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雪莲 作品数:16 被引量:147 H指数:3 供职机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生物学 更多>>
一株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索疑似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中病原体的分离鉴定,了解病毒生长特性。方法利用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 E6从患者抗凝血标本中分离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并通过血清学、形态学等方法对病毒进行鉴定;将分离的病毒接种不同细胞,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时间细胞上清中病毒载量的变化。结果从患者抗凝血标本中分离出SFTSV;免疫荧光显示感染病毒的细胞培养物能与患者血清发生阳性反应;在透射电镜下能观察到布尼亚病毒样颗粒。SFTSV可感染Vero E6、Hep G2、THP-1等多种细胞,但病毒在不同细胞中的复制水平差异明显。其中Vero E6细胞对SFTSV较易感,病毒可增殖至4.89×109copy/ml。而Hep-2和HT29细胞不能被SFTSV感染。结论从疑似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血液标本中成功分离出SFTSV。该病毒具有较广泛的细胞嗜性,对肾来源的细胞更易感。这些研究将为后续研究SFTSV的相关基础研究提供重要的线索。 郑雅匀 戴晓懿 金东 孙晖 熊衍文 罗雪莲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 病毒复制 中国淮阳山地区由新蜱传布尼亚病毒引起的出血热 被引量:21 2011年 病毒性出血热是一种临床症状表现为急性发热和出血的疾病。病原体为人兽共患及节肢动物携带传播的RNA病毒,包括丝状病毒科(如埃博拉出血热、马尔堡出血热)、沙粒病毒科(拉沙热)、黄病毒科(如登革出血热、黄热病)和布尼亚病毒科(如克里米亚一刚果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 张永振 周敦金 田俊华 覃新程 李明慧 李振军 熊衍文 陈小萍 贺永文 孙强正 余滨 李娟 代永安 金东 崔志刚 罗雪莲 李伟 卢珊 王文 彭劲松 郭文平 张少敏 陈晨 王艳 Menno D.de Jong 徐建国关键词:布尼亚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血清学抗体检测试剂盒现状分析 被引量:3 2021年 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是诊断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的重要工具。然而在短时间内大量SARS-CoV-2血清学抗体检测试剂盒紧急上市,其准确性和有效性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本研究对国内外SARS-CoV-2血清学抗体检测试剂盒现状做简要综述,为医院和疾控人员的使用提供参考。 罗雪莲 闫梅英 吴媛 戴琰 程雁鹏 徐建国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 血清学诊断 抗体检测 试剂盒 猪链球菌GZ1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分析 被引量:1 2011年 以猪链球菌GZ1为研究对象,利用Codon W在线工具、对应分析、ENC绘图(Nc-plot)等方法研究其基因组的密码子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猪链球菌GZ1基因组中GC含量为41.4%,偏爱使用以U或A结尾的密码子,其密码子使用具有一定的偏好性。对应分析表明,第1条向量轴与CAI(R=-0.749,P<0.01)、G+C(R=-0.216,P<0.01)呈显著相关,表明基因的表达水平是影响其密码子使用偏好的主要因素,碱基组成对猪链球菌GZ1基因组水平上密码子使用偏好有一定的影响。此外,芳香族蛋白质也对其密码子使用偏好有一定的影响。而蛋白质的疏水性对猪链球菌GZ1基因组水平上密码子使用偏好无影响。这些结论将为进一步研究猪链球菌的基因组学奠定一定的基础。 罗雪莲 王海印 叶长芸关键词:猪链球菌 同义密码子 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粪便携带腹泻相关病毒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调查我国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粪便中腹泻相关病毒的携带情况,并对检出病毒进行序列分析。方法根据腹泻相关病毒基因组保守区设计兼并引物,采用直接PCR或一步法RT-PCR方法对96份喜马拉雅旱獭粪便标本核酸进行检测;阳性PCR产物测序后与参考毒株进行序列比对;利用Phy ML 3.0软件对喜马拉雅旱獭粪便中病毒序列进行进化分析。结果 96份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粪便中共检出星状病毒32份、小双节RNA病毒42份和嵴病毒5份,阳性率分别为35.4%、43.8%和5.2%;星状病毒、小双节RNA病毒和嵴病毒与参考毒株核苷酸一致性分别为78%、77%和93%,氨基酸一致性分别为77%、84%和91%。兼并引物未检测到腺病毒、札如病毒和诺如病毒。结论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粪便中存在星状病毒、小双节RNA病毒和嵴病毒,为后续喜马拉雅旱獭携带病毒谱系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罗雪莲 郑雅匀 戴晓懿 金东 孙晖 熊衍文关键词:喜马拉雅旱獭 星状病毒 2021年广东省广州市一株埃可病毒11型菌株的分离与鉴定 2024年 目的探索疑似埃可病毒病原体感染标本的分离鉴定,了解埃可病毒11型(ECHO 11)生长特性及进化特征。方法将2021年广东省广州市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患儿的咽拭子标本接种人横纹肌肉瘤细胞(RD)进行病毒分离培养通过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一步法聚合酶链反应等方法对疑似埃可病毒病原体进行鉴定;扩增分离株VP1基因全长序列,选择全球有代表性流行株,绘制进化树,确定分离株的基因型并研究分离株在细胞中的生长动力学。结果从患者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出ECHO 11毒株,命名为Qi-2023。分离株在RD细胞中能有效增殖,病毒滴度随着复制时间的增加而上升,3~12 h之间病毒增殖最快。进化树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与D型代表株聚类在一起,VP1基因核苷酸相似性为84.42%~99.08%。且与D5亚型同源性最高,VP1基因核苷酸相似性99.08%。