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兴祥
- 作品数:15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浙江省上虞市人群病毒性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了解浙江省上虞市1~59岁人群病毒性乙型肝炎(乙肝)感染现状,评价实施大规模乙肝疫苗(HepB)接种后的效果。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664人进行了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用ELISA方法检测了乙肝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结果上虞市1~59岁人群HBsAg、抗-HBs、抗-HBc阳性率分别是5.57%、53.46%、32.83%,1~14岁人群HBsAg阳性率为1.37%。做过创伤性美容、经常去洗浴场所(足浴店)修脚是HBsAg阳性的危险因素,拔牙、补牙、洗牙等口腔诊疗史,经常去理发店修面、修体毛或刮胡须是HBV自然感染的危险因素。与1992年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比,全人群HBsAg携带率下降47.80%(χ2=7.12,P<0.01)。结论接种HepB是控制人群HBV感染的有效措施,能明显提高抗-HBs阳性率,降低HBsAg携带率,提高人群对HBV的免疫保护能力。
- 张鑫培章兴祥贾杰范建强万丽君朱方亮
-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乙型肝炎疫苗
- 上虞市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知信行调查
- 2009年
- 万丽君章兴祥谷行敏
- 关键词: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商业性行为外来务工人员安全套
- 自然人群口服重组B亚单位/菌体霍乱疫苗现场安全性和免疫效果研究
- 张鑫培陈恩富吕华坤耿雨红周坚勇章兴祥郭鸿马唯虹贾杰莫顺堂范建强万丽君
- 一、简要技术说明:霍乱是我国重点预防和控制的急性肠道传染病,通过预防接种控制霍乱流行一直是倍受关注的重要课题。由军事医学科学院研制开发,上海联合赛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口服重组B亚单位/菌体(rBS/WC)霍乱疫苗在多...
- 关键词:
- 关键词:自然人群口服疫苗霍乱疫苗安全性免疫效果
- 不同场所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知信行调查被引量:3
- 2011年
- 女性性工作者(以下简称CSW)作为艾滋病性接触传播的易感人群和桥梁人群,其危险行为的改变是预防HIV感染的关键。为掌握上虞市不同场所女性性工作者的艾滋病相关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制定女性性工作者有效行为干预措施,2008—2009年对上虞市288名女性性工作者进行了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 万丽君章兴祥谷行敏
- 关键词:艾滋病相关知识女性性工作者知信行调查易感人群性接触传播HIV感染
- 上虞市2000~2003年法定传染病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 2004年
- 章兴祥
- 关键词:法定传染病
- 上虞市农村外来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了解上虞市现阶段流动儿童家长/监护人预防接种率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统一问卷对1000名流动儿童家长/监护人进行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998份,88.8%的人知道预防接种,90.8%的人表示愿意了解预防接种知识,获得知识的渠道主要为电视宣传和老乡介绍以及村干部通知等方面。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流动儿童年龄、当地居住时间、户籍类型、家庭孩子总数、靠收入生活人口、知道接种时间地点、接到预防接种通知、接种服务周期等因素影响预防接种证建证率;儿童年龄、母亲日平均工作时间、年人均家庭收入、知道预防接种、接到预防接种通知等因素影响预防接种率。结论:针对流动儿童家长/监护人特点积极探索和改进现行的策略和管理对策,提高建证率和预防接种率。
- 张鑫培章兴祥范建强万丽君朱方亮
- 关键词: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影响因素家长
- 上虞市外来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调查被引量:1
- 2009年
- 张鑫培章兴祥范建强万丽君朱方亮
- 关键词:外来流动儿童接种率调查儿童免疫流动人口儿童免疫接种率免疫屏障
- 外来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 张鑫培章兴祥范建强万丽君朱方亮谷行敏丁萍飞
- 简要技术说明及主要技术性能指标:随着经济建设飞速发展,流动人口的急剧上升,使流动儿童的数量亦随之快速增长。受经济、文化条件的限制,流动儿童免疫规划服务的可及性一般较低,免疫接种率低于流入地儿童,免疫规划工作难以真正落实。...
- 关键词:
- 关键词:流动人口儿童免疫接种
- 自然人群口服重组B亚单位/菌体霍乱疫苗现场安全性评价
- 目的 观察自然人群口服重组B亚单位/菌体(rBS/WC)霍乱疫苗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将3041名5~60岁知情同意的健康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2组服用疫苗,1组服用安慰剂,服用程序0、7、28d.每...
- 张鑫培陈恩富吕华坤章兴祥贾杰莫顺堂
- 关键词:安全性
- 自然人群口服重组B亚单位/菌体霍乱疫苗现场安全性评价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观察自然人群口服重组B亚单位/菌体(Recombinant B-subunit/Inactivoted Whole Cell,rBS/WC)霍乱疫苗的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将3041名5~60岁知情同意的健康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2组服用疫苗,1组服用安慰剂,服用程序0、7、28d。每次口服后连续3d观察不良反应,全程服后1、2、3个月内随访观察。结果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服疫苗组为1.70%,服安慰剂组1.74%,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x2=0.013,P=0.909)。不良反应主要为腹痛、腹泻,也出现了过敏反应;其他反应为头晕、疲劳、乏力等主观不适,均在短时间内自愈,不能排除心因性反应的可能。结论口服rBS/WC霍乱疫苗在自然人群中安全性良好。
- 张鑫培陈恩富吕华坤章兴祥贾杰莫顺堂
- 关键词: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