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国强

作品数:9 被引量:95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北省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气象局科研开发项目华北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气候
  • 3篇气候特征
  • 2篇雨凇
  • 2篇灾害
  • 2篇小麦
  • 2篇干旱
  • 1篇电线积冰
  • 1篇冬小麦
  • 1篇灾害性
  • 1篇灾害性天气
  • 1篇蒸发
  • 1篇蒸发量
  • 1篇水分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水
  • 1篇土壤水分
  • 1篇逆温
  • 1篇逆温层
  • 1篇暖冬
  • 1篇气候变化

机构

  • 9篇河北省气候中...
  • 4篇河北省气象与...
  • 1篇河北省气象科...

作者

  • 9篇田国强
  • 5篇顾光芹
  • 3篇谷永利
  • 2篇刘学锋
  • 2篇史印山
  • 2篇杨贤
  • 2篇李元华
  • 1篇康西言
  • 1篇周须文
  • 1篇安月改
  • 1篇张梅
  • 1篇于长文
  • 1篇梁秀慧
  • 1篇池俊成
  • 1篇刘莉

传媒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气象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干旱气象
  • 1篇气象与环境科...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0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河北省近50年农业界限温度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14
2011年
利用京、津、冀区域内1961~2007年70个气象观测站点系统的气象观测资料,对河北省≥0℃、10℃界限温度的初日、终日、初终间日数、积温的空间变化、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全省及各区域≥0℃、10℃界限温度总的变化趋势表现为,初日提前、终日推迟、初终间日数延长、积温增加。20世纪70年代,全省及各区域≥0℃、10℃的积温偏少,80年代后呈逐年代增加的趋势。21世纪初的近几年热量资源最充沛,近几年比60年代分别增加了271.5、259.8℃。
李元华田国强杨贤刘莉
关键词:界限温度积温气候变化
河北省寒潮的气候特征与冬季增暖被引量:22
2012年
利用1962~2008年河北省142站逐日气温资料,对河北省寒潮天气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寒潮天气年际、月际变化大,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寒潮出现次数总的趋势是减少的;寒潮区域分布表现为由西北高原山地向东南平原递减的规律;降温幅度与地理特征关系明显,北部地区降温幅度比南部地区大,而南部的低洼地区及沙地等地区降温幅度也比较大;极端最低气温分布为内陆低、沿海高,高纬低、低纬高,南北差别大;寒潮减少与冬季增暖的趋势有明显相关性,河北省冬半年平均气温呈波动性上升趋势,而平均最低气温上升最为明显。
赵玉广于长文何丽华田国强
关键词:寒潮气候特征暖冬
河北省电线积冰的气候特征及一次电线积冰天气过程分析被引量:14
2012年
利用河北省1980-2009年20个气象站的电线积冰观测资料,分析了河北省电线积冰的时空分布特征和不同方位电线积冰的特征。结果表明:河北省电线积冰平原多于山区;年际变化较大,呈减少的趋势;季节变化十分明显,1月份电线积冰日数最多;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的电线积冰在最大重量上有一定差别。利用常规观测资料、1°×1°间隔6 h的NCEP资料和2010年1月19-20日黄骅气象站逐时风向风速资料,对一次引起线路舞动的电线积冰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电线积冰是在地面冷空气与500 hPa、700 hPa低槽共同影响下由雨凇形成的。20日受冷空气影响,黄骅地面气温快速降至0℃附近,而850 hPa温度由零上逐渐转为零下,在对流层低层有逆温层,气温的垂直结构有利于形成雨凇;发生舞动的线路走向与风向夹角较大;舞动发生在较大风速出现之后。
顾光芹田国强周须文
关键词:电线积冰线路舞动气候特征雨凇
冬小麦干旱指标及干旱预测模型研究被引量:13
2011年
