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明
- 作品数:26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故宫博物院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刘九庵经典书画鉴定事迹钩沉被引量:1
- 2022年
- 故宫博物院藏《宋人柳荫群盲图轴》、开封市博物馆藏《元颜辉山水楼阁人物图轴》、新乡市博物馆藏《元赵孟頫行书杜甫诗轴》均为刘九庵先生20世纪50、70年代从非文物字画中发现的珍贵书画作品,后皆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笔者以此为切入点,依据《刘九庵书画鉴定研究笔记》原始资料记载,体察解析刘九庵先生的经典书画鉴定历程。
- 秦明
- 关键词:书画
- 《疏枿竹石图》
- 2024年
- 此图形成过程如下:乾隆六十年(1795)黄易写石一纸,署款“小松写石”,钤“黄易私印”白文方印。寄赠陈豫锺。嘉庆三年(1798)十二月廿二日,汪瑜可花轩,高树程补疏枿于石上,又奚冈写筱竹附着之,并题跋云:“小松作此纸寄秋堂,越三年为戊午腊月廿有二日,高兄迈菴补疏枿,余写乱筱。是日集天潜山人可花轩。铁生记。”钤“奚冈之印”白文方印。
- 秦明
- 关键词:题跋
- 黄易《访古纪游图册》误改纪年考被引量:4
- 2017年
- 《访古纪游图册》是清代金石考古家黄易重要的山水作品之一,具有较高历史、艺术价值。依据黄易题跋中屡屡提及的"辛卯"纪年,一般认为此册作于"乾隆辛卯腊月"即1771年12月。但其艺术风格与黄易同时期即早期山水作品差异很大,却几乎与得碑访碑图等晚期作品无异。笔者在徐邦达、刘九庵等故宫前辈鉴定意见基础之上,分析考证认为"辛卯"系"乙卯"之误改,是黄易为防范官场政敌作祟保全自身而刻意为之。因此,《访古纪游图册》应为写绘于乾隆六十年至嘉庆元年(1795-1796年)间的黄易晚年之作,从而在时间上弥补了黄氏《得碑十二图册》(1793-1794年)与《嵩洛访碑图册》(1796年)、《岱麓访碑图册》(1797年)之间缺失的关键一环,使四者连缀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对于黄易晚年金石访碑研究意义重大。
- 秦明
- 黄易小像考被引量:4
- 2017年
- 关于黄易小像,笔者迄今所见凡十一,即《吴俊画黄易像》《余集写黄易像》《沈塘摹黄易像》《沈塘重摹黄易像》《印人画像帖·黄易像》《秋禽遗稿·黄易像》《清代学者象传·黄易像》《黄易尺牍册·黄易像》,
- 秦明
- 关键词:清代学者
- 《旧拓萧思亮墓志》考鉴
- 2018年
- 2016年4月,故宫博物院购藏《旧拓萧思亮墓志》一件,剪裱册,蝴蝶装,凡九开半,每开八行,行九字。半开纵18.9厘米,横8.3厘米。孟昭臣题外签,柯昌泗题内签。李东琪、赵魏、朱铸禹题跋三段,赵楫观款一则。钤"同龢获观""谨庭珍秘""成亲王""赵氏凡夫""妙鉴斋"等鉴藏印十七方。该拓本纸墨沉古,拓工细致,为各期清拓所不及。在《校碑随笔》《增补校碑随笔》《善本碑帖录》《碑帖鉴定》等书中所记该墓志原有考据的基础上,另选"县""惟""君""谍""写""封""材""第""性""屺""古""逾"等字进行比校,大多存字完好,与清拓泐损可谓天壤之别。结合清初《金石文字记》《金石录补》《铁函斋书跋》《大瓢偶笔》等有关文献记载进行分析,《旧拓萧思亮墓志》当为明末拓本,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该墓志出土则在晚明时期,从而验证了朱铸禹先生1979年题跋中委婉提出的鉴定意见。
- 秦明
- 黄易诸传述评
- 2011年
- 黄易为清"金石五家"、"西泠八家"之一。其癖金石,精篆隶,工丹青,善诗文,虽仕宦不显,亦不失风雅,可谓乾嘉名士。以诗书画印金石碑版为缘,结交甚广。时人对其亦多有论及,所作传记、事略、墓志等,尤为重要,多可信从。后人为文,则良莠不齐,当酌以品评之语为鉴。
- 秦明杨国栋
- 关键词:传记
- 黄易的汉魏碑刻鉴藏被引量:2
- 2012年
- 一、关于黄易 黄易(一七四四—一八○二年)浙江钱塘(今属杭州)人,字大易、大业,号小松,秋盦,又斋号秋景盦、小蓬莱阁等.官兖州府运河同知,癖金石,精篆隶,工丹青,善诗文,素有『浙西三妙』[1],『西泠四家』[2]『金石五家』[3]之誉.生平以诗书画印金石碑版为缘,结交甚广,尤以汉魏碑刻鉴藏而为世人所重,可谓乾嘉名士.黄易虽以金石名家,但诗、书、画、印亦深具造诣.工隶书,与汉魏碑刻相渊源,治印取秦汉法.他注重访碑,将实地勘查、椎拓、绘图、记录与鉴定、著录相结合,类似于近代的田野考古调查.著有《小蓬莱阁金石文字》、《小蓬莱阁金石目》、《嵩洛访碑日记》、《岱岩访古日记》等,另有《小蓬莱阁诗》、《秋盦词草》等刊行.编集《黄氏秦汉印谱》、《秋景盦主印谱》、《黄小松存印》、《种德堂集印》等.曾绘访碑诸图,有《访古纪游图》、《嵩洛访碑图》、《岱麓访碑图》、《得碑十二图》等传世[4].
- 秦明
- 黄易与《汉西岳华山庙碑》考略
- 2024年
- 《汉西岳华山庙碑》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6)毁于关中大地震,传世拓本罕见,可信者有四,即长垣本(又称商丘本)、华阴本(又称关中本)、四明本(又称天一阁本)和顺德本(又称小玲珑山馆本)。作为有清一代备受推崇的“汉隶第一品”(朱彝尊跋语),华山碑与黄易有着特殊的情结渊源。原拓诸本虽未曾入藏黄氏小蓬莱阁,但却与之多有交集。在彰显乾嘉金石学术的同时,亦由此奠定形成了黄易独到的书法篆刻风格,从而与《宋拓熹平石经残字》一并成就了黄易“学术形象”与“艺术气质”的典型塑造。
- 秦明
- 吴湖帆旧藏《黄小松功德顶访碑图卷》考鉴
- 2016年
- 《功德顶》系黄易《岱麓访碑廿四图册》之一,原为庞元济(字莱臣,号虚斋)旧藏,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亦藏有一《黄小松功德顶访碑图卷》,署款“嘉庆五年八月六日,钱唐黄易”,附洪亮吉、钱樾、潘毅堂致黄易三札合装卷后。该卷原系吴湖帆旧藏,上有吴氏题识及跋语,吴氏《梅影书屋书画记》亦著录。今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分藏的《功德顶》图,虽皆言归属于黄易,却存在着一定差异。上博吴湖帆旧藏本一些问题目前无法合理解释,就真伪而言笔者对此倾向于否定意见。
- 秦明
- 关键词:清代吴湖帆
- 从故宫藏黄易致陈灿《金乡札》谈起被引量:1
- 2017年
- 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黄易尺帻中,有一批『黄易敛曙峰札』即写给陈灿的信札,
- 秦明
- 关键词: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