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童亨茂

作品数:102 被引量:1,140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 10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5篇天文地球
  • 2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1篇文化科学
  • 4篇建筑科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39篇盆地
  • 25篇断层
  • 15篇油气
  • 15篇凹陷
  • 14篇地质
  • 12篇走滑
  • 10篇应力
  • 9篇裂陷
  • 9篇裂陷盆地
  • 9篇教学
  • 9篇渤海湾盆地
  • 7篇裂缝
  • 7篇勘探
  • 6篇地震资料
  • 6篇应力状态
  • 6篇油气勘探
  • 6篇砂箱
  • 6篇ANDERS...
  • 5篇断层模式
  • 5篇油田

机构

  • 59篇中国石油大学...
  • 38篇中国石油大学...
  • 7篇北京大学
  • 7篇中国石油
  • 6篇中国矿业大学
  • 6篇中国石油天然...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5篇中国地质科学...
  • 5篇中国石油冀东...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石油大学
  • 3篇天津城建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华北油田公司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海石油(中...
  • 1篇河北省地震局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02篇童亨茂
  • 8篇孟令箭
  • 5篇刘瑞珣
  • 4篇陈正乐
  • 4篇漆家福
  • 4篇杨明慧
  • 4篇刘震
  • 4篇张昊
  • 3篇郝化武
  • 3篇王明阳
  • 3篇于福生
  • 3篇陆克政
  • 3篇赵海涛
  • 2篇周建勋
  • 2篇杨桥
  • 2篇钱祥麟
  • 2篇曹代勇
  • 2篇龚发雄
  • 2篇侯贵廷
  • 2篇郑磊

传媒

  • 9篇地质力学学报
  • 8篇地质学报
  • 4篇天然气工业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中国地质教育
  • 3篇石油实验地质
  • 3篇大地构造与成...
  • 3篇高校地质学报
  • 3篇石油大学学报...
  • 3篇教育教学论坛
  • 2篇地质论评
  • 2篇地质科学
  • 2篇自然杂志
  • 2篇地质通报
  • 2篇中国科学:地...
  • 2篇地球科学前沿...
  • 2篇第六届地质构...
  • 2篇第五届构造地...
  • 1篇石油学报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年份

