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禹夏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2篇主导范式
  • 2篇媒介
  • 1篇摄影
  • 1篇社会
  • 1篇社会转型
  • 1篇社会转型期
  • 1篇平民
  • 1篇平民意识
  • 1篇主流报纸
  • 1篇媒介社会
  • 1篇媒介社会学
  • 1篇媒介研究
  • 1篇经验主义
  • 1篇纪实摄影
  • 1篇官方
  • 1篇范式
  • 1篇报纸

机构

  • 4篇浙江大学
  • 1篇吉首大学

作者

  • 4篇禹夏
  • 3篇曹洵

传媒

  • 1篇国际新闻界
  • 1篇中国出版
  • 1篇浙江传媒学院...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超越经验主义的媒介效果研究——媒介研究的范式争论再反思被引量:1
2014年
从介绍托德·吉特林《媒介社会学:主导范式》一文开始,展现了传播学界围绕拉扎斯菲尔德为代表的媒介有限效果研究而引发的经验研究与批判研究的范式之争。通过展现不同立场学者的争论与探讨,解读这场论争的主要议题以及理由,分析其中有助于跨越经验研究与批判研究之间的分野的学术共识,为寻找超越经验主义的媒介效果研究范式,进行积极探索与有益思考,也为研究者提供一个解读的多元空间。
曹洵禹夏
关键词:主导范式经验主义
对传播学研究主导范式的反思与批判--托德·吉特林《媒介社会学:主导范式》解读被引量:6
2014年
托德·吉特林的《媒介社会学:主导范式》一文是代表20世纪70年代以来,传播学实证研究学派与批判学派开展研究范式之争的经典文献。本文尝试将其置于范式争论和传播学学科发展困境的历史背景中,解读该文对于大众媒介研究的主要价值。文章梳理了以媒介效果为代表的实证研究,自1940年代起,成为美国传播学研究主导范式的因果脉络;并从吉特林的学术旨趣和写作背景出发,揭示其学理逻辑和批判价值——如何评价媒介效果研究在成为主导范式后,对媒介社会学造成的影响。文章认为,《媒介社会学:主导范式》一文的核心价值在于揭示了传播学科的发展缺失独立性的根本原因——应用性研究领域的主导范式不可避免受权力宰制;而实证研究的不足和缺陷使其难以担当媒介社会学研究应有的社会责任。
禹夏曹洵
关键词:媒介社会学主导范式
湖南主流报纸官方微博融合报道现状探析被引量:1
2014年
本次研究以定量分析的方式,考察湖南省四家主流报纸——《潇湘晨报》《三湘都市报》《长沙晚报》《长株潭报》的官方微博利用不同媒介形态进行融合报道的程度,尝试分析微博融合报道程度与微博影响力之间的关系,并就提升报纸微博影响力给出自己的意见。
禹夏曹洵
中国纪实摄影与平民意识的表征实践(1976-2014)
文革结束后,一种有别于政治意识形态宣传,以个人与民间视角关照平民日常生活世界的摄影样式——纪实摄影复苏兴起。在社会转型至今的30多年间,纪实摄影通过对于平民,特别是底层人群的持续关注,以及与社会现实展开互动关联,发展成为...
禹夏
关键词:纪实摄影平民意识社会转型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