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云虎

作品数:42 被引量:172H指数:7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计划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4篇椎间盘
  • 11篇腰椎
  • 10篇椎体
  • 10篇椎体成形
  • 10篇椎体成形术
  • 10篇成形术
  • 8篇退变
  • 7篇腰椎间盘
  • 7篇骨质
  • 7篇骨质疏松
  • 6篇椎间盘退变
  • 6篇骨折
  • 5篇腰椎间盘突出
  • 5篇腰椎间盘突出...
  • 5篇手术
  • 5篇突出症
  • 5篇椎间孔
  • 5篇椎间盘突出
  • 5篇椎间盘突出症
  • 4篇蛋白

机构

  • 41篇潍坊医学院附...
  • 15篇潍坊医学院
  • 2篇潍坊市妇幼保...
  • 1篇德州市人民医...
  • 1篇济宁医学院
  • 1篇济南军区总医...
  • 1篇莱芜市人民医...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胜利油田中心...
  • 1篇枣庄市立医院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潍坊市人民医...
  • 1篇聊城市第二人...
  • 1篇滨州市人民医...
  • 1篇费县人民医院
  • 1篇章丘市人民医...
  • 1篇安丘市人民医...
  • 1篇桓台县人民医...
  • 1篇济南市历城区...

作者

  • 42篇田云虎
  • 29篇刘亚
  • 8篇刘文华
  • 6篇朱兵
  • 6篇王学文
  • 5篇张增山
  • 4篇邱玉金
  • 4篇常炳营
  • 4篇刘焕彩
  • 3篇邵连芹
  • 3篇刘晓伟
  • 3篇赵司顺
  • 3篇陈雪英
  • 2篇管春和
  • 2篇王韶峰
  • 2篇陈淑琴
  • 2篇马璐璐
  • 2篇刘丽君
  • 1篇徐伟敏
  • 1篇杜晓飞

