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雯婧
- 作品数:17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京晓庄学院音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论基督教音乐中国化的艺术路径与音乐审美
- 2022年
- 本文从西方基督教音乐的本体形式特点为出发点,明确了西方基督教音乐的固有特征及其审美价值;从中国基督教音乐的旋律来源、歌词形成、演唱演奏方式为观测点,概括了基督教音乐中国本土化的主要艺术路径;通过对部分基督教音乐作品的音乐创作手法分析,梳理与总结了中国基督教音乐的审美特质及其显现方式;从当代社会音乐艺术的创作语境出发,揭示出基督教音乐中国化在当代应具有创新意识。
- 王雯婧
- 关键词:基督教音乐音乐审美宗教音乐
- 大学音乐教育现状及其创新对策探析被引量:1
- 2016年
-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化,教育理念有了很大的改变,音乐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也得到了重视。但是,音乐教育在带来可喜变化的同时,也逐步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基于此,文章通过对大学音乐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根据素质教育改革下大学音乐教育的创新方向,提出了发展对策,以供相关教育工作者参考,力争大学音乐教育水平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 王雯婧
- 关键词:大学音乐教育
- 山东濒危剧种“一勾勾”调查
- 2019年
- 一勾勾发源于山东禹城、高唐一带,由鼓子秧歌衍变而来。由于它的唱腔在每个上、下句的结尾通常都出现七度、八度的上行大跳,因而被称为'一勾勾'。又因它的主弦为四弦胡琴,因而又被称为'四根弦'或'四音'。一勾勾曾流行于山东西北部和中部部分地区,以及河南东部和河北南部。由于流传地区的不同,一勾勾有种种不同的名称:济阳、齐河、禹城、临邑一带叫'一勾勾';武城、夏津、高唐、茌平、堂邑、临清一带叫'四音戏'.
- 王雯婧
- 关键词:传统剧目
- 浅谈莫扎特与普契尼创作特点的比较被引量:1
- 2010年
- 文章从创作范围、创作思路、创作手法和创作气质等四个方面对莫扎特与普契尼的歌剧作品进行比较研究。为深入阐释提供理论基础。
- 王雯婧
- 关键词:莫扎特普契尼
- 唐代音乐批评文本形式“乐判”试探被引量:1
- 2022年
- 文章以现代人音乐批评的视角,对唐代乐判史料作出全新角度的审视与解读。通过针对数十篇不同命题的乐判文本的分析解读后认为:“乐判”文体,乃盛唐时代诞生并盛行的一种实用文体。每个判题均涉及当时的社会音乐生活、国家礼仪秩序之要害问题。判文既可作为选士铨选之考核,又可作为施政决策之依据,还可作为文人雅士的赋闲赏玩。判由、判词在唐朝的国家法律、乐律乐仪、音乐伦理、审美批评等各方指标之间权衡判断、作出结论。故,唐朝的“乐判”均可以视为唐人音乐批评的重要历史文献。后人透过这些判文的解读,便可以把握唐代的音乐制度、音乐理论、批评观念等。
- 王雯婧明言
- 关键词:唐代科举音乐批评
- 形式多样化与内容民族化——从黎锦晖儿童歌舞剧悟中国歌剧发展的两点启示
- 2015年
- 回顾黎锦晖儿童歌舞剧的创作历史,对今天我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启示作用。本文试图汲取儿童歌舞剧的丰富营养,实现其研究的现实意义,从创作的形式和内容入手,为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提供值得借鉴的理论参考。
- 王雯婧
- 关键词:儿童歌舞剧
- 浅析音乐审美教育的意义与功能
- 2011年
- 本文从音乐审美教育对人和社会所能起到的作用入手,论述了音乐审美教育对于受教育者在有效地构建审美心理结构、建造完美人格、提高道德情操及发展创造力等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 王雯婧
- 关键词:音乐审美教育音乐美学
- 论基督教音乐中国化的基本特征
- 2021年
- 本文旨在揭示出基督教音乐中国化最主要的载体——基督教圣乐的基本特征。从中国基督教音乐历史、中国基督教文化、中国基督教圣乐形态三个角度相融合的理论模式,从宏观结合微观的论证方式出发,首先,从基督教音乐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轨迹中探寻西方基督教音乐作品在中国被本土化的现象,从而对督教音乐中国化提供文化思考。其次,以近代以来的基督教圣乐作品(主要是赞美诗)作为主要论据与观测角度,分析了中国基督教音乐歌词的形式美学与音乐表现手段方面的本土化方式。最后,从圣乐中显现的音乐表现手段与歌词内容两方面揭示出当代基督教音乐中国化的基本特征。
- 王雯婧
- 关键词:赞美诗基督教音乐
- 乡风谱腔韵 梨园唱新篇——民族声乐演唱中民歌与戏曲演唱手法的综合运用
- 2019年
- 戏曲和民歌在历史的发展中结下了不解之缘。两者在演唱方法和技巧方面既有共通之处,又各具特色,各有不同的用武之地。若能将这两者的演唱方法和技巧有机地融为一体,则必能帮助我们唱出民族歌曲的情韵、风采与精神。故而在本文中,笔者即拟以艺术歌曲《槐花海》中滑音的演唱手法为例,来管窥民族声乐演唱中综合运用民歌及戏曲演唱手法之要领。
- 王雯婧
- 关键词:民族声乐戏曲民歌
- 元稹音乐批评初探
- 2022年
- 元稹是深受高文化熏陶的大唐文人,其对原始形态“骠国”乐舞文化采取鄙视批评。基于“没落王朝综合症”批评心理,元稹将胡旋舞的传入视为一种阴谋,艺术形式成为国破家亡的替罪羊。《琵琶歌》以叙事文体,刻画李管儿在“我”面前两次演奏的情形,赞叹管儿演奏艺术精彩绝伦,关怀管儿艺术的身后传承。《善歌如贯珠赋》以赋文形式,对儒家经典音乐批评文献《乐记·师乙篇》中的这段经典批评,作出更为深入的理论诠释与修辞展开。作为中唐社会盛极而衰见证者的元稹,其音乐批评涉及文本类型较多,音乐批评价值观念具有浓郁“末代情结”,使得批评文本在外在华丽的文学修辞、专业技术含量之余,多出一些内在精神层面“老气横秋”的迂腐感。
- 王雯婧明言
- 关键词:元稹音乐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