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凤敏

作品数:50 被引量:383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农业科学
  • 8篇天文地球
  • 7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土壤
  • 8篇东北缘
  • 8篇北缘
  • 7篇气象
  • 7篇气象因子
  • 6篇沙地
  • 5篇养分
  • 5篇水分
  • 5篇土壤水
  • 5篇土壤水分
  • 5篇土壤养分
  • 5篇科尔沁沙地
  • 5篇荒漠
  • 4篇沙棘
  • 4篇生态系统
  • 4篇茎干
  • 4篇茎干液流
  • 3篇梭梭
  • 3篇土地利用
  • 3篇土地利用类型

机构

  • 46篇中国林业科学...
  • 16篇内蒙古农业大...
  • 6篇国家林业局
  • 2篇准格尔旗水土...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甘肃省治沙研...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山西大学
  • 1篇太原师范学院
  • 1篇河北省水利技...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50篇罗凤敏
  • 34篇高君亮
  • 23篇辛智鸣
  • 21篇郝玉光
  • 12篇黄雅茹
  • 12篇李新乐
  • 9篇马迎宾
  • 9篇高永
  • 8篇党晓宏
  • 8篇葛根巴图
  • 6篇李永华
  • 6篇董雪
  • 6篇刘芳
  • 4篇段娜
  • 4篇张格
  • 4篇张景波
  • 4篇汪季
  • 4篇罗红梅
  • 3篇孙非
  • 3篇吴波

