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王瑾瑜

王瑾瑜

作品数:13 被引量:33H指数:5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项目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端粒
  • 6篇端粒酶
  • 4篇端粒酶活性
  • 4篇胁迫
  • 4篇活性
  • 3篇沙冬青
  • 3篇细胞
  • 2篇盐胁迫
  • 2篇生物胁迫
  • 2篇基因
  • 2篇非生物
  • 2篇非生物胁迫
  • 2篇TRAP法
  • 1篇调平
  • 1篇端粒酶逆转录...
  • 1篇端粒酶逆转录...
  • 1篇悬浮细胞
  • 1篇叶位
  • 1篇知识
  • 1篇知识管理

机构

  • 10篇清华大学
  • 8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临沂大学
  • 1篇北京市颐和园...

作者

  • 13篇王瑾瑜
  • 7篇卢存福
  • 5篇陈玉珍
  • 4篇张徐俞
  • 3篇王文娟
  • 2篇郑广顺
  • 2篇张俊琦
  • 1篇杨颖
  • 1篇王雅群
  • 1篇高海波
  • 1篇吴晓飞
  • 1篇于婷乔
  • 1篇雷晨
  • 1篇李睿
  • 1篇孙玉萍

传媒

  • 2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细胞生物...
  • 1篇科技与创新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荧光漂白后恢复实验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荧光漂白后恢复实验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接收输入的待分析样本图像,所述待分析样本图像中包括至少一个漂白结构;根据用户输入确定所述待分析样本图像的类型;在所述待分析样本图像为位移样本的情况下,对所...
曹慧珍王文娟王瑾瑜
颐和园古桑树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被引量:4
2011年
以北京颐和园古桑树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取桑树当年新生嫩茎切段为外植体进行,其中不定芽启动培养基为MS+6-BA0.5mg/L+NAA0.1mg/L+PVP0.2g/L;将无菌苗接到最适分化培养基MS+6-BA0.8mg/L+NAA0.1mg/L+PVP0.2g/L上,组培苗分化率高;不定根最适诱导培养基为:1/2MS+NAA0.5mg/L+PVP0.2g/L,生根率达100%。组培苗移栽成活率达95%。
郑广顺王瑾瑜戴全胜车晓航李睿陈玉珍卢存福
关键词:茎段
端粒酶活性与树木年龄及非生物胁迫抗性关系的研究
本论文研究端粒酶活性与树木年龄及非生物胁迫抗性的关系。首先,针对树木端粒酶活性测定方法TRAP法进行了改进,以油松针叶为实验材料,参照前人的研究通过对比实验证明,在端粒酶提取过程中将PEG8000加入上清液,可获得高效的...
王瑾瑜
关键词:端粒酶活性TRAP法非生物胁迫
盐胁迫下沙冬青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变化与DNA稳定性的关系被引量:9
2014年
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是亚洲中部荒漠地区的常绿阔叶灌木,是古老的第三纪孑遗植物,具有极强的抗逆能力。旨在探究盐胁迫下沙冬青细胞端粒酶活性变化与染色体DNA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00 mmol/L NaCl的低浓度盐胁迫处理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端粒酶活性没有增加,未出现明显的DNA降解现象;当在500 mmol/L高浓度盐胁迫时,处理的初期端粒酶活性迅速的增加,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端粒酶活性下降,此时DNA未明显降解;当移除NaCl胁迫,端粒酶活性增加1.4倍,DNA保持稳定。因此推测,在盐胁迫下,沙冬青细胞端粒酶活性的维持对避免细胞遭受不可逆损伤,保持染色体DNA稳定性具有一定的作用。
张徐俞王瑾瑜郑广顺张俊琦卢存福
关键词:沙冬青盐胁迫端粒酶DNA损伤
盐胁迫下胡杨和合作杨悬浮细胞端粒酶与抵御氧化损伤的关系被引量:6
2017年
胡杨是我国西北干旱盐碱荒漠和戈壁地带唯一能形成森林的高大乔木树种,具有较高抗盐性。旨在探究盐胁迫下细胞端粒酶活性变化与氧化损伤的关系,以抗盐的胡杨和盐敏感的合作杨悬浮细胞为材料,检测了Na Cl盐胁迫条件下胡杨和合作杨细胞生长、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与丙二醛含量以及端粒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正常生长条件下,胡杨和合作杨细胞符合S型生长曲线,且合作杨细胞的生长量高于胡杨细胞;在盐胁迫<100 mmol/L时胡杨在培养7 d内细胞活力高于对照(0 mmol/L),即使盐浓度达到300 mmol/L时15 d胡杨细胞依然保持一定的细胞活力,而较低盐处理对合作杨细胞活力影响即较大,当盐浓度达到300 mmol/L时合作杨在第5 d细胞活力已接近零;与合作杨相比,低浓度盐胁迫(100 mmol/L)使胡杨细胞内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含量增加,端粒酶活性较高,而合作杨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低浓度(<20 mmol/L)H2O2诱导了胡杨细胞端粒酶活性,合作杨的变化则不显著,但高浓度(>200 mmol/L)Na Cl和高浓度(50 mmol/L)H_2O_2可能造成了胡杨和合作杨氧化损伤,端粒酶活性降低。抗盐性强的胡杨细胞端粒酶对抵御细胞内氧化损伤具有一定作用。
