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龙

作品数:33 被引量:87H指数:5
供职机构: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6篇慢性
  • 6篇白血
  • 6篇白血病
  • 4篇血小板
  • 4篇血小板减少
  • 4篇贫血
  • 4篇疗效
  • 4篇骨髓
  • 3篇血小板减少性...
  • 3篇髓性
  • 3篇髓性白血病
  • 3篇肿瘤
  • 3篇紫癜
  • 3篇淋巴
  • 3篇慢性髓性
  • 3篇慢性髓性白血...
  • 3篇化疗
  • 3篇急性
  • 3篇急性白血

机构

  • 32篇荆门市第一人...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襄阳市中心医...
  • 3篇荆州市第一人...
  • 3篇随州市中心医...
  • 3篇十堰市太和医...
  • 2篇武汉大学
  • 2篇荆州市中心医...
  • 2篇湖北民族大学
  • 1篇三峡大学第一...
  • 1篇武汉市第一医...
  • 1篇十堰市人民医...
  • 1篇黄石市中心医...

作者

  • 32篇王龙
  • 16篇向永胜
  • 14篇蒋锐
  • 7篇杨波
  • 5篇范稹
  • 4篇江炳东
  • 3篇万雨
  • 3篇袁国林
  • 3篇张友山
  • 3篇黎纬明
  • 3篇万俊
  • 3篇万楚成
  • 3篇杨壮志
  • 2篇徐晓东
  • 2篇黄知平
  • 2篇汪保华
  • 2篇张慧
  • 2篇刘坤
  • 2篇伍志伟
  • 2篇谢明

