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聪
- 作品数:24 被引量:178H指数:7
- 供职机构: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骨端打磨头及骨端打磨器
- 本发明涉及骨端打磨头及骨端打磨器,包括刀柄、刀体和刀片,所述刀柄上端与刀体连接,所述刀片安装在刀体顶面,所述刀片的切削刃位于刀片的顶面,切削刃径向设置,切削刃外端高于内端,切削刃内凹成平滑弧形;刀片至少有两个,刀片围绕刀...
- 肖聪张少云姜义山钟易林
- 文献传递
- 骨端打磨头及骨端打磨器
-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端打磨头及骨端打磨器,包括刀柄、刀体和刀片,所述刀柄上端与刀体连接,所述刀片安装在刀体顶面,所述刀片的切削刃位于刀片的顶面,切削刃径向设置,切削刃外端高于内端,切削刃内凹成平滑弧形;刀片至少有两个,刀片围...
- 肖聪张少云姜义山钟易林
- 文献传递
- 一种压电纳米材料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电纳米材料及其应用,在3D打印的BCP支架表面构建KNN基纳米材料,用于治疗耐药性细菌菌膜感染:KNN掺杂Ag<Sub>2</Sub>O和CoO构建相边界KNN压电材料,提升KNN的压电催化活性;将该纳...
- 肖聪张少云高志祥苏强
-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被引量:34
- 2019年
- 背景: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易发生谵妄,因此明确术后谵妄危险因素非常必要。目的:探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谵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60岁以上患者资料,收集患者围术期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谵妄分为非谵妄组和谵妄组,分析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与结论:(1)患者365例在髋关节置换中有96例(发生率约为26%)术后出现谵妄;(2)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合并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疾病、疾病类型、认知障碍、睡眠障碍、焦虑、美国麻醉师协会评分、营养障碍、衰弱GFI指数、术前及术后白细胞计数、术后红细胞比容、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术后C-反应蛋白及术中失血量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1.19,95%CI:1.12-1.25)、美国麻醉师协会评分评分(OR=8.03,95%CI:4.54-14.21)、GFI评分(OR=2.14,95%CI:1.78-2.57)、术后C-反应蛋白水平(OR=1.07,95%CI:1.05-1.09)、合并慢性阻塞性疾病(OR=0.43,95%CI:0.26-0.69)、股骨颈骨折(OR=3.67,95%CI:2.23-6.13)行全髋关节置换是老年行全髋关节置换后发生谵妄的高危因素(P<0.05);(4)ROC曲线分析显示:年龄>71岁,美国麻醉师协会评分评分>2分,衰弱GFI评分≥5分,术后C-反应蛋白>47 mmol/L,此时4个变量灵敏性和特异性较好,对预测术后谵妄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 高志祥姜义山龙能吉肖聪
- 关键词:术后谵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红细胞比容
- 髋关节翻修术应用3D打印植入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9年
- 随着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增多,假体松动、髋臼骨折以及翻修率也明显提高。在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侧骨缺损是临床医生最具有挑战性的处理,由于髋臼局部解剖的复杂性、形态不规则、缺损面积大小不一,常规固定尺寸的内植物不能与实际骨缺损实现较好匹配。此外,影响内植物与宿主骨融合的因素有骨长入、机械性能和全身疾患。3D打印技术以实际髋臼组织三维CT扫描数据为基础,经过MIMICS 18.0软件自动多种后处理技术,创建单独髋臼分离的3D解剖图像。在模型制作、手术导板、个性化假体、术前诊断、模拟和术中导航等方面均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 高志祥龙能吉张少云肖聪
- 关键词:髋臼
- 胸腰椎爆裂骨折伴神经损伤围术期隐性失血的统计学决策树模型分析被引量:6
- 2021年
- 背景:有研究表明脊柱围术期间具有较高的隐性失血,但是对隐性失血形成的危险因素并未阐述,试验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筛选出高危因素。目的:分析胸腰椎爆裂骨折伴神经损伤围术期隐性失血量及相关因素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9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接受脊柱手术治疗的8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伴神经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民族、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吸烟和饮酒史、非酯化脂肪酸(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晶体液量、术中胶体液量、自体血输注、异体血输注、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手术治疗时间窗(<48 h、≥48 h)、伤椎节段及手术固定节段,采用Gross方程计算隐性失血量;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结果与结论:①胸腰椎爆裂骨折伴神经损伤患者85例中男66例,女19例,平均(40.75±12.42)岁,估计总失血量(1030.84±115.45)mL,隐性失血量(484.57±98.38)mL,隐性失血量占理论总失血量的47.05%;②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三酰甘油>1.63 mmol/L、胆固醇>5.76 mmol/L、手术切口延长、手术时间窗<48 h及合并吸烟史是围术期间隐性失血阳性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③通过SPSS 24.0统计学决策树模型分析及ROC曲线下面积验证显示,年龄>48岁时,该模型敏感性76.0%,特异性88.4%,具有一定的诊断准确性;④上述结论证实,隐性失血在脊柱手术围术期占有较高的比例,而年龄>48岁、胆固醇及三酰甘油偏高、手术切口延长、手术时间窗<48 h、合并吸烟史是隐性失血阳性发生的高危因素。
- 高志祥高志祥肖聪孟祥玉
-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隐性失血失血量围术期决策树模型
- 闭合复位掌骨间克氏针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被引量:18
- 2014年
