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耀斌

作品数:36 被引量:258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经济管理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文化科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14篇旅游
  • 6篇乡村
  • 5篇乡村旅游
  • 5篇额济纳
  • 5篇额济纳绿洲
  • 4篇绿洲
  • 3篇游客
  • 3篇流域
  • 3篇民族地区乡村
  • 3篇民族地区乡村...
  • 3篇河流域
  • 2篇多维贫困
  • 2篇信息技术
  • 2篇影响因素
  • 2篇生态
  • 2篇生态环境
  • 2篇石羊河流域
  • 2篇贫困
  • 2篇网络
  • 2篇校园网

机构

  • 32篇西北师范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西...
  • 1篇福州大学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山西财经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天水师范学院
  • 1篇酒泉职业技术...
  • 1篇阿拉善盟林业...
  • 1篇福建商学院
  • 1篇甘肃财贸职业...

作者

  • 35篇王耀斌
  • 7篇司建华
  • 7篇冯起
  • 6篇常宗强
  • 6篇蒋金萍
  • 5篇杨玲
  • 5篇孙传玲
  • 4篇魏宝祥
  • 3篇席海洋
  • 3篇刘光琇
  • 1篇左为平
  • 1篇曹生奎
  • 1篇王万军
  • 1篇高立平
  • 1篇张威
  • 1篇田永祯
  • 1篇陈拓
  • 1篇谢宗才
  • 1篇苏永红
  • 1篇张宝贵