传媒

  • 4篇干旱区资源与...
  • 4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中国农业科技...
  • 2篇生态学报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北方园艺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土壤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西北林学院学...
  • 2篇中国沙漠
  • 2篇草业科学
  • 2篇干旱区研究
  • 2篇中国水土保持...
  • 2篇温带林业研究
  • 1篇林业科学
  • 1篇科技导报
  • 1篇中国野生植物...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7篇2020
  • 10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7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乌兰布和荒漠生态系统12种沙生灌木苗期的抗旱性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建立沙生灌木抗旱性评价指标体系,为沙区优良树种的筛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乌兰布和荒漠生态系统12种沙生灌木的2年生幼苗为材料,测定了7项水分生理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灌木抗旱性进行了研究。[结果](1)麻黄(Ephedra distachyaLinn.)、白刺(Nitraia tangutorum Bobr)及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 Kom.)的水势低于其他9种灌木;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on Maxim.)的束缚水含量和束缚水与自由水(Va/Vs)比值较高,分别为64.20%,3.3;沙木蓼(Atraphaxis bracteata A.Los.)、白刺及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的蒸腾速率显著低于其他9种灌木;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C.A.Mey.)Bunge)与麻黄的恒重时间最长,均为144h;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Maxim.ex Kom.)Cheng F.)的残留含水率最高(44.80%)。(2)水势、Va/Vs值、残留含水率、束缚水、恒重时间、蒸腾速率6个指标对植物抗旱性的影响较大,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7.59%。[结论]依照抗旱性大小将12种植物分为三类,强抗旱灌木为麻黄;中抗旱灌木为梭梭、白刺、霸王;弱抗旱灌木为花棒(Hedysannn scoparium Fisch)、杨柴(Hedysarum mongolicum Turcz.)、柽柳、柠条锦鸡儿、沙冬青、沙木蓼、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 Turcz.)、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 Lam.)。
贾玉奎罗凤敏张景波高君亮辛智鸣刘芳
关键词:沙生灌木抗旱性生态系统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起沙风风况及输沙特征被引量:23
2019年
输沙势(DP)是衡量区域风沙活动强度的重要指标,为探明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风沙活动强度特征,评估区域风能状况,该论文基于"内蒙古磴口荒漠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2013-2017年监测的风速、风向及输沙量数据,对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的起沙风风况、输沙势及输沙率特征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区年均起沙风风速为6.77 m/s,年均起沙风频率为19.74%,最大风速为20.76 m/s,三者均以春季最高,是主要的风沙活动期,秋季次之,夏季与秋季较为接近,冬季最小;2)研究区四季起沙风风向与全年起沙风风向一致,均以偏东风(NNE,NE,ENE,E)和偏西风(SW,WSW,W,WNW)为主;3)研究区年输沙势(DP)和年合成输沙势(RDP)分别为183.38和73.41 VU,属于低风能环境,年方向变率指数(RDP/DP)为0.40,属于中比率,年合成输沙势方向(RDD)111.15°,为ESE方向,表明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沙物质主要朝东南偏东方向输移;年输沙势和年合成输沙势的季节变化特征和月变化特征均为春季显著高于其他季节;(4)16方位实测输沙率为35.11 kg/m·d,WNW方向的输沙率最大,春季输沙率显著高于其他季节。
罗凤敏高君亮辛智鸣边凯郝玉光刘芳
关键词:输沙势输沙量输沙率
乌兰布和沙漠人工梭梭茎干液流季节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揭示乌兰布和沙漠1979年人工种植梭梭水分利用过程,以期为当地梭梭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PS-TDP8树木茎流监测系统和自动气象站对乌兰布和沙漠梭梭的液流变化及其周围的气象因子进行观测。【结果】梭梭晴天茎干液流日变化呈"单峰型"。春、夏、秋季梭梭茎干液流连日变化趋势一致,白天液流速率高于夜间,且夜间液流速率变化幅度小。5、7、9月时茎干直径12.5 cm的梭梭液流启动时间均早于直径8.95 cm的梭梭,平均液流速率也较高。茎干直径12.5 cm的梭梭在5、7、9月的液流峰值分别为2.90、4.18、3.15 cm/h,液流日累积量分别为12.29、14.23、9.44 L;茎干直径8.95 cm的梭梭同时期液流峰值分别为1.06、1.20、1.07 cm/h,液流日累积量分别为2.84、3.68、3.10 L;同一茎干直径梭梭在7月的液流日累积量最大。梭梭液流日变化中,晴天为"单峰型",雨天呈"双峰型";雨天液流峰值及夜间液流均低于晴天。夏季茎干液流启动时间最早,峰值出现时间最早,峰值最大;春季液流启动时间最晚,峰值出现时间最晚,峰值最小。春、夏、秋季梭梭夜间均存在微弱液流。【结论】影响梭梭液流速率的气象因子中,春季主要为太阳总辐射、空气温度、风速,夏季主要为太阳总辐射、空气相对湿度、风速,秋季主要为太阳总辐射、空气温度。
黄雅茹辛智鸣李永华马迎宾董雪罗凤敏李新乐段瑞兵
关键词:梭梭茎干液流气象因子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近地层沙尘水平通量和降尘量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研究沙尘随高度的变化特征对揭示沙尘物质在近地层分布特征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收集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近地层50 m沙尘水平通量和降尘量数据,研究了该区域防护林对沙尘水平和垂直通量变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沙尘水平通量及降尘量均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防护林内二者与高度的关系符合幂函数,防护林外二者与高度的关系符合指数函数;(2)沙尘水平通量与降尘量之间为正相关关系,二者可用线性函数表示;(3)沙尘水平通量和降尘量均与风速呈现线性关系。
罗凤敏高君亮刘芳李新乐黄雅茹葛根巴图段瑞兵辛智鸣
关键词:地表降尘量
阴山北麓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养分特征分析与评价被引量:28
2016年
