 cm大小的半球形、孤立的、界限清楚的皮下结节;组织病理可见肿瘤由大小不一的腺泡、腺管和复杂折叠的乳头状结构组成,乳头的轴心为纤维血管。腺腔和乳头结构内衬单层柱状上皮细胞,可见顶浆分泌;在柱状细胞外周见梭形或立方形的肌上皮细胞,肌上皮与内层柱状细胞形成双层排列。免疫组化检测显示:9例肿瘤的内层柱状细胞均表达ER、PR、CK(AE1/AE3)、CK(Low MW)、CK7和EMA,7例表达CK34βE12,所有肿瘤的肌上皮细胞均表达p63、actin、CD10、S-100和Calponin,7例肿瘤的内层柱状细胞与肌上皮同时表达CK5/6,所有的肿瘤细胞均不表达CK20、GCDFP-15和vimentin,但纤维间质均表达vimentin。结论乳头状汗腺瘤是一种少见的皮肤良性肿瘤,临床表现多样,极易误诊。确诊依赖于组织病理检查。完整切除肿物后不复发。
刘宇飞陈路胡余昌胡友斌高艳宋子华
关键词:皮肤肿瘤乳头状汗腺瘤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