- 目的总结闭合复位第1、2掌骨间克氏针固定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4月-2012年3月,采用闭合复位第1、2掌骨间克氏针固定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患者29例。男22例,女7例;年龄25~51岁,平均30.5岁。伤后至手术时间1 h^3 d,平均9.6 h。骨折根据Green-O’Brien分型:Ⅰ型13例,Ⅱ型5例,ⅢA型9例,ⅢB型2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拇指关节疼痛情况;测量第1腕掌关节屈伸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拇指外展ROM及握力,分别与健侧比较;末次随访时摄X线片根据改良Eaton-Littler分期标准评估骨关节炎表现。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6个月,平均13.2个月。其中3例发生针道感染,2例发生克氏针松动。患者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3~4个月,平均3.3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0.48±0.06)分。第1腕掌关节屈伸ROM、拇指外展ROM及握力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腕掌关节骨关节炎表现:Ⅰ期15例,Ⅱ期6例,Ⅲ期8例。结论闭合复位第1、2掌骨间克氏针固定操作简便、损伤小、疗效确切,是治疗第1掌骨间基底部骨折的有效方法。
- 肖聪蒋涛徐建华钟易林孙天祥姜义山唐仁德陈银华
- 关键词: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固定
- 氨甲环酸在创伤骨科手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8
- 2019年
- 目的总结近年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在创伤骨科手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TXA在创伤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并评价其效果。结果TXA在创伤骨科手术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在髋部骨折手术中静脉或局部应用TXA均可取得良好的血液保护效果,且不增加血栓事件的风险;在骨盆、髋臼骨折等其他创伤骨科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仍不明确。结论创伤骨科手术中TXA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需要更多研究证实。
- 张少云肖聪裴福兴
- 关键词:氨甲环酸髋部骨折
- 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探讨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1月在我院诊断为糖尿病足的患者21例,男性8例,女性13例,左足12例,右足9例,年龄为51~60岁,平均年龄(55.3±2.3)岁,糖尿病足年程0.5~1.9年,平均(1.6±0.8)年;Wagner分级:3级16例,4级5例;所有患者入院后予以控制血糖、抗感染、控制心衰等合并症、创面换药等治疗,一般情况好转后均采用胫骨横向骨搬移术进行治疗,术后第5天开始牵拉搬运胫骨截骨块(1 mm/d),14 d后逆向搬运;总搬运时间28~35 d。结果术后随访中1例伤口感染加重采取截肢术,剩余20例患者术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0.2±1.02)个月;术后溃疡愈合率95.2%(20/21),愈合时间平均(19.3±2.5)周;术后2个月随访,患者动脉血管造影显示下肢表浅动脉较前有所增粗,侧支循环增多;所有患者术后患肢疼痛、麻木症状均消失。结论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能有效提高糖尿病足溃疡的治愈率,降低截肢率。
- 龙能吉高志祥张少云蔡鹏肖聪
- 关键词:糖尿病足截肢
-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对糖尿病足溃疡模型大鼠创面恢复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8
- 2022年
- 目的:研究局部注射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对糖尿病足溃疡(DFU)模型大鼠创面愈合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其中24只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和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于足背部切除面积约为1 cm×1 cm的全层皮肤组织建立DFU模型,随机分为DFU组、DFU+术前术后注射组和DFU+术后注射组。剩余24只大鼠仅在相同位置作溃疡创面,随机分为普通溃疡组、普通溃疡+术前术后注射组、普通溃疡+术后注射组。术前术后注射组于皮肤缺损术前2 d至术后21 d在创面局部注射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术后注射组在术后第1天开始注射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连续21 d。比较各组创面愈合率。通过CD34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创面组织微血管密度(MV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创面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Wnt1、Wnt3a、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与普通溃疡组比较,DFU组术后1周、3周创面愈合率,创面组织MVD、SOD水平和Wnt1、Wnt3α、β-catenin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降低,MDA、TNF-α、IL-6、IL-8含量显著升高(均P<0.05)。与DFU组比较,DFU+术前术后注射组术后1周、2周创面愈合率,创面组织MVD、SOD水平及Wnt1、Wnt3a、β-catenin蛋白表达明显升高,TNF-α、IL-6、IL-8和MDA含量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术前术后注射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可激活DFU大鼠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改善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促进创口微血管再生,提高创面愈合率。
- 何丰来肖聪龙能吉刘利娟
- 关键词: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糖尿病足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微血管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