采用野外实地调查采样、室内样品分析和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阴山北麓4种不同利用类型土地的土壤养分特征,并对土壤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为(25.12±6.56),(0.63±0.08),(0.76±0.10),(31.99±1.07)g/kg;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39.87±9.14),(6.72±3.75),(175.83±105.45)mg/kg;pH为(7.74±0.14)。2)土地利用方式对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影响极显著(P〈0.01),而对速效氮、全钾和pH的影响不显著(P〉0.05)。3)土壤全氮、磷、钾含量和pH值在垂直剖面上(0~25cm自上而下)表现为无规律的波动状态,但整体上变幅不大;而速效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整体上表现为下降趋势。4)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值的排序为封育草地(0.506)〉放牧草地(0.417)〉耕地(0.361)〉弃耕地(0.357),封育草地与放牧草地的土壤肥力为中等级水平,而耕地和弃耕地的肥力为低等级水平,说明草地比耕地更有利于土壤保肥。总体而言,研究区土壤肥力水平较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土壤中全氮和速效氮含量严重偏低。
高君亮罗凤敏高永原伟杰王淮亮党晓宏
关键词:养分特征土壤肥力土地利用类型阴山北麓
柽柳不同季节树干液流特征及其与土壤含水量及土壤温度的关系被引量:12
2021年
为揭示库姆塔格沙漠东南部柽柳的水分传输过程,探究柽柳的耗水特性,本研究利用PS-TDP8树木茎流监测系统对柽柳的树干液流速率进行测定,分析土壤因子与液流速率在不同季节的差异。结果表明,夏季树干液流的启动时间最早,为7:20,峰值最大(6.93 cm·h^(-1)),春季启动时间为7:40,峰值为6.46 cm·h^(-1),秋季启动时间最晚,为8:40,峰值最小(4.22 cm·h^(-1))。在日尺度上,春、夏、秋季柽柳树干液流速率与土壤含水量及土壤温度呈正相关,土壤温度分别单独能解释61.1%、65.6%、64.0%的树干液流变化,土壤含水量与土壤温度分别共同能解释73.4%、74.1%、76.9%的树干液流变化。在小时尺度上,春、夏、秋季树干液流与20、50 cm层土壤含水量及土壤温度呈显著负相关,50 cm层土壤温度是影响树干液流的主导因子。本研究建立了不同季节柽柳液流速率与土壤因子之间的回归方程,能够较好地解释不同季节树干液流速率变化,为柽柳树干液流速率预测与耗水量估算提供了很好的途径,明确了在不同季节通过土壤因子估算柽柳树干液流速率的可行性,可为制定水分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黄雅茹马迎宾辛智鸣罗凤敏刘湘杰李永华张雅楠
关键词:柽柳树干液流库姆塔格沙漠林地土壤
乌兰布和沙漠绿洲防护林体系小气候效应研究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研究绿洲防护林体系的小气候效应,为绿洲防护林体系的长期经营与健康发展提供科学数据。【方法】对乌兰布和沙漠绿洲防护林内、外2个气象站36 a(1983—2018年)连续监测的气象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2个站点的大气温度、地表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量、蒸发量,以及风速的年、季和月变化特征,分析了绿洲防护林内、外小气候的差异并探讨了产生差异的原因。【结果】(1)绿洲防护林内、外的大气温度、地表温度和降水量年际变化特征总体呈上升趋势,相对湿度、蒸发量和风速总体呈下降趋势,绿洲防护林体系使大气温度降低0.2~1.6℃,地表温度降低0.10~5.49℃,相对湿度增加0.5%~18.6%,降水量增加0.5~100.7 mm,蒸发量降低18.4~1 282.8 mm,风速减小0.45~1.98 m/s;(2)绿洲防护林内、外的每10 a的气温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27、0.32℃,地温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28、0.36℃,降水量变化倾向率分别为1.8、2.5 mm,相对湿度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2%、-1.3%,蒸发量变化倾向率分别为-42.5、-78.4 mm,风速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1、-0.2 m/s;(3)绿洲防护林内和林外大气温度、地表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年内变化规律均为先增加后降低,为单峰曲线,而风速的年内变化曲线为双峰曲线;(4)绿洲防护林内、外各环境因子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春、夏、秋、冬四季大气温度、地表温度和蒸发量增长率均为林外高于林内;四季相对湿度均为林内高于林外,风速则相反;降水量春、夏季林内高于林外,秋、冬季为林内低于林外。【结论】绿洲防护林体系具有降低气温和地温、减少蒸发、降低风速、增加空气相对湿度和降水等生态功能,防护林及其内农作物生长季节尤为明显,这对于提高作物产量起着积极作用,进而改良土壤,并对维持绿洲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罗凤敏高君亮辛智鸣郝玉光李新乐段瑞兵
关键词:小气候效应气象因子沙漠绿洲防护林体系
沙棘液流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利用TDP茎流测量系统和自动气象站对乌兰布和沙漠的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液流动态变化及环境因子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1)沙棘茎干液流速率呈多峰曲线;液流启动时间为07:50,09:10左右达到峰值,峰值大小为292.07-340.27 g·h-1;夜间有明显的液流活动。2)沙棘茎干液流与其基径相关,基径10.5、8.3和7.5cm的沙棘日累计液流量分别为16 593.26、14 907.08和14 101.83 g。3)沙棘白天液流动态变化规律与环境因子变化规律相似。相关分析与逐步回归表明,对沙棘植株茎干液流速率起决定作用的环境因子为太阳总辐射、空气相对湿度、气温、风速和10 cm处土温。
罗凤敏辛智鸣高君亮黄雅茹葛根巴图李新乐郝玉光
关键词:液流速率沙棘气象因子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地温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9
2019年
基于内蒙古磴口荒漠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监测数据,分析2014年1—12月不同土层的地温数据及同期气象数据,进而阐明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地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乌兰布和沙漠地温及气温具有显著的日变化特征,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出现时刻相对巴丹吉林沙漠提前2 h,相对东部地区滞后1 h;地温与气温季节变化特征一致,各季节地温最值出现时刻相对气温滞后1 h;(2)地温变化速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在土壤深度达到70 cm以后,地温全年在0℃以上;低于0℃的5 cm地温持续时间约为4个月;(3)地温与空气温度、太阳辐射变化趋势一致,地温相对太阳辐射及气温明显滞后。相关分析与逐步回归表明,对地温变化起决定作用的环境因子为空气温度、蒸发量、太阳总辐射、风速、空气相对湿度、降水。
罗凤敏高君亮辛智鸣郝玉光王丽娜李帅
关键词:地温土壤深度气象因子
采煤沉陷区冻结滞水消融过程中土壤水分变化规律
2017年
冻结滞水的倒置富水性和双向融化特性,使其消融过程中土壤水分迁移动向发生变化。采用烘干法,对采煤沉陷区不同立地类型冻结滞水消融过程中的土壤含水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随着融化时间的延长,采煤沉陷区阴坡土壤含水率峰值沿着垂直方向逐渐向下推移。冻结滞水融化第2天和第5天,土壤含水率峰值出现在0~10 cm土层;融化第8天土壤含水率最大值出现在20~30 cm土层;融化第11、14和17天土壤含水率最大值均出现在50~60 cm土层;(2)采煤沉陷区沟坡地冻结滞水融化第2天和第5天土壤含水率峰值均出现在20~30 cm土层;融化第8、11、14和17天土壤含水率最大值均出现在30~40 cm土层;(3)采煤区和非采煤区的冻结滞水含水率峰值在冻土层之下。
包斯琴高永丁延龙罗凤敏吕新丰单玉兵王剑然
关键词:土壤含水率采煤沉陷区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