  • 4篇2024
  • 6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10篇2015
  • 7篇2014
  • 8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4
  • 2篇2003
10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最大有效力矩准则的理论拓展被引量:5
2011年
在分析"导致变形带内先存面理或层理发生转动的最大有效力矩与先存面理或层理方向有关"的基础上,对最大有效力矩准则(Meff=0.5(σ1-σ3)Lsin2αsinα)进行理论上的拓展,提出了可以判定任意方向先存面理最大有效力矩的准则——泛最大有效力矩准则(MG-eff=0.5(σ1-σ3)Lsin2αsin(α-θ)),其中当先存面理与最大主压应力(σ1)平行时,则成为最大有效力矩准则。该准则的理论分析表明:①当先存面理与σ1平行时,在σ1左右两侧±54.7°方向出现2个有效力矩的最大值,形成共轭的变形带,钝角(109.4°)对着σ1方向;②当先存面理与σ1斜交时,在σ1的另一侧出现1个有效力矩的最大值,从而只出现一个方向的变形带,并随着先存面理偏离σ1方向,变形带与σ1的夹角逐渐减小(从θ=0°时的54.7°,减小到θ=90°时的35.3°),而与先存面理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从θ=0°时的54.7°,增加到θ=90°时的125.3°);③当先存面理与σ1垂直时,在σ1左右两侧±35.3°方向出现2个有效力矩的最大值,也形成共轭的变形带,但锐角(70.6°)对着σ1方向。在主应变平面上变形带与先存面理方向及变形带剪切方向(左旋或右旋)已知的情况下,可以确定最大主压应力方向。泛最大有效力矩准则克服了最大有效力矩准则与滑移线理论不相容的问题,可以解释大多膝褶带非共轭发育等多种现象,预期在韧性变形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童亨茂王明阳郝化武赵丹
关键词:韧性变形变形带共轭
野外地质教学中的科学管理与团队建设--野外地质教学二十年的经验和体会
本文以笔者连续从事野外地质教学20年的具体实践为基础,从实习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及方法、野外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团队负责人的带头作用及意义、和谐野外教学团队建设,以及实习纪律和规章制度的制订及科学剖析等,介绍了做好野外地质教...
童亨茂
关键词:野外地质教学团队建设
文献传递
辽河东部凹陷火成岩储层识别技术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辽河东部凹陷火成岩油气藏具有地下地质条件复杂、岩性和岩相变化快、储层物性变化大及地震反射特征复杂等特点。对辽河东部凹陷火成岩储层构造特征系统研究后认为,火成岩主要受控于中部驾掌寺—界西走滑断裂系,并沿大断裂形成南北对称分布,主要发育多旋回喷出型火成岩和层状侵入型火成岩。针对这些特点,充分应用火成岩地震反射特征识别、波阻抗反演以及时间切片等技术发现和落实了红星喷出型和于楼侵入型等多个火成岩体,并采用火成岩旋回划分、波形聚类属性以及优势储层地震反演等技术对火成岩体相带和有利储层分布进行了划分和预测,形成了一套火成岩识别评价技术系列。该技术系列指导了辽河东部凹陷及外围陆家堡凹陷火成岩的勘探,并可为其他油区火成岩油气藏勘探提供借鉴。
陈星州童亨茂李冰杨烁
关键词:火成岩储层地震反演
储层裂缝综合预测方法在GBEIBE油田的应用被引量:16
2007年
针对储层裂缝预测这一难题,在多个裂缝性油藏裂缝研究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裂缝成因解析的储层裂缝综合预测方法,即在利用岩心、成像测井等资料进行储层裂缝的构造解析、确定裂缝成因类型,有针对性地采用相应的预测方法进行裂缝预测,再把不同成因类型裂缝的预测结果有机地综合起来加以应用,其中裂缝成因解析是储层裂缝综合预测的基础。将这一方法应用到西阿拉伯油区的GBEIBE油田,该油田主要发育横张裂缝、纵张裂缝、平面共轭剪裂缝,以及与断层相关的剪裂缝,分别采用曲率法、断裂强度定量分析法和应力场反演裂缝数值模拟预测方法来预测相应裂缝的分布,预测结果在GBEIBE油田的开发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童亨茂
关键词:储层裂缝
安德森应力状态下断层活动性预测方法、设备及介质
本申请提供一种安德森应力状态下断层活动性预测方法、设备及介质,该方法获取待检测断层的安德森应力状态、内聚力、摩擦系数和待检测产状的倾向倾角坐标;根据安德森应力状态,建立待检测断层对应的摩尔空间;根据内聚力和摩擦系数,在摩...
童亨茂
裂陷盆地断裂系统复杂性的表现形式及其成因机制
童亨茂
裂陷盆地断裂系统形成和演化新模式
断层的分布、活动和演化是裂陷盆地构造研究的核心,也是油气勘探的关键。大量高精度的三维地震资料表明裂陷盆地内断层分布组合十分复杂。现有的理论和模式还没有很好地揭示裂陷盆地断层复杂性的实质和断层形成和演化的内在规律。本文利用...
童亨茂蔡东升吴永平李绪深孟令箭刘明全
关键词:裂陷盆地砂箱实验
文献传递
成像测井资料在构造裂缝预测和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70
2006年
成像测井的成本很高,油田中做成像测井的井数量十分有限,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成像测井资料进行构造裂缝的预测和评价是其中的重要课题。在对成像测井资料特征及其裂缝检测机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构造解析和裂缝分布规律理论,以及在渤海湾盆地利用成像测井资料研究裂缝的具体实践,提出了利用成像测井资料进行储层构造裂缝预测和评价的思路和方法,包括如何利用成像测井资料来确定裂缝的成因、性质、形成时期及裂缝的纵向分布规律,预测裂缝的有效性、有效裂缝的方位和倾角。该方法的核心是利用构造解析方法,在正确认识和划分油气藏的构造演化阶段及其构造变形特征的基础上,对成像测井识别的裂缝与不同期次的构造变形进行科学的配套和分期。该套方法在渤海湾盆地区潜山裂缝油气藏的裂缝研究中得到了应用。
童亨茂
关键词:成象测井裂缝(岩石)方位角倾角渤海湾盆地
构造地质学若干术语的涵义解析和使用探讨
2017年
随着构造地质学科领域的学生、专业研究人员和出版论文、著作等数量的迅猛增长,以及该学科领域新创立术语的大量引入,一些术语被误用、滥用和不准确使用的现象时有发生。针对这一情况,从6个方面:(1)外延很广的术语;(2)有关联但涵义不同的术语;(3)不符合构造逻辑的术语;(4)可能不符合地质实际的术语;(5)"形"近"意"异的术语;(6)易被滥用的若干术语,对其中的若干术语进行涵义的解析和使用探讨,旨在满足同行顺利交流的需要和促进构造地质学科的发展。
童亨茂陈正乐刘瑞珣
关键词:构造地质学涵义
“思维桥梁”的特性及“学——习—研”融合的教学思想
2019年
提高认知能力和效率、提升教学质量是实现科教兴国的基础和关键。本文在"思维桥梁"理论的基础上,对"思维桥梁"的涵义进行进一步解剖,剖析了"思维桥梁"的4方面特性,包括分级性、串联性、可移栽性和可集成性,并提出了"学-习-研"融合的教学思想。上述成果和认识可以为高等教育学科和课程体系的梳理、教学质量的提高、认知能力和效率的提高提供理论基础和启示。
童亨茂
关键词:教学思想高等教育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