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DS联合美蓝定位对伴乳头溢液乳腺癌的诊疗效果
- 目的探讨FDS检查后美蓝染色定位法对临床伴乳头溢液乳腺癌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对842例病理性乳头溢液患者,采用FDS检查后在导管内注射美蓝染色的定位方法,了解乳腺癌发病情况,通过对乳腺癌患者治疗和随访,评价其诊疗效果。结...
- 黄自明王蓉魏刚姜冉田亦文薛明兴余春姣
- 关键词:乳头溢液美蓝乳腺癌
- 文献传递
- 乳腺癌术后急性疼痛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式。约50%的乳腺癌患者存在术后急性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精神及生活。但术后急性疼痛的研究很有限。现统计我科82例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情况,以术后1周内的急性疼痛为研究重点。分析其相关因素。
- 卢文亮郑媛魏刚王蓉黄自明叶春梅薛明兴陈波
- 关键词:乳腺癌术后急性疼痛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
- 芳香化酶抑制剂在绝经后女性乳腺增生治疗中的价值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芳香化酶抑制剂在绝经后女性乳腺增生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该院就诊并确诊为绝经后合并乳腺增生的患者36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服用来曲唑(A组)、他莫昔芬(B组)和安慰剂(C组),均服药12个月。服药后每3个月复查,记录增生临床症状变化,并行乳腺彩超检查,了解乳腺导管和纹理的变化,每年复查乳腺X线摄影,了解乳腺密度变化,同时观察各治疗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服药前后,检测患者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以及各项血液指标水平有明显差异,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且超声检查提示乳腺导管和纹理较治疗前差异极其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1年复查乳腺X线,乳腺密度Wolfe评分及总百分率相比分析明显下降(P<0.05)。不同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芳香化酶抑制剂应用于绝经后女性乳腺增生其效果显著,且安全性与常规疗法无明显差异,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黄自明王蓉余春姣魏刚田亦文姜冉薛明兴
- 关键词:芳香化酶抑制剂化学预防
- 乳腺癌分子分型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的价值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关系。方法对100例乳腺癌病例进行分子分型,对不同分型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状态进行分析。结果 Luminal A型50例,9例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18%;Luminal B型15例,5例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33%;Her-2(+)型22例,13例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59%;Basal-like型13例,10例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77%。与Luminal A和Luminal B型比较,Her-2(+)型和Basal-like型淋巴结转移率显著升高(P均<0.01)。结论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可作为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指标。
- 陈波薛明兴叶春梅黄自明王蓉赵松
- 关键词:乳腺肿瘤分子亚型淋巴结转移
-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中分子诊断对降低假阴性率的意义
- 叶春梅胡俊波薛明兴罗风玲陈波黄自明高丹姜冉魏刚王蓉郑媛曾凡华
- 该课题采用量子点免疫荧光技术检测阴性SLN中CK19及HER2的蛋白表达从分子水平诊断SLN微转移灶,探讨对降低SLN假阴性率的意义。在国内国外未见类似的报道。通过该次课题对乳腺癌SLNB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更进一步降低S...
- 关键词:
- 关键词:乳腺癌蛋白表达
-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中细胞角蛋白19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 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IN)组织中细胞角蛋白19(CK19)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以探讨检测淋巴结CK19的表达对预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组30例可手术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手术中均行肿块周围或乳晕周围注射亚甲蓝进行SLN定位成功,同时常规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对SLN和非SLN均行常规病理学检测,对SLN同时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K19的表达.结果 30例SLN常规病理检测发现8例阳性SLN,阳性率为26.67%(8/30),1例假阴性.应用RT-PCR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30例SLN中CK19的表达,结果HE染色阳性的8例SLN及1例假阴性SLN均呈阳性表达,共有12例SLN CK19mRNA表达阳性,阳性率为40.0%(12/30) Western Blot检测发现1I例SLN CK19呈阳性,阳性率为36.67%(11/30).RT-PCR、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分别与HE染色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阴性率为0.结论 CK19mRNA可作为标志物来检测乳腺癌SLN中的微转移情况 RT-PCR方法可检测到SLN微转移灶,通过SLN定位后检测其中CK19mRNA的阳性表达,可明显提高乳腺癌SLN的阳性率,降低SLN单纯病理检测的假阴性率.
