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王秋龙

王秋龙

作品数:23 被引量:70H指数:5
供职机构: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滁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天文地球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经济管理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建筑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农用
  • 5篇农用地
  • 5篇旅游
  • 4篇地价
  • 4篇江淮分水岭
  • 3篇地价评估
  • 3篇基准地价
  • 3篇GIS
  • 2篇年降水
  • 2篇年降水量
  • 2篇农业
  • 2篇旅游景区
  • 2篇景区
  • 2篇空间结构
  • 2篇基准地价评估
  • 2篇降水
  • 2篇降水量
  • 2篇教学
  • 2篇A级旅游景区
  • 1篇地价模型

机构

  • 22篇滁州学院
  • 4篇安顺学院
  • 2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邯郸市第三中...

作者

  • 23篇王秋龙
  • 6篇李伟涛
  • 4篇张磊
  • 2篇王丽
  • 2篇潘立新
  • 2篇李养兵
  • 2篇王凯
  • 2篇晋秀龙
  • 2篇吕俭
  • 1篇娄昭
  • 1篇戴仕宝
  • 1篇汤云云
  • 1篇王京涛
  • 1篇张鲜鲜
  • 1篇杨灿灿
  • 1篇曹炜
  • 1篇宋世凯
  • 1篇栗静
  • 1篇于莉莉
  • 1篇毛宁