吴晓飞王瑾瑜张徐俞孙玉萍陈玉珍卢存福
关键词:合作杨盐胁迫端粒酶
基于全内反射显微镜的荧光漂白后恢复实验方法建立
2022年
发展了基于全内反射显微镜的荧光漂白后恢复(TIR/FRAP)的成像方法,该方法通过全内反射显微镜(TIRFM)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的联合使用,将全内反射荧光成像和荧光漂白后恢复技术相结合,可广泛用于研究质膜附近分子动力学特征。LSCM对任意感兴趣区域(ROI)执行光漂白,TIRFM特异性采集漂白前后细胞质膜附近的荧光信号,通过NIS-Elements软件程序实现显微镜模式间的自动快速切换。相比目前通用的基于全内反射的光漂白方法,这种方法具备灵活可变漂白区域的优势,可以满足大多数的基于全内反射的光漂白后恢复实验需求。同时,这种技术方法也为开发TIRFM或LSCM与其他设备的联用方法奠定了实践基础。
曹慧珍王瑾瑜王文娟
关键词:自动切换感兴趣区域
四种树木端粒酶活性与树龄及叶位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14年
为探究端粒酶活性与树龄以及叶位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应用TRAP法对不同年龄的油松、银杏、楸树、国槐叶片及油松和银杏同一棵树不同叶位的叶片进行端粒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油松端粒酶活性同树龄无明确的相关性,而楸树、国槐的端粒酶活性随着树龄增加而表现为增加的趋势。端粒酶活性与叶位相关,越靠近顶端的叶片端粒酶活性较高,而靠近下端的叶片端粒酶活性较低。
张徐俞王瑾瑜郑广顺张俊琦卢存福
关键词:树龄端粒端粒酶叶位
用改进的TRAP法测定树木端粒酶活性被引量:11
2012年
TRAP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端粒酶活性的方法,但并不太适合测定木本植物的端粒酶活性.因此以油松针叶为实验材料,对TRAP法进行改进.参照前人的研究通过对比实验证明,在端粒酶提取过程中将PEG8000加入上清液,可获得高效的端粒酶.在此基础上,对PCR先导引选择TS、模板浓度选择100 ng,最终获得油松针叶高质量的端粒酶PCR产物.应用SYBR Green I替代银染液对电泳凝胶进行染色,获得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电泳结果.通过对油松针叶、银杏叶片、胡杨愈伤组织、沙冬青悬浮细胞等4种木本植物实验材料进行测定,证明该改进的技术体系可能是适合于木本植物端粒酶活性测定的稳定的、灵敏度高的可行方法.
王瑾瑜张徐俞王雅群卢存福陈玉珍
关键词:端粒酶活性TRAPSYBR
新创企业的知识管理
王瑾瑜
关键词:知识知识管理
沙冬青脱水素基因的分子克隆与序列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脱水素(Dehydrin)是晚期胚胎发生蛋白(LEA)家族中最具特色的一组蛋白,对植物抵抗非生物逆境胁迫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从抗逆性较强的常绿阔叶灌木沙冬青中克隆出4个含有完整ORF的脱水素基因,命名为AmDHN3.2F、AmDHN5.1F、AmDHN6.2F和AmDHN7.2,并进行了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使用DNAMAN软件预测结果显示,4个蛋白都含有一个K片段和S片段。理化性质分析表明,4种脱水素蛋白均为亲水性蛋白,其中AmDHN3.2F为碱性蛋白,AmDHN5.1F、AmDHN6.2F和AmDHN7.2为酸性蛋白;理论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是AmDHN7.2(21.42kD),最小的是AmDHN3.2F(10.69kD);理论等电点最大的是AmDHN3.2F(9.01),最小的是AmDHN6.2F(6.21)。蛋白二级和三级结构预测结果发现,4种蛋白均由3种结构组成:α-螺旋(7.50%~32.63%)、无规则卷曲(55.79%~73.00%)和延伸链(11.58%~19.50%)。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并结合同源相似性分析发现,4种脱水素蛋白均与蒺藜苜蓿Mt DHN3和拟南芥At DHN10亲缘关系较近。利用XSTREAM软件分析结果显示,Am DHN5.1F、Am DHN6.2F和Am DHN7.2第3个蛋白序列具有串联重复单元,且主要集中在脱水素的中间部分。通过DOTTER软件生成点阵图发现,在中间区域存在大量的短片段重复,说明脱水素序列的收缩或扩张主要发生在中间部分。这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沙冬青DHN基因家族的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许洋雷晨佘露露王瑾瑜杨佳慧陆雅宁卢存福陈玉珍
关键词:脱水素沙冬青生物信息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