干旱是河北省冬小麦生长期内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准确监测、预测干旱发生程度,可以为防灾、减灾、救灾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本研究以位于河北省南部冬小麦区的南宫县为例,选取1991~2007年冬小麦全生育期农业气象观测数据及常规气象资料,基于Jensen模型得到冬小麦返青~拔节、拔节~抽穗、抽穗~乳熟、乳熟~成熟4个生育阶段的水分敏感系数;在减产百分率标准的基础上,确定了冬小麦返青后4个生育阶段以相对蒸散表示的轻旱、中旱、重旱、严重干旱4个等级冬小麦干旱指标值;并应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4个生育阶段的干旱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考虑冬小麦不同发育阶段对水分的敏感程度,确定的冬小麦干旱指标值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干旱程度。建立的干旱预测模型均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模型的拟合正确率70.8%,预测正确率75.0%,平均正确率71.4%;经简化干旱等级,即轻旱为1个等级,中旱、重旱、严重干旱为1个等级,则模型的拟合正确率达81.3%,预测正确率达75.0%,平均正确率达80.4%,模型预测结果可信。
康西言顾光芹史印山田国强谷永利
关键词:冬小麦干旱指标
河北省小麦干旱灾害预估技术研究
顾光芹史印山谷永利田国强池俊成
建立了河北省冬小麦不同生育期的干旱指标.该项目基于作物水分生产函数,根据水分不足引起的不同减产程度,分区域确定河北省冬小麦各发育阶段的干旱指标,麦干旱指标能够体现不同生育阶段水分亏缺对产量的影响.利用回归方法建立了河北省...
关键词:
关键词:小麦
河北省雾凇和雨凇气候特征及气象条件分析被引量:19
2012年
利用1980—2009年河北省142个气象站的雾凇、雨凇资料、河北省南部94个气象站的地面观测资料和邢台探空资料,分析了河北省雾凇、雨凇的时空分布特征;利用箱线图分析了河北省南部适宜雾凇、雨凇出现的温度、湿度和风速等气象条件。结果表明:(1)在空间分布上,雾凇、雨凇主要出现在河北省南部,东部平原多,西部山区少;在时间分布上,雾凇、雨凇均出现在11月至次年3月。(2)适宜雾凇出现的气象条件是雾日并且气温在-7.2~-3.1℃之间、相对湿度≥92%、风速≤1.2 m·s^(-1);雾凇出现时,95%的情况出现了逆温层。(3)适宜雨凇出现的气象条件是雨日并且气温在-4.1~0℃之间、相对湿度≥87%;雨凇出现时均有逆温层出现。(4)雾凇、雨凇高值区的相对湿度明显高于低值区,因此相对湿度大是雾凇、雨凇高值区形成的主要原因。
顾光芹田国强梁秀慧仝美然
关键词:雾凇雨凇气象条件逆温层
河北省土壤水分分布及变化特征被引量:8
2011年
利用河北省26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96-2007年土壤水分逐旬观测资料,分析了河北省土壤水分物理常数分布特征,土壤相对湿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受降水量、蒸发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凋萎系数、田间持水量由西北高原地区向东南平原增加,土壤容重自西北高原地区向东南平原地区减小,随深度略有增大;土壤相对湿度由西北高原地区向东南平原地区增大,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大;土壤相对湿度春末夏初最小,秋冬季最大;降水量多,蒸发量小的年份土壤相对湿度较大,降水量小,蒸发量大的年份土壤相对湿度较小。
谷永利刘学锋杨贤张梅田国强
关键词:土壤水分降水量蒸发量
曹妃甸工业区最大风速资料重建及检验被引量:2
2011年
将曹妃甸工业区2007—2008年自动气象站的最大风资料和唐海、乐亭、滦南气象站1972—2008年最大风资料进行u,v分量分解,分别建立最大风u、v分量的回归模型,然后利用唐海、乐亭、滦南气象站1972—2006年最大风资料,对曹妃甸1972—2006年最大风资料进行重建。对曹妃甸的实测资料和重建资料分别与唐海同时段实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唐海与曹妃甸之间最大风速的相关关系是比较稳定的;风向存在一些差异,风速较小时,两站风向偏差较大,风速较大时,两站风向偏差较小。曹妃甸与唐海实测资料风向在同·方位的次数,春季占28.3%,夏季占31.5%,秋季占24.7%,冬季占33,1%;曹妃甸重建资料与唐海实测资料的风向在同一方位的次数,春季与46%,夏季占29,4%,秋季占42,7%,冬季占54%。为了考察重建资料的合理性,在不同月份选取120个大风个例,分析重建资料与天气系统的对应关系,120个个例中,有5个无明显的天气系统配合,其他均有天气系统配合。重建后的最大风速具有明显的分布特征,经检验,曹妃甸日最大风速较好地服从Gamma分布。该资料序列可以用于大风灾害的分析与评估。
顾光芹田国强李元华智利辉
关键词:最大风速
京、津、冀区域群发性强沙尘暴分析被引量:3
2003年
利用1954-2002年82个站的气象观测资料,探讨京、津、冀区域群发性强沙尘暴的认定标准,构建较完整的群发性强沙尘暴序列,并分析该地区群发性强沙尘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气候变化趋势。近50 a京、津、冀区域共出现了39例群发性强沙尘暴,河北省的冀西北高原区和石家庄、保定、衡水、沧州四市交接处饶阳一带是京、津、冀区域强沙尘暴天气的多发区。多发季节为3—5月,占全年总数的76.9%,其中4月份最多,占全年总数的51.3%。群发性强沙尘暴年代际变化呈现总体减少趋势,其发生次数、覆盖面积均是以20世纪90年代为最低值。
刘学锋安月改田国强
关键词:群发性灾害性天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