传媒

  • 7篇滁州学院学报
  • 2篇测绘工程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国土资源科技...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贵州教育学院...
  • 1篇北京联合大学...
  • 1篇世界地理研究
  • 1篇中州大学学报
  • 1篇江西电力职业...
  • 1篇安顺学院学报
  • 1篇湖北第二师范...
  • 1篇贵州师范学院...
  • 1篇蚌埠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网络关注度的安徽省居民省内旅游需求时空特征分析被引量:19
2021年
基于百度指数平台,收集2019年安徽省居民对省内64家典型景区的网络关注度数据,利用季节性强度指数、旅游需求偏好指数和基尼系数分析安徽省居民的旅游需求特征,并对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全省居民省内旅游需求呈多岭型,形成4月、7―8月和10月3个需求高峰;单岭型景区各月的旅游需求有较明显差别,双岭型和多岭型的景区无明显旅游需求季节性差别;全省居民旅游需求时间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的季节性和独特性、景区开发程度、气候舒适度、节假日的影响;安徽省居民形成3个旅游需求偏好区,分别是皖中皖东南休闲娱乐偏好区、皖南自然观光偏好区和皖西南山岳景观偏好区;全省居民旅游需求空间分布主要受景区密集程度、级别、资源开发程度和空间距离的影响。
王秋龙潘立新吕俭李伟涛
关键词:旅游需求
教师经验向教师智慧转变的应然及其实现
2020年
教师经验和教师智慧都是教师职业专业化成长中十分宝贵的财富,教师经验与教师智慧比较具有自身多方面局限性,教师经验向教师智慧转变具有内在的应然。对教师经验进行概念性反思认知和理解性认知是教师经验向教师智慧转变和升华的两个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两个阶段,概念性反思认知为理解性认知的形成创造必要的基础和条件,理解性认知的达成标志着教师智慧的生成,两者统一于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成长过程的实践中。
曹炜王秋龙
关键词:教师经验教师智慧应然
农业碳排放变化及驱动力研究——以滁州市为例
2013年
研究基于碳排放测算模型,从滁州农业生产中4个主要方面的碳源,测算了滁州2000-2009年农业碳排放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Kaya恒等式变形对滁州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自2000年以来滁州农业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效率总体呈现上升态势,碳排放强度呈现缓慢下降趋势;生产模式因素、生产资料效率因素对碳排放量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效果不够显著,分别累计实现15.66%、97.05%的碳减排;而经济规模因素、人口规模因素则对农业碳排放具有较强推动作用,分别累计产生195.86%、16.85%的碳增量。
王凯晋秀龙王丽王秋龙
关键词:农业碳排放
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估中地价与定级指数的数学模型研究——以河北省深州市为例被引量:2
2009年
地价模型构建的基本理论是基于农地价格与其综合质量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农地的综合质量是农用地自然、经济和社会因素的综合体现,即定级指数。定级指数反映了农用地的适宜性及其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地价是农用地质量的货币表现形式,也是综合质量的体现。从理论上来讲,两者应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从研究区的样本数据计算结果来看,两者之间呈弱相关,所以对传统的模型法进行创新,并与样点地价平均法进行对比验证。
王秋龙
关键词:基准地价地价评估
安徽省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5
2023年
以国家住建部等部门联合认定的安徽省400处中国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从元代及以前、明代、清代等时间维度分析不同时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从高程、坡度、坡向、水系、山谷及与中心城市的距离等方面探讨其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发现:安徽省241个传统村落始建于元代及以前,元代及以前保存至今的传统村落多集中于皖南山区,明清时期有向皖中地区发展的趋势;空间分布上呈越来越集聚的特点,元代时期形成一核一带集聚区,明清时期有向天目山北麓延伸的趋势;传统村落主要位于50~500m的平原及丘陵地带;以缓坡分布为主,同时有向较陡坡发展的趋势;各朝代演变中有明显的阳坡指向性和河流指向性;传统村落的分布及演变趋势沿山谷线呈带状分布,同时与中心城市若近若离。
王秋龙程蓉吕俭
关键词:传统村落
安徽省江淮分水岭区域生态旅游可开发适宜度评价被引量:2
2017年
文章以安徽省江淮分水岭区域为研究对象,依据生态旅游的概念和研究区基本情况确定生态旅游适宜度影响因素,构建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加权叠加分析等方法对岭区生态旅游可开发适宜度进行评价,并对岭区生态旅游可开发适宜度进行等级划分。研究结果表明:适宜区、较适宜区、较不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1%、37.3%、35.1%和19.5%,其中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六安市的西部和南部、合肥市、滁州市的南部地区;较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明光市的南部、滁州市、全椒县、长丰县的南部、六安市的东部和肥西县的大部分;较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淮南市、凤阳县、寿县中部、肥东县、来安县和明光市西部;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定远县、长丰县北部、寿县西部和东部、明光市东北部和淮南市的北部。
王秋龙王丽
关键词:生态旅游GIS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安徽省江淮分水岭地区农用地变化研究
2016年
研究运用土地生态位理论的数量生态位(宽度)和扩充压缩度数学模型,以安徽江淮分水岭地区1998~2013年农用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江淮分水岭农用地生态位的变化过程。分析表明:(1)各种类型农用地之间生态位态势差变化不明显,耕地生态位突出,其他类型农用地生态位较低,农地利用结构不够合理,影响江淮分水岭的生态环境保护。(2)区域内各类型农用地的生态位竞争不明显,系统相对稳定。农用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园地、其他农用地与耕地、林地、牧草地之间弱的生态位竞争。农用地生态位整体在不断压缩,整体向系统外其他类型用地流转。(3)农用地生态系统经过15年的发展变化,目前系统比较稳定,变化小,但耕地与园地的生态位矛盾竞争使区域农用地生态系统潜伏着一定的危机。(4)需要提高园地、林地等生态保护功能用地的生态位,适当缩减耕地生态位,增加生态多样性。
李养兵王秋龙
关键词:生态位理论农用地江淮分水岭
面向全过程的项目驱动教学法在“旅游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0年
项目驱动教学法为旅游统计学课程中最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发现传统的项目驱动教学法中存在项目缺乏和专业实际案例的结合、项目间缺少有机联系、没有社会实践项目等问题,因此提出了面向全过程的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改革模式。以课程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为项目内容设计基准,以在校大学生和周边景区、酒店为研究对象,以旅游相关的经济行为选题,将传统的分散的驱动项目整合到面向全过程的"综合性项目"中。在各子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以教师讲授为引导,以学生参与为主体,以项目评价为辅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对旅游经济现象有更加完整的认知。
王秋龙李伟涛
关键词:全过程项目驱动教学法教学研究
安徽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演变特征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选取安徽省2001年、2004年、2007年、2011年和2014年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样本,系统分析全省近13年来A级旅游景区演变特征;运用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和热点分析,探讨其空间分布类型、集中程度和均衡程度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1年以来安徽省A级景区总量逐年上升,其中3A级和4A级旅游景区增加数量最多;A级旅游景区主要集中在皖中和皖南地区,整体上呈现"少—多—多"的格局;2007年以后,景区等级结构逐步形成以4A、3A、2A中间等级旅游景区为主,两端高级和初级旅游景区较少的纺锤型结构,趋于相对稳定、合理;全省A级景区空间分布类型从随机分布趋于聚集分布,同时地理集中指数表明各个时期在各地市分布愈加集中,基尼系数表明在三大地理区域中分布愈加集中不均衡,全省A级景区在2004—2014年十年间逐渐由景点分散和热点区域集聚不明显演变为以黄山市和合肥市为核心的多极热点区域。
王秋龙汤云云毛宁
关键词:空间结构A级旅游景区
江淮分水岭易旱区近50余年降水量时空变化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以安徽省江淮分水岭易旱区为研究对象,应用SRTM数据和水文分析模型,提取了江淮分水岭脊线。选取研究区内4个和周边7个气象台站1960-2012年的降水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普通Kriging插值和等值线提取等方法,分析了安徽省江淮分水岭区域50余年降水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53年来代际年均降水量1000 mm等降水量线北移明显,到2000年后分布于岭脊两侧的易旱区多处于年均降水量大于1000 mm的范围内;江淮分水岭易旱区内的降水量分布存在较大差异,在区域内进行农业规划和开发利用水源可依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方案,研究为区域内防御干旱、农业生产发展规划和合理开发利用水源提供依据。
王秋龙李养兵
关键词:年降水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