结论从疑似肠道病毒感染患者的咽拭子中成功分离出一株ECHO 11,为D5亚型。这些研究将为ECHO 11感染防控提供实验室数据参考。 李贝杰 陈澜 范前进 刘文宽 孙晖 郑雅匀 罗雪莲关键词:肠道病毒 VP1基因 单增李斯特菌EGD-e基因组的密码子使用分析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以单增李斯特菌EGD-e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密码子使用模式及影响因素。方法利用Codon W在线工具分析单增李斯特菌EGD-e基因组的密码子使用情况;利用对应分析、ENC绘图(Nc-plot)等推测影响单增李斯特菌EGD-e密码子偏性的因素;利用高表达优越密码子分析法确定单增李斯特菌EGD-e基因组的主要偏爱密码子。结果单增李斯特菌EGD-e基因组中G+C含量仅为37%,偏爱使用以U或A结尾的密码子;对应分析显示第1条向量轴与G+C(R=-0.182,P<0.01)、CAI(R=-0.740,P<0.01)呈显著相关,且与后者的相关程度明显高于前者。结论单增李斯特菌EGD-e基因组的密码子使用具有一定的偏性;推测基因的表达水平是影响单增李斯特菌EGD-e基因组密码子使用的主要因素。同时,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性还受到碱基组成的影响,而基因长度对密码子的使用偏性影响不大。最后确定了UUC、UUA等27个密码子为单增李斯特菌EGD-e的最优密码子。这些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单增李斯特菌的基因组学提供基础。 罗雪莲 王海印 叶长芸关键词:同义密码子 一株新型旱獭源性宽谱大肠杆菌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基因组分析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分离喜马拉雅旱獭肠内容物样本中的噬菌体,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基因组特征。【方法】以大肠杆菌为宿主菌,利用双层琼脂平板法从喜马拉雅旱獭肠内容物样本中分离噬菌体;用透射电镜观察形态特征;测定其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酸碱耐受度及宿主裂解谱等生物学特性,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结果】从喜马拉雅旱獭肠内容物样本中分离得到一株裂解性大肠杆菌噬菌体,命名为vB_EcoM_TH18,其噬菌斑呈无晕环的透亮圆形,透射电镜观察发现该噬菌体头部直径为(90±5)nm,尾部长度为(115±5)nm;最佳感染复数为1;一步生长曲线显示其潜伏期为10 min,110 min后进入平台期,平均裂解量为15 PFU/mL;在pH 4.5–9.5的范围内具有稳定活性;可裂解多种致病型和血清型大肠杆菌和宋内志贺氏菌,无法裂解沙门氏菌、屎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及鲍曼不动杆菌;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其基因组长度为133882 bp,GC含量为39.95%。基因组共注释到210个编码序列(CDS)和13个tRNAs,不含毒力基因及耐药基因。BLASTn比对结果表明该基因组与Avunavirus属噬菌体Av-05同源性为95.17%。基于噬菌体全基因组、主要衣壳蛋白和终止酶大亚基分别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vB_EcoM_TH18是一株肌尾噬菌体科(Myoviridae)Avunavirus属的新型噬菌体。【结论】从喜马拉雅旱獭肠内容物中成功分离并鉴定了一株新型宽谱大肠杆菌噬菌体vB_EcoM_TH18,可裂解多种致病型和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及宋内志贺菌。 黄倩妮 陶媛美慧 黄虞远 濮吉 罗雪莲 金东 杨晶 徐建国关键词:噬菌体 大肠杆菌 生物学特性 基于病原学的临床症状及流行病学信息查询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2011年 目的建立病原体临床症状及流行病学信息数据库系统,为传染病病原的初筛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病原体的概述、病原学特征、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流行病学等信息;利用先进的J2EE技术开发设计数据库系统平台。结果构建了病原体临床症状及流行病学信息数据库系统,并实现在该系统下前台Web展示及后台管理功能。结论该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可为疾控、科研人员在短时间内确定可能的传染病病原提供线索、参考。 罗雪莲 熊衍文 于伟文 叶长芸关键词:病原体 数据库系统 疾病控制 青藏高原藏羚羊粪便携带小双节RNA病毒调查分析的研究 2021年 目的调查小双节RNA病毒(Picobirnavirus,PBV)在藏羚羊粪便中的携带情况,并对序列进行分析。方法提取160份藏羚羊粪便样品总RNA,利用转录组测序得到藏羚羊PBV序列,并且采用巢式RT-PCR验证大于1500 nt接近全长的序列。基于藏羚羊PBV的RNA依赖性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氨基酸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提取藏羚羊PBV起始密码子上游20个核苷酸,分析核糖体结合位点(ribosomal binding site,RBS)在5′非编码区(5′untranslated region,5′UTR)的分布情况。结果转录组测序结合巢式RT-PCR得到7份藏羚羊粪便携带分节段(8条segment 1和13条segment 2)和不分节段PBV(1条不分节段的PBV)。14条藏羚羊PBV RdRp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25.4%~97.7%和16.4%~98.2%。系统发育分析表明14条藏羚羊PBV序列处于分散分布,其中11条序列分散在基因I群(genogroup I,GI),3条分散在基因II群(genogroup I,GII),它们与亲缘关系最近的物种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别为52.3%~76.4%和50.9%~79.5%;藏羚羊与旱獭不分节段PBV分布于GII中,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47.6%,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45.8%。经比对发现有13条藏羚羊PBV的5′UTR存在RBS。结论藏羚羊是PBV潜在宿主之一,藏羚羊PBV序列具有高度遗传多样性。 戴琰 罗雪莲 杨晶 朱文涛 濮吉 卢珊 熊衍文 徐建国关键词:藏羚羊 转录组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