传媒

  • 16篇潍坊医学院学...
  • 5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脊柱外科杂志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骨与关节损伤...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解剖与临床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1
  • 7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腰椎间盘髓核及软骨终板切除的组织学及生物力学变化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将9只1岁健康犬随机分为A、B、C组,每组各3只。A组行假手术,B、C组建立腰椎间盘切除动物模型后分别行单纯髓核摘除术及髓核与软骨终板切除术,手术部位分别为L5-L6、L6~L7和L7~S1。术后分别于2、8、24周内处死动物,取出手术节段椎间盘,光镜、电镜下观察组织学变化。术后24周取出L5~S1椎体采用生物力学实验机测量相应节段在前屈、后伸、侧弯和轴向旋转载荷下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结果B组术后手术节段椎间盘随着时间的延长出现明显退变,24周时大部分为坏死细胞;C组术后椎间隙内有大量纤维软骨形成,椎间盘内可见新生血管,24周时退变程度较轻。B组脊柱节段稳定性差,屈/伸方向上施加载荷时,运动范围(ROM)和中性区(NZ)均明显增大,在侧弯和轴向旋转方向上施加载荷时,NZ明显增大,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C组脊柱节段在各方向上的ROM和NZ与A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认为髓核及软骨终板同时切除可促进纤维软骨生成及血管再生,保持脊柱节段的生物力学稳定性,防止术后腰椎不稳的发生。
刘亚田云虎王学文王韶峰
关键词:腰椎间盘组织学生物力学
压应力下兔软骨细胞的凋亡和IL-1β、TNF-α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观察持续及间歇压应力下关节软骨的组织学变化、软骨细胞的凋亡并测定关节液中细胞因子(IL-1β、TNF-α),探讨压应力下软骨细胞凋亡和关节软骨退变的相互关系及压应力下软骨细胞凋亡的相关机制。方法:在活体新西兰大白兔左后肢的髌股关节间造成持续及间歇的不同压应力模型,6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7组:A组,对照组;B组,持续伸直位;C组,持续屈曲80°位;D组,持续屈曲140°位;B1组,间歇伸直位;C1,间歇屈曲80°位;D1组,间歇屈曲140°位。持续组于1周、2周、4周、6周、8周,间歇组于4周、8周、12周先进行髌股关节间压应力测试,然后取材利用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TUNEL法等方法观察关节软骨细胞及关节软骨的组织学变化,并采用酶联免疫检测方法测定关节液中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关节间持续及间歇的较高压应力可以引起关节软骨细胞凋亡并伴有关节软骨退变,并同时伴有关节液中细胞因子含量的升高;持续的压应力引起的变化大于间歇的压应力;较长时间的关节制动也可以引起上述变化。结论:关节间持续及间歇的较高压应力可以引起软骨细胞凋亡,并继而出现软骨退变,IL-1β和TNF-α在软骨细胞凋亡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刘文华刘亚邱玉金田云虎常炳营
关键词:压应力骨细胞凋亡退变细胞因子
经椎间孔入路镜下病灶清除加置管冲洗治疗单节段腰椎感染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镜下病灶清除加置管冲洗治疗单节段腰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12月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18例单节段腰椎感染的病例,其中腰椎布鲁氏杆菌感染5例、腰椎结核杆菌感染5例、腰椎非特异性感染8例(腰椎后路术后椎间隙感染4例)。记录手术前后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定期复查磁共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术后腰腿痛均明显缓解,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10.11±1.91)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3d、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ESR、CRP、VAS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ODI指数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定期复查磁共振提示病灶及脓肿逐渐缩小,末次随访时,参考改良的MacNab疗效标准评定为优15例,良3例,优良率100%.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感染,创伤小、效果好,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翟凯李延坤马振郭翔田云虎
关键词:病灶清除置管冲洗
腰椎间盘髓核与软骨终板切除术后生物力学变化的实验研究
2007年
目的 通过研究腰椎间盘髓核与软骨终板同时切除以及单纯髓核摘除术后生物力学变化,明确其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1岁健康犬9只,作为动物模型,手术部位为L5~6,L6~7,L7~S1,根据手术方式将27个椎间隙分为3组:分别为A组(对照组)、B组(单纯髓核摘除术)、C组(髓核及软骨终板切除术).术后24周取出L5~S1椎体,固定于生物力学实验机上测量相应节段在前屈、后伸、侧弯和轴向旋转载荷下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结果 B组脊柱节段稳定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表现为在屈/伸方向上施加载荷时,运动范围(ROM)和中性区(NZ)均明显增大,在侧弯和轴向旋转方向上施加载荷时,NZ明显增大;C组脊柱节段在各方向上的ROM和NZ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稳定性较好.结论 髓核及软骨终板同时切除能够较好地保持脊柱节段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可防止术后腰椎不稳的发生.
刘亚田云虎刘文华姜小坤王韶峰
关键词:腰椎间盘生物力学髓核软骨终板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多发性胸椎转移瘤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多发性胸椎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多发性胸椎转移瘤患者的104个椎体在G型臂X线机透视下经皮椎体穿刺并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成形,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对疼痛缓解程度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估分级,术后1年时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量表对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同时观察术后病椎椎体形态学变化和椎管内肿瘤的浸润程度。结果:104个椎体穿刺全部成功,1例1个椎体有骨水泥进入相邻椎间盘,无椎管内渗漏和肺栓塞等并发症。PVP后各时间点疼痛缓解率均>80%;术后1年时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1)。PVP术后1年时椎体前缘、中央、后缘高度与PVP前无差异(P>0.05);4例患者的5个病椎有椎弓根的浸润并突入椎管内,其余椎体和附件未见肿瘤进一步浸润。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多发性胸椎转移瘤安全可行,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显著预防椎体进一步塌陷,同时延缓和降低了椎管内肿瘤浸润的发生。
