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晓灵
- 作品数:23 被引量:130H指数:5
- 供职机构:内蒙古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医疗卫生科研计划项目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上)被引量:1
- 2021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对受种者或其监护人的疫苗和预防接种工作知情提出了要求,对预防接种告知方式和内容作出了规定。本共识以该法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为基础,借鉴国内外经验,阐述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的发展和形式,制定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理论框架、标准流程和信息、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原则以及各疫苗知情同意书格式,为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人员在预防接种服务中参考。本部分共识包括总则以及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含脊髓灰质炎成分疫苗、含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成分疫苗、含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疫苗、乙型脑炎疫苗、脑膜炎球菌疫苗、甲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知情告知内容。
- 无余文周张丽娜刘怡曹雷曹玲生叶家楷宋祎凡李力刘瑞爽吴静栾琳李智敬嵛淋龚琼宇刘晓雪缪宁王富珍李媛秋史鲁斌郭娓杨宏温宁张肖肖马雅婷吴丹郑东旖白云骅张萍田晓灵马超梁辉靳玉惠王亚敏郑徽李军宏王冰斌孟凡亚韩一楠
- 关键词:预防接种疫苗知情同意
- 小反刍兽疫病毒N、H和F蛋白的真核表达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构建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H、N、F、NF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并观察其在真核细胞内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病羊组织中扩增PPRV的N、H、F基因序列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IRES1neo中,最后用PCR、酶切和序列分析对重组质粒进行鉴定;将重组质粒以磷酸钙介导法转染Vero细胞,用免疫荧光方法鉴定其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将RT-PCR产物电泳,得到与预期大小相符的特异性片段;重组质粒经pIRES1-N、pIRES1-H、pIRES1-F和pIRES1NF酶切后,均出现预期相符的片段;DNA测序表明插入片段的序列与小反刍兽疫病毒N、H、F蛋白基因序列完全一致,其大小分别为1575bp、1830bp和1641bp;将重组质粒感染真核细胞,经免疫荧光检测,证明所有蛋白均得到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IRES1-N、pIRES1-H、pIRES1-F和pIRES1NF,为继续进行基因免疫研究奠定了基础。
- 田晓灵赵永刚包静月王志亮李金明吴树清
- 关键词:小反刍兽疫病毒真核表达重组质粒转染
- 柯萨奇病毒A16型的B1a和B1b两个分支在内蒙古自治区共同流行被引量:5
- 2013年
- 研究2010年引起内蒙古自治区手足口病流行的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 virus A16,CVA16)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采集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门诊就诊的888名手足口病患者粪便和咽拭子标本共921份,进行病毒分离,然后利用实时荧光PCR对阳性分离物进行CVA16的鉴定。从临床症状分别为普通型、重型和死亡病例的临床标本中分离的CVA16中随机选取50株代表株进行VP1编码区扩增及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与其他各基因型和基因亚型的CVA16构建亲缘进化关系树。921份标本共分离出82株CVA16,分离率为8.90%,其中从重症病例分离出3株CVA16,从死亡病例中分离出1株CVA16。50株内蒙古CVA16代表株在核苷酸水平上与1998年以来中国大陆CVA16分离株的同源性都较高,尤其与2009年北京株和2010年河南株的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6.18%~98.88%和94.94%~98.76%;但与2007年内蒙古流行株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源性仅为91.68%~96.52%;亲缘进化关系树显示,所有内蒙古CVA16株都属于B1基因型的两大进化分支B1a和B1b,并处于不同的簇中,它们之间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9.99%~100%和98.31%~100%,表现为CVA16分离株属于多个病毒传播链。2010年从内蒙古自治区不同临床症状手足口病病例分离的CVA16流行株属于B1基因型的两大进化分支B1a和B1b,两个进化分支的CVA16在内蒙古自治区共同进化和流行。
- 田晓灵张勇宋壮志范耀春马学恩王文瑞
- 关键词: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分子流行病学
- 内蒙古地区手足口病病原学研究及相关技术的应用
- 王文瑞田晓灵顾苏仪闫绍宏范耀春郭卫东李慧武珊
- 该项目属于医学基础研究的传染病学。主要研究内容:采集1-12月的内蒙古自治区101旗县疑似手足口病的病原学标本(包括粪便、肛拭和咽拭子),尤其是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标本,接种于RD、Hep-2和vero细胞,应用Real...