传媒

  • 6篇内科急危重症...
  • 3篇临床血液学杂...
  • 2篇临床荟萃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现代医学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临床药物治疗...
  • 1篇中国妇产科临...
  • 1篇内科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第十一次全国...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0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氧化二砷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治疗复发难治性的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三氧化二砷10mg/日,连用21天,2个疗程后评估疗效。结果:9例复发难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应用三氧化二砷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7.8%,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且能耐受。结论:三氧化二砷是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有效药物。
江炳东向永胜王龙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环孢素A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γ干扰素及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
目的:观察环孢素A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γ干扰素、一氧化氮合酶及一氧化氮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益血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环孢素A,比...
向永胜王龙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抑制剂
文献传递
国产达沙替尼二线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早期分子学反应的预后意义被引量:5
2019年
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伊马替尼的问世,显著地改善了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的生存期[1].然而,约30%的患者在接受伊马替尼的治疗过程中,因耐药、不耐受等原因终止伊马替尼治疗[2].二代TKI达沙替尼二线治疗CML可取得较好的疗效[3].已有研究证实,通过早期分子学反应可预测达沙替尼二线治疗CML的预后[4].国产达沙替尼临床上已用于二线治疗CML慢性期(CP),且具有较好的疗效与安全性[5].但国内尚缺乏国产达沙替尼二线治疗 CML-CP预后与早期分子学反应关系的相关研究.本研究以此为出发点,旨在分析早期分子学反应的预后意义,为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依据.
陈怡琳孟力袁国林杨壮志黄知平张友山赵哲万楚成鲍颖向航殷华陈丽凤熊颖媛王龙黎纬明
关键词:慢性髓性白血病达沙替尼分子学预后
乏力、纳差、发热半年
2014年
病历资料患者女,60岁。因"反复乏力、纳差、发热半年"于2014年1月5日入住本院血液内科。患者无咳嗽、骨关节疼痛,无鼻衄、牙龈出血、紫癜,皮肤黏膜无黄染、无腹胀、腹痛、腹泻,大小便正常。至市二医院住院,测体温提示发热,最高体温为37.6~37.8℃,查血常规WBC 6.1×10^9/L、N 66.2%、L 25.3%、M 6%、HBG 69 g/L、PLT 150×10^9/L,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骨髓细胞学示骨髓增生活跃,粒系占54.5%,各阶段比例及形态正常,红系占26.5%,形态大致正常,成熟淋巴细胞占16%,成熟浆细胞占3%,巨核细胞数量正常,血小板易见,意见:增生性贫血。
蒋锐万雨王龙
关键词:发热肾癌副肿瘤综合征
环孢素A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γ干扰素及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环孢素A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γ干扰素、一氧化氮合酶及一氧化氮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益血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环孢素A,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γ干扰素、一氧化氮合酶及一氧化氮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血清γ干扰素(27.4±3.3 ng/L)、一氧化氮合酶(30.8±4.0 kU/L)和一氧化氮(28.1±2.7μmol/L)无明显变化;观察组上述指标(21.7±2.5 ng/L、22.3±3.6 kU/L和9.5±1.8μmol/L)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环孢素A通过抑制骨髓衰竭而降低血清一氧化氮水平,继而减轻一氧化氮介导的氧自由基损伤,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管壁有一定保护作用。
向永胜王龙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Γ干扰素环孢素A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引起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以及分析其耐药情况。方法选择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就诊并被诊断为急性白血病患者共100例,分析其血培养阳性结果,分析细菌种类和其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100株致病菌中,真菌2株(2%),革兰阳性菌(G+菌)35株(占35%),革兰阴性菌(G-菌)63株(占63%)。G+菌中以葡萄球菌最多(30株,占30%);G-菌以肠杆菌科细菌最多(53株,占53%)。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占36.7%(11/30);肠杆菌科细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肠杆菌科细菌占17.31%(9/52)。对两种及两种以上抗菌药物耐药菌有92株,占总致病菌的92%。G-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复方磺胺甲噁唑以及氨曲南等耐药率较高,G+菌对青霉素、克林霉素、阿奇霉素以及红霉素等耐药率较高。结论血流感染的病原菌种类较多,耐药率较高,治疗G-菌感染,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作为临床用药选择;治疗G+菌感染,左氧氟沙星、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等可作为临床经验性用药选择。
向永胜江炳东杨波王龙徐晓东
关键词:耐药急性白血病病原菌血培养
戊型病毒性肝炎并发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被引量:2
2006年
王龙万俊
关键词:戊肝噬血细胞综合征
达沙替尼70 mg/d与100 mg/d一线对比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患者的前瞻性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初步结果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对比达沙替尼70 mg/d和100 mg/d在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019年7月—2020年8月确诊的51例CML-CP初治患者,随机分为70 mg/d组(29例)和100 mg/d组(22例),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51例CML-CP患者中6例因不同原因在不同时期出组,治疗3个月时患者均获得血液学缓解,70 mg/d组和100 mg/d组患者在3个月时最佳反应率分别为87.50%vs 92.31%(P>0.05);在6个月时最佳反应率、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和主要分子学反应(MMR)率分别为91.67%vs 63.64%(P>0.05),91.67%vs 90.91%(P>0.05),66.67%vs 63.64%(P>0.05);在9个月时CCyR和MMR率分别为88.89%vs 88.89%(P>0.05),77.78%vs 77.78%(P>0.05);在12个月时CCyR和MMR率分别为87.50%vs 100.00%(P>0.05),75.00%vs 80.00%(P>0.05)。70 mg/d组29例患者中不良反应多不严重,其中3/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中白细胞数降低1例,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1例,贫血2例;100 mg/d组22例患者3/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中,白细胞数降低4例,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6例,贫血3例,血小板计数降低3例。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沙替尼70 mg/d和100 mg/d在CML-CP患者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
余丹程辉郭静明王龙张友山万楚成覃竣袁国林姜道滋陈世明邹菁邹秀平韩丹壘蒋锐梁彩霞陈旭王黎吕婷婷鄢丽安宏玉杨壮志黎纬明
关键词:慢性髓性白血病达沙替尼疗效低剂量
美沙拉嗪联合昆明山海棠对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美沙拉嗪联合昆明山海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0例中重度U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对照组,20例)予美沙拉嗪4 g.d-1分4次口服;B组(实验组,20例)予美沙拉嗪4 g.d-1分4次口服、昆明山海棠0.9 g.d-1分3次口服。疗程均为8周,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末B组总有效率为85%,A组为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A组为25%,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重度UC治疗中,沙拉嗪联合昆明山海棠临床疗效要优于单用美沙拉嗪,完全缓解率高,且远期疗效较好。
王龙向永胜蒋锐刘长清
关键词:美沙拉嗪昆明山海棠溃疡性结肠炎
不明原因发热患者检测淋巴细胞IgH和TCR基因重排的意义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发热(FUO)患者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重链(Ig H)和T细胞受体-γ(TCR-γ)基因重排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半巢式PCR方法检测110例FUO患者骨髓淋巴细胞Ig H和TCR-γ基因重排的阳性率。结果:84例淋巴瘤发热患者中,Ig H基因重排阳性34例,TCR-r基因重排阳性29例,两者阳性率达75%;26例非淋巴瘤发热患者中,Ig H基因重排阳性0例,TCR-r基因重排阳性1例,基因重排阳性率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FUO患者行基因重排有助于淋巴瘤的早期诊断,特别是对无法取得病理组织的患者意义更大。
向永胜王龙杨波蒋锐范稹
关键词:淋巴瘤发热IGHTCR基因重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