传媒

  • 6篇资源开发与市...
  • 3篇甘肃联合大学...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中国沙漠
  • 2篇开发研究
  • 2篇生态经济
  • 2篇陇东学院学报
  • 2篇旅游研究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甘肃教育学院...
  • 1篇经济论坛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甘肃科技
  • 1篇旅游学刊
  • 1篇网络安全技术...
  • 1篇西北成人教育...
  • 1篇兰州文理学院...
  • 1篇兰州文理学院...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特色旅游村寨居民返贫风险感知研究——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扎尕那村为例被引量:1
2022年
基于特色旅游村寨扎尕那331位居民的调研数据,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从个体特征、政策制度、外部环境、发展条件等4个方面探讨扎尕那村居民的返贫风险感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扎尕那居民返贫风险感知处于中等水平。受教育程度、月收入、劳动能力、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脱贫致富思想意识对居民返贫风险感知水平有显著负向影响;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景区的距离、教育支出对居民返贫风险感知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身体健康、惠民政策不弱化、参与乡村旅游会显著降低居民返贫风险感知水平。性别、年龄、社会保障对居民返贫风险感知水平影响不显著。
王耀斌赵金行秦泽青王美珍潘应刚赵瑞涛
关键词:居民感知影响因素
多元智能理论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启示被引量:5
2006年
本文试图把多元智能理论引入到信息技术教学中来,用多元智能理论来指导信息技术教学,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来开发学生的多种智能,从多角度看待、评价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真正让每个学生都能发展自我个性,最终实现教和学的最优化。
王耀斌张进良
关键词:信息技术
基于多维贫困测度的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扶贫对象识别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扎尕那村为例被引量:14
2018年
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是实现当地贫困人口脱贫的有效途径之一,解决脱贫问题的核心与关键则是对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与精准帮扶。选取甘南藏族自治州扎尕那村为研究案例地,以家庭为基本识别单元,采用多维贫困测度与Probit两值模型校验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民族地区乡村居民不仅面临收入上的贫困,还面临教育、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多维贫困,尤其是以教育贫困最为严重;(2)户主的受教育水平、健康状况、家庭人口规模、家庭成员的受教育水平与家庭贫困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3)家庭未成年人口数量、距离景区远近与家庭贫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王耀斌杨玲刘秋霞陆路正陈海龙
关键词:多维贫困旅游扶贫
乡村振兴战略下民族地区乡村旅游长期减贫效应研究被引量:14
2020年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从经济、环境、文化、社会、生活维度构建评估长期减贫效应的测量指标,并通过PSM—DID模型研究了民族村落扎尕那村的乡村旅游减贫效应。结果表明:乡村旅游对生活维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经济维度有正向影响,对环境与社会维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文化维度有负向影响。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及时解决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在行业经济、环境、社会等方面存在的管理运营等问题,使减贫效果更加持久,实现乡村振兴等建议。
魏宝祥李雅洁王耀斌王耀斌方永芳过欣岑
关键词:乡村旅游减贫效应
基于文本挖掘的典型旅游网站旅游分享比较研究——以甘肃省为例被引量:7
2017年
旅游分享作为旅游研究的新兴领域,受到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选取四大典型旅游网站——携程网、蚂蜂窝网、驴妈妈网和途牛网为研究样本,以样本网站上有关甘肃省旅游景区景点的网络游记为研究内容,采用文本挖掘的方法,对网络游记中的词频、情感和语义网络进行分析。研究显示:具有典型旅游符号表征且处于核心旅游资源的自然与人文旅游景点最受来甘旅游者的关注,其中以人文旅游景点最为典型;来甘旅游者的情感类型以积极情绪为主,消极情绪所占比例较小;甘肃省旅游景点的社交网络中心度较低,1/2以上的景区景点或旅游吸引物对资源不具有控制力,语义社交网络结构较为松散,不存在派系林立和小团体现象。
王耀斌杨玲孙传玲蒋金萍
关键词:文本挖掘
基于AHP的一种新方法被引量:1
2004年
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结合集对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层次分析方法,该方法与传统的层次分析法相比较,是一种更有效、更实用的决策方法.
王耀斌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多目标决策
多维贫困视角下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效应评价研究——以扎尕那村为例被引量:47
2018年
本研究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扎尕那村为例,以贫困户家庭为研究对象,应用双重差分模型估计的方法研究了该地区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效应问题。研究表明:乡村旅游对贫困户的经济维度与资产维度存在较为显著的正向效应;乡村旅游并不能对贫困户的教育维度、健康维度和生活维度起到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也不会对其产生显著的负向效应;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在多维度贫困视角的整体上存在显著的减贫正向效应;贫困户家庭所在地的空间区位与交通条件对其减贫均存在显著的正向效应。
王耀斌陆路正魏宝祥杨玲刘秋霞陈海龙
关键词:多维贫困乡村旅游民族地区
甘肃省高速公路绿化策略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高速公路是国家交通运输的大动脉,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公路对开发沿线资源、发展地方经济、促进地区交流、改善投资环境、加强国防建设等方面有重要意义。在简单回顾了国内外高速公路发展、高速公路绿化发展前提下,针对甘肃省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指出甘肃省目前高速公路绿化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首次将甘肃省划分为九大区域,并提出了各分区绿化策略。。
张宝贵王耀斌刘光琇陈拓张满效张威
关键词:高速公路
陕甘宁革命老区乡村教师融入乡村振兴的困境与行动路径
2023年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乡村教师具有天然优势,是乡村教育振兴的内生动力。当前,陕甘宁革命老区乡村教师在融入乡村振兴过程中正在面临着乡村教师心向城市、内生动力不足、融入通道不畅等多重困境。为了满足乡村振兴对于乡村教师的需求以及乡村教师自身的发展,需要从重建乡村教育自信、引领乡村文化振兴和健全制度保障等路径实现乡村教师融入乡村振兴。
王耀华姚蓉潘应刚王耀斌
关键词:乡村教师
极端干旱区额济纳绿洲稳定性评价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绿洲稳定性研究是绿洲学研究的重点、热点,也是目前未充分探讨和解决的难点。以极端干旱区额济纳绿洲为研究对象,选取六种常用方法评价额济纳的稳定性,应用众数理论评判各方法的优劣,结果发现:(1)粗糙集约简后的灰色关联分析法在绿洲稳定性评价中效果最好,粗糙集理论法最差,不能单独作为绿洲稳定性评价方法。(2)从2006年开始绿洲稳定性指数值才开始略高于1990年。其中19921998年的绿洲稳定性值都低于或接近0.04,2000年黑河分水后,绿洲稳定性值开始逐渐升高。(3)额济纳绿洲稳定性评价指标中权重最大的是狼心山径流与年降水量;其次为第三产业比重和地下水水位埋深;最小的是当年造林面积。
王耀斌冯起刘光琇司建华
关键词:额济纳绿洲绿洲稳定性综合评价极端干旱区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