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江雷

作品数:44 被引量:91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理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化学工程
  • 10篇一般工业技术
  • 8篇理学
  • 4篇电气工程
  • 1篇冶金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乙烯
  • 10篇介电
  • 10篇聚乙烯
  • 10篇丙烯
  • 9篇聚丙烯
  • 8篇水凝胶
  • 8篇共混
  • 7篇自修复
  • 7篇纳米
  • 7篇化学掺杂
  • 7篇共聚
  • 7篇掺杂
  • 6篇低密度聚乙烯
  • 6篇力学性能
  • 6篇介电特性
  • 6篇共混体
  • 6篇共混体系
  • 6篇力学性
  • 5篇电性能
  • 5篇茂金属

机构

  • 44篇河北大学
  • 1篇北华航天工业...
  • 1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44篇秦江雷
  • 15篇高俊刚
  • 10篇丁士文
  • 10篇李志庭
  • 10篇李希茂
  • 7篇常瑞雪
  • 7篇安恒
  • 7篇王静
  • 4篇李旭
  • 4篇闰明涛
  • 3篇马志领
  • 3篇郭绍强
  • 3篇姚子华
  • 3篇王静
  • 2篇花东栓
  • 2篇张世奇
  • 2篇刘晓玉
  • 1篇白利斌
  • 1篇赵宁宁
  • 1篇李星