- 叶春梅罗凤玲薛明兴陈波黄自明赵松王蓉
- 关键词:前哨淋巴结微转移逆转录PCR蛋白质印迹细胞角蛋白19
- 妊娠合并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诊治体会:附23例报告
-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妊娠合并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17.4%)例患者行单纯青霉素治疗.3例患者肿块明显缩小,症状明显缓解,1例患者病情进展脓肿形成后进行了...
- 卢文亮郑媛魏刚王蓉黄自明叶春梅薛明兴陈波
- 关键词:妊娠浆细胞性乳腺炎脓肿外科
- 微小RNA-9-3p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侵袭迁移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微小RNA-9-3p(miR-9-3p)对Wnt/β-连环蛋白(β-cat)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及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细胞TPC-1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TPC-1细胞,转染miR-9-3p inhibitor(抑制组)和空质粒(空转染组),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3组miR-9-3p的表达情况;采用MTT法、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3组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3组TPC-1细胞中β-cat、血管内皮钙黏素(VE-cad)、Twist1和上皮钙黏素(E-cad)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抑制组TPC-1细胞miR-9-3p的表达水平为0. 21±0. 10,低于空白对照组的1. 02±0. 16和空转染组的0. 98±0. 15(P<0. 05)。MTT结果显示,抑制组TPC-1细胞培养24、48、72、96 h后的增殖率分别为(95. 68±4. 34)%、(87. 46±4. 59)%、(78. 11±4. 63)%和(71. 24±3. 91)%,低于空转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抑制组TPC-1细胞侵袭数为(157±62)个,少于空白对照组和空转染组(P<0. 05)。划痕实验结果显示,抑制组TPC-1细胞愈合率为(34. 02±7. 11)%,低于空白对照组和空转染组(P<0. 05)。抑制组TPC-1细胞β-cat核转移情况弱于空白对照组和空转染组。抑制组TPC-1细胞β-cat、VE-cad和Twist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 15±0. 29、0. 23±0. 08和0. 65±0. 20,低于空白对照组和空转染组(P<0. 05),而E-cad蛋白表达水平为0. 85±0. 17,高于空白对照组和空转染组(P <0. 05)。结论下调miR-9-3p可抑制Wnt/β-cat信号通路的激活,逆转TPC-1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从而降低PTC的侵袭和迁移活性。
- 王蓉钱崇崴田亦文郭鹏黄自明
-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 乳房活检方式对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影响
- 2020年
- 目的探讨乳腺肿块活检方式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准确率的影响。方法分别对107例和122例乳房肿瘤病人行开放式活检和空芯针穿刺活检,术中前哨淋巴结活检采用荧光探测仪和亚甲蓝双示踪法,根据蓝染前哨淋巴结的比例计算活检方式对前哨淋巴结活检准确率的差异。结果前哨淋巴结活检显影良好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乳房肿块活检方式、乳腺活检切口的长度和切口的部位对于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准确率均有明显影响(P<0.05)。术中未取到的前哨淋巴结,术后发现的前哨淋巴结转移,多因素分析发现,粗针穿刺活检和开放式活检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肿块活检方式、手术部位和手术切口大小对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准确率有影响。
- 高丹郑媛姜冉陈波田少林王蓉卢文亮
- 关键词:前哨淋巴结活检亚甲蓝
- 224例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手术治疗被引量:34
- 2016年
-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以乳腺导管扩张、大量浆细胞浸润为特征的非哺乳期炎症。发病率约占乳房良性疾病的4%-5%,临床上易误诊、漏诊,处理不当极易复发。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我院2011至2013年手术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224例,现报道如下。
- 卢文亮郑媛魏刚王蓉黄自明叶春梅薛明兴陈波
- 关键词:浆细胞性乳腺炎手术治疗乳腺导管扩张乳房良性疾病浆细胞浸润非哺乳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