刘文华邱玉金刘亚田云虎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胸椎转移瘤
丝裂霉素预防跟腱修复术后局部粘连疗效观察
2008年
45例跟腱断裂患者,均行跟腱修复术治疗。其中19例术中用丝裂霉素湿敷所吻合口为观察组,其余26例患者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手术效果优良率62.5%,治疗组88.2%,两组相比,P<0.05。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度,对照组患侧平均较健侧缩小17.4°,治疗组9.7°,两组相比,P<0.05。认为术中局部使用丝裂霉素可有效预防跟腱修复术后粘连。
陈雪英刘亚田云虎安玉美
关键词:跟腱跟腱断裂修复术丝裂霉素
潍坊地区妇女骨密度定量CT观察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通过观察潍坊地区健康妇女腰椎骨小梁的骨密度值,建立正常骨密度定量CT参考值,并探讨骨密度的定量cT的应用价值,为骨质疏松的预防、干预及骨折危险性的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在医院体检的潍坊地区健康妇女15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0-69岁。将研究对象分成5个年龄组,每组30例。利用定量CT软件测量研究对象L1,L2,L3椎体小梁的骨密度,确定潍坊地区健康妇女骨密度参考值。结果潍坊地区-29岁的健康受试妇女L1-L3平均骨密度值为(168,86±17.34)mg/cm^3,~39岁组妇女骨密度值为(160.36±18.59)mg/cm^3,~49年龄段妇女的骨密度值为(143.35±19.56)mg/cm^3,50~59岁年龄段妇女的骨密度值为(120.31±18.36)mg/cm^3,60-69岁年龄段妇女骨密度值为(99.66±15.64)mg/cm^3,-59岁绝经前妇女的骨密度值明显高于绝经后妇女(P〈0.01)。骨质疏松的骨密度临界值为112.26mg/cm^3;骨密度年丢失百分率为1.58%;平均年丢失量为2.40mg/cm^3。结论使用定量CT可测量并建立该地区健康妇女的骨密度值,明确骨质疏松的临界骨密度值,为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干预、预后和骨折危险性的评价提供参考。
田云虎刘亚姜小昆
关键词:骨密度腰椎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量对椎体机械性能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7
2005年
目的探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CPC)的不同用量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强度和硬度的影响,明确恢复椎体强度及硬度所需的最小骨水泥用量。方法取5具老年女性(65~73岁)48个脊椎标本(T6~L3),分解后压缩并测量其强度和硬度,将3、5、7mlPMMA和CPC注入压缩后的椎体,再测其强度和硬度,并与原来的强度和硬度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椎体注入骨水泥后强度都得到恢复,注入5ml、7ml骨水泥后强度明显增加;注入PMMA后硬度都得到恢复,而注入CPC5ml、7ml才能恢复椎体硬度。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后,注入骨水泥可有效恢复椎体的强度和硬度,此结果可有利于指导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田云虎刘亚邵连芹朱兵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椎体机械性能压缩性骨折
椎间孔镜与椎间盘镜单切口治疗相邻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对比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PTED)与椎间盘镜(MED)单切口治疗相邻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4月~2019年1月我院诊治的相邻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患者44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PTED组和MED组,每组各22例,比较2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透视次数、住院时间及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比2组手术前后Cobb角变化情况,并在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患者临床疗效。结果①PTED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上均优于MED组,但手术时间长于MED组,透视次数多于ME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术前相比,两组在术后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和0DI指数上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MED组术后9个月Cobb角明显减小,与PTE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MacNab疗效优良率分别为90.9%和86.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P>0.05)。结论 PTED与MED单切口治疗相邻双节段LDH疗效满意,具有可行性及安全性,其中PTED创伤更小,切口更短,术后恢复较快,对腰椎稳定性影响小,更具微创理念。但是PTED一孔处理双节段LDH操作难度大,学习曲线陡峭,对术者专业技能要求高,需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李延坤翟凯田云虎
关键词:椎间盘镜腰椎间盘突出症
外源性IGF-1、OP-1对退变椎间盘的修复作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为细胞因子治疗椎间盘退变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Lindblom折尾加压法建立鼠尾椎椎间盘退变模型,将制模成功后大鼠随机分为A、B、C、D组各15只,A、B、C组用微量泵分别注入外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成骨蛋白-1(OP-1)及生理盐水,注射速度为5μl/min,注射完毕于进针处涂红霉素软膏,1周后于相同节段椎间盘不同的进针部位进行第2次注射,方法同第1次。D组不予任何处理。4周后取材,光镜下观察椎间盘形态、厚度,软骨陷窝中细胞密度,分析AB-PAS染色标本髓核中蛋白多糖的平均光密度(MOD)值。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鼠尾椎椎间盘软骨板内细胞PCNA表达情况,计算阳性表达率。结果与C、D组比较,A、B组内层纤维环胶原明显增粗,排列整齐,陷窝中细胞密度明显增高;髓核完整性较好,无明显缺失;椎间盘厚度、髓核的MOD值均明显增加,B组软骨细胞PCNA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A、C、D组。结论鼠尾椎椎间盘内注射IGF-1、OP-1可刺激细胞增殖、增加胶原和蛋白多糖释放,促进退变椎间盘的修复;且OP-1效果优于IGF-1。
赵司顺田云虎刘亚刘丽君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成骨蛋白-1蛋白多糖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