传媒

  • 5篇中国塑料
  • 4篇塑料工业
  • 3篇河北大学学报...
  • 2篇塑料
  • 2篇化学学报
  • 2篇中国化学会全...
  • 1篇高分子通报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塑料科技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聚合物与助剂
  • 1篇2005年全...
  • 1篇华北地区五省...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5篇2001
  • 5篇2000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茂金属聚乙烯/聚乙烯共混的结晶动力学与流变学研究
高俊刚李志庭闰明涛于茂赏李书润王东秦江雷胡学锋
该研究把理论研究与生产实际紧密相结合,用毛细管流变仪系统地研究了多种型号茂金属聚乙烯流变行为,茂金属聚乙烯和双峰茂金属聚乙烯与LDPE、HDPE、LLDPE共混时的流变行为,得到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之间的关系,熔体粘度、非...
关键词:
关键词:茂金属聚乙烯
纳米Ba1-1.5xBixTiO3的合成、结构及介电性能
采用常压液相法,在100℃以下制备了一系列BaBiTiO固溶体纳米粉末(0≤x ≤0.3),经XRD物相分析和d-间距-组成图证明,产品为立方晶系的完全互溶取代固溶体,结果符合Vegard定律。TEM形貌观察,粒子为均匀...
丁士文翟永青王静李希茂秦江雷
关键词:介电性能
文献传递
纳米BaTi_(1-x)Ce_xO_3的合成、烧结与介电性能被引量:1
2001年
采用常压液相法 ,在 10 0℃以下制备了一系列BaTi1-xCexO3 固溶体纳米粉末 (0≤x≤ 0 .3) ,经XRD物相分析和d -间距 -组成图证明 ,产品为立方晶系的完全互溶取代固溶体 ,结果符合Vegard定律 .TEM形貌观察 ,粒子为均匀球形 ,平均粒径 70nm .通过制陶实验 ,分别测定了该系列固溶体的室温介电常数以及介电常数随温度的变化 ,结果发现 ,用软化学方法在BaTiO3中掺入适量铈 ,由于掺杂离子均匀进入母体晶格 ,引起tc 降低 ,室温介电常数达 160 0 0 ,比BaTiO3纯相提高近 10倍 .制陶实验证明纳米粉体的烧结温度为 12 0 0℃ ,比传统微米级粉体的烧结温度降低 15 0~ 2 0 0℃ .
丁士文王静李希茂秦江雷
关键词:化学掺杂介电特性
聚丙烯/茂金属线形低密度聚乙烯的熔融行为和等温结晶动力学被引量:2
2007年
用示差扫描量热仪测定了共聚聚丙烯(PP)/茂金属线形低密度聚乙烯(m-PE-LLD)共混体系的熔融和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果发现,m-PE-LLD 和 PP 主体中 PE 链段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用 Avrami 方程对共混体系的等温结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m-PE-LLD 的加入对 PP 的结晶动力学参数影响不大,说明 m-PE-LLD 的加入没有起到异相成核作用,而是使 PP 的晶体生长更加完整。由于两者的相容性,m-PE-LLD 的加入明显降低了结晶温度下的过冷度,而使整体结晶速率有所下降。用 Friedman 方程计算了体系的结晶活化能,发现 m-PE-LLD 的加入提高了结晶活化能。同时还用 Hoffman-Lauritzen 理论计算了体系成核参数 K_g。
秦江雷高俊刚郑艳菊李志庭
关键词:聚丙烯茂金属线形低密度聚乙烯熔融行为等温结晶动力学活化能
可交联且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膜
2022年
高分子膜在生物医用、电子器件、食品包装,以及气体分离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实际应用中往往通过交联提高其稳定性、强度等性能。然而,传统的交联高分子膜材料在温和环境下难以降解。针对这一挑战,本文分别基于聚(α-(肉桂酰氧基甲基)-1,2,3-三唑)己内酯(PCTCL_(133))及其与己内酯(CL)的无规共聚物P(CL_(156)-stat-CTCL_(28)),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了两种可交联且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膜。由于肉桂酸酯侧链阻止了PCL主链的结晶,因此PCTCL_(133)均聚物可形成透明膜,而P(CL_(156)-stat-CL_(28))无规共聚物则形成半透明膜。该高分子膜可进一步在紫外光照射下交联,而所形成的交联膜结构可以在酸催化下充分降解。理论上,这两种膜材料均可完全降解为分子量小于300 g·mol^(−1)的产物。而通过调节聚合物中己内酯的重量百分数以及膜的交联度,可以有效调节其降解速率、透明度等性能。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探究了溶液浇铸过程中高分子的不同初始浓度对膜材料杨氏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初始浓度上升,由于分子链间的缠结程度升高,最终制备的膜材料具有更高的模量。因此,该可交联、可降解,且降解性能可调的高分子膜在生物医用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并可拓展到其他领域以实现更为广泛的应用。
陈帅秦江雷秦江雷
关键词:高分子膜聚己内酯光交联可降解性
聚丙烯/线形双峰聚乙烯共混体系的流变行为、结晶形态与力学性能研究
2007年
用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聚丙烯(PP)与线形双峰聚乙烯(PE-LB)共混体系熔体的流变行为。讨论了共混体系的组成、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对熔体流变行为、熔体黏度的影响。测定了PE-LB不同含量的共混物熔体的非牛顿指数,并计算了共混熔体的黏流活化能。结果表明:共混体系熔体属假塑性流体,其黏度随PE-LB加入量的增加逐渐增大,但是在PE-LB含量较低时黏度的增幅并不明显;共混体系的非牛顿指数显示出双波谷形,在两者含量比较接近的时候出现峰值。DSC实验证明PE-LB的加入使PP的熔融温度降低,结晶温度提高,说明PE-LB与PP有一定相容性,并对PP有稀释作用;SEM照片显示共混体系没有出现相分离的界面,证明两者有一定的相容性。PE-LB对PP有明显的增韧改性作用,当PE-LB质量含量为20%时,冲击强度比纯PP提高了67%;当含量为40%时,冲击强度提高了3.2倍,拉伸强度分别下降为纯PP的93%和65%。
秦江雷李志庭高俊刚闰明涛
关键词:聚丙烯共混力学性能
一种自催化修复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催化修复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自催化修复水凝胶由(N‑异丙基丙烯酰胺)‑丙烯酰肼共聚物与多羰基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反应而成,其中,酰肼基团与羰基基团的摩尔比为1.2~2∶1,所述(N‑异丙基丙烯酰胺...
秦江雷常瑞雪李旭安恒
微胶囊化法改善膨胀型阻燃剂与聚丙烯的相容性被引量:14
2004年
为了增强多聚磷酸铵 (APP) -季戊四醇 (PT) -三聚氰胺 (M)组成的膨胀型阻燃剂 (IFR)与聚丙烯 (PP)的相容性 ,选用RY界面接枝剂 ,一端含有能与活泼H反应的基团 ,与IFR颗粒表面的—NH— ,—OH基团反应 ,另一端含有与底材相容性好的油性基团 ,通过表面接枝的方法 ,将IFR微胶囊化。SEM和流变性实验证明该技术增强了阻燃剂与PP的相容性。
马志领高俊刚秦江雷荣伟袁亚洲
关键词:膨胀型阻燃剂聚丙烯相容性PP多聚磷酸铵季戊四醇
共聚聚丙烯(cPP)/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共混体系的流变与结晶形为被引量:2
2005年
用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共聚聚丙烯(cPP)与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共混物熔体的流变行为。讨论了共混物的组成、切应力和剪切速率对熔体流变行为和熔体粘度的影响。测定了不同配比共混物熔体的非牛顿指数。结果表明:共混物熔体属假塑性流体,但共混体系粘度随LLDPE加入量的增加变化不大。DSC结晶曲线及扫描电镜(SEM)照片表明,LLDPE的加入使cPP的结晶温度变化不大,但对晶体形态有一定影响。LLDPE对cPP有一定的增韧改性作用,当LLDPE质量分数为1 5%时,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增幅在4 0 %左右,而拉伸强度保持率为80 %。
秦江雷高俊刚姚子华
关键词: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共聚聚丙烯共混体系LLDPE晶形CPP
PE-LLD/乙烯基笼形倍半硅氧烷共混熔体的流变行为与力学性能被引量:1
2008年
采用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线形低密度聚乙烯(PE-LLD)与乙烯基笼形倍半硅氧烷(E-POSS)共混物熔体的流变行为;讨论了共混物的组成、剪切应力、切变速率及温度对熔体流变性、非牛顿指数和挤出膨胀比的影响;测定了共混物的屈服应力、断裂应力和断裂伸长率对 E-POSS 含量的依赖性。结果表明,E-POSS 加入量在3%以内和实验温度低于160℃熔体的流动性随切应力增大而变好,假塑性增强,超过3%和高于160℃假塑性降低。PE-LLD/E-POSS 共混物的强度在 E-POSS 含量为3%时达到最大。
花东栓高俊刚秦江雷
关键词:线形低密度聚乙烯力学性能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