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翁敏婵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沙塘鳢
  • 4篇塘鳢
  • 4篇河川
  • 4篇河川沙塘鳢
  • 2篇稚鱼
  • 2篇耗氧
  • 2篇耗氧率
  • 2篇孵化
  • 2篇孵化腺
  • 2篇超微
  • 2篇超微结构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定量
  • 1篇荧光定量PC...
  • 1篇早期发育
  • 1篇早期发育过程
  • 1篇排泄
  • 1篇排泄率
  • 1篇仔鱼
  • 1篇消化酶

机构

  • 4篇重庆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翁敏婵
  • 3篇胡先成
  • 2篇罗颖
  • 1篇郭莎园

传媒

  • 2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中国鱼类学会...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河川沙塘鳢早期发育过程中耗氧率及NH_3-N排泄率的变化被引量:10
2010年
为研究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在早期发育过程中的生理代谢和能量利用状况,在20.8~24.6℃的水温条件下连续测定了河川沙塘鳢早期发育过程中的耗氧率和NH3-N排泄率。结果显示,河川沙塘鳢受精卵的耗氧率较低,机体代谢维持较低的水平;随着胚胎的发育耗氧率逐渐升高,至孵化前期,耗氧率急剧增加,由0.3151μg·h-1上升至0.7055μg·h-1(p<0.05),此后耗氧率随发育呈线性增加;此外,NH3-N排泄率随发育进行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在胚胎发育早期没有显著性差异,眼黑色素出现期开始明显增加(p<0.05),至眼晶体形成期达到胚胎发育阶段的最大值,仔鱼刚孵出时稍有下降,之后缓慢增加,从8日龄仔鱼到16日龄稚鱼,NH3-N排泄率呈显著性增加(p<0.05),此后NH3-N排泄率维持在一个恒定水平。研究揭示河川沙塘鳢在早期发育过程中随发育时间推进,机体代谢强度逐步增加,且在发育过程中以蛋白质作为氧化底物,为胚胎发育提供了主要的能量。
翁敏婵郭莎园胡先成
关键词:河川沙塘鳢仔鱼稚鱼耗氧率
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孵化腺的超微结构
<正>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早期发育过程中孵化腺(Hatching gland,HG)的发生及其超微结构。河川沙塘鳢的孵化腺为单细胞腺体,最早可在眼晶体形成期观察到...
罗颖胡先成翁敏婵
文献传递
河川沙塘鳢孵化腺的超微结构被引量:2
2009年
为进一步了解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孵化腺(Hatching gland,HG)的发生及其超微结构,采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河川沙塘鳢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心跳期、眼晶体形成期、血液循环期、眼黑色素出现期、孵化前期、初孵仔鱼期等6个不同时期的孵化腺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河川沙塘鳢的孵化腺为单细胞腺体,最早可在眼晶体形成期观察到孵化腺细胞(Hatching glandc ells,HGCs),主要分布于头部腹面、头部与卵黄囊连接处及其卵黄囊前腹面;当胚胎发育至血液循环期时,HGCs不仅在形态上达到最大,数量上急剧增多,而且分布更广泛;胚胎发育进入眼黑色素出现期时,可以观察到处于不同合成时期的酶原颗粒,每个酶原颗粒外面均有膜包围,颗粒之间有明显的界限;当胚胎发育至孵化前期时,HGCs在数量上达到最多,并且可以观察到呈圆球形、直径约为0.25—1.00μm的孵化酶颗粒自HGCs顶部的开口向外分泌,这些颗粒有的以单体形式存在,有些则粘结成团;初孵仔鱼期,HGCs分泌作用已经完成,它们离开胚胎表面,移至表皮细胞下方并逐渐衰退。以上结果表明,河川沙塘鳢孵化酶颗粒有一个成熟过程,成熟的孵化酶颗粒主要通过外倾方式向卵周隙中分泌以帮助胚胎的孵化破膜。
罗颖胡先成翁敏婵
关键词:河川沙塘鳢孵化腺超微结构
延迟首次投喂对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仔、稚鱼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沙塘鳢科(Odontobutidae),为我国重要的淡水底栖肉食性鱼类。本文在对河川沙塘鳢的生物学、消化器官以及消化腺的...
翁敏婵
关键词:河川沙塘鳢消化酶荧光定量PCR耗氧率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