- 关键词:
- 关键词:手足口病
- 中国疫苗接种用注射器(注射针)选用专家共识
- 2022年
- 使用适宜规格的注射器(注射针)接种疫苗可以减少疼痛和受种者接种损伤,合适的注射针和针管长度可以确保疫苗到达期望的组织部位,以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部分国家基于研究证据和实践经验在预防接种操作指南中给出注射器(注射针)规格选用推荐,但中国缺少类似推荐。本共识专家组通过收集当前国内外疫苗接种用注射器(注射针)生产标准和选用操作指南、医疗注射相关原始研究和综述等,基于现有理论证据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预防接种单位的实践经验,形成中国疫苗接种用注射器(注射针)选用专家共识,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购和预防接种单位人员接种操作参考使用。
- 中华预防医学会尹遵栋余文周张国民曹雷曹玲生缪宁宋祎凡叶家楷李力刘怡崔健吕华坤田晓灵汤奋扬胡冉王雷张振国张伟燕路明霞马雅婷陈伟漆琪王青高士锐龚琼宇吴静靳玉惠栾琳张萍刘晓雪郑东旖苗智莹沈伊娜孙洪荣
- 关键词:疫苗接种注射器注射针
- 一起由星状病毒1型引起的新生儿腹泻暴发的病原确证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对一起新生儿急性胃肠炎暴发事件进行病原确证。方法2008年12月至2009年2月,内蒙古自治区某妇幼医院新生儿室发生腹泻流行,高峰期采集38例患儿的45份粪标本,ELISA法检测轮状病毒、腺病毒和星状病毒病原,RT-PCR法检测星状病毒核酸,其中13份星状病毒核酸阳性标本进行测序分析和进化树分析,4份星状病毒及病毒核酸均阳性的标本进行免疫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45份粪标本中,轮状病毒、腺病毒病原检测均阴性。30份标本ELISA检测星状病毒病原阳性,阳性率为66.7%;31份标本星状病毒核酸阳性,阳性率为68.9%。采用星状病毒分型引物进行分型,均为星状病毒1型。选择13株与GenBank中星状病毒1型参考株进行比较,其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0.9%~96.3%。13株星状病毒1型株彼此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4.7%~100.0%。随机选择的4份阳性标本,免疫电子显微镜下2份有大量星状病毒颗粒。结论此起新生儿腹泻暴发由星状病毒1型引起。
- 李春英郭卫东田晓灵于琼宋壮志海岩王文瑞
- 关键词:婴儿室婴儿疾病暴发流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小反刍兽疫病毒F蛋白抗原位点的克隆与表达
- 2009年
- 目的表达小反刍兽疫F蛋白的抗原位点用于检测与预防。方法用DNAStar分析小反刍兽疫的抗原位点,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病羊组织中PPRV的F基因的抗原位点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b中,最后用PCR、酶切和测序分析对重组质粒进行鉴定;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Rosetta中,经ITPG诱导表达PPRVF基因的抗原位点;用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分析抗原位点蛋白的表达。结果将RT-PCR产物电泳,得到与预期大小相符的特异性片段;对重组质粒PET-28b-F35-111(pZLW013)、PET-28b-F143-485(pZLW014)和PET-28b-F323-485(pZLW015)酶切后,均出现与预期相符的片段;DNA测序表明插入的片段的序列与小反刍兽疫F基因的抗原位点序列分别完全一致,其大小分别为251bp、1053bp和514bp;将重组表达的蛋白经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分析,证明小反刍兽疫抗原位点F35-111没有表达、抗原位点F143-485和F323-485得到表达。结论成功表达了PPRVF基因的两段抗原位点蛋白,为日后检测与预防工作奠定了基础。
- 赵永刚田晓灵宋厚辉王志亮吴树清
- 关键词:小反刍兽疫病毒F基因原核表达抗原位点
- 呼和浩特市地区奶牛狂犬病和犬狂犬病的诊断及病毒N基因的遗传演化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研究采用组织病理学、直接免疫荧光、狂犬病病毒N基因扩增、测序和序列比对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地区1例奶牛和1例犬狂犬病病例进行了诊断和病毒N基因遗传演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证病性的内格里小体在奶牛和犬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浆内均可观察到,奶牛脑组织内可见典型的非化脓性脑炎病理变化。经狂犬病直接免疫荧光法鉴定,2例脑组织均为狂犬病病毒阳性。经同源性和遗传进化分析,2株病毒N基因核苷酸序列具有较高的序列同源性(99%),并位于同一个的遗传进化群。2株病毒的N基因与河北和北京分离株具有最高的亲缘关系,同源率在99.3%-99.6%,说明这2株病毒的N基因与河北、北京等毒株起源于共同的祖先。
- 王金玲田晓灵丁玉林王文瑞
- 关键词:狂犬病奶牛N基因
- 内蒙古自治区首次分离鉴定出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的报告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腮腺炎病毒基因特征,填补内蒙古自治区腮腺炎病原学监测工作空白。方法采集内蒙古通辽市一起腮腺炎暴发疫情中部分病例的咽拭子标本,进行腮腺炎病毒分离和病毒基因型别鉴定。结果 1份咽拭子标本腮腺炎病毒分离阳性,经序列分析病毒分离株鉴定为F基因型腮腺炎病毒。结论该次内蒙古自治区腮腺炎暴发疫情流行是由F基因型腮腺炎病毒引起的。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流行腮腺炎病毒为F基因型腮腺炎病毒。
- 顾苏仪田晓灵闫绍宏李彬闫真
- 关键词:腮腺炎病毒基因型病毒分离
- 内蒙古2005~2014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6
- 2016年
- 目的分析内蒙古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防控爆发疫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流腮流行特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4年共报告流腮病例42 770例,年发病率在7.75/10万~44.12/10万之间,共报告爆发疫情42起,均发生在学校,经检测分析是由F基因型腮腺炎病毒引起。每年4~7月份和11~翌年1月为发病高峰。以5~14岁人群发病率最高,0~9岁儿童中发病高峰的年龄出现前移。学生占71.09%,托幼儿童占13.89%,散居儿童占7.45%。结论内蒙古流腮发病和流行以儿童特别是中小学生为主,应加强学校疫情监测,开展入学儿童的查漏补种或推广2剂次含腮腺炎成分疫苗的接种。
- 李澄田晓灵李彬顾淑仪
-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