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瀚锐

作品数:9 被引量:23H指数:4
供职机构: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血管
  • 3篇血栓
  • 3篇溶栓
  • 3篇下肢
  • 2篇动脉硬化
  • 2篇动脉硬化闭塞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生长...
  • 2篇血管再生
  • 2篇深静脉
  • 2篇深静脉血栓
  • 2篇栓塞
  • 2篇下肢动脉
  • 2篇下肢深静脉
  • 2篇下肢深静脉血...
  • 2篇疗效
  • 2篇内皮
  • 2篇内皮生长因子
  • 2篇静脉

机构

  • 7篇佳木斯大学附...
  • 1篇大庆市第四医...

作者

  • 7篇王瀚锐
  • 7篇金松
  • 4篇范东旭
  • 3篇杨婷
  • 3篇孙瑶
  • 2篇刘彦东
  • 2篇王凯峰
  • 1篇窦鹏挥
  • 1篇苏德旺
  • 1篇柯德志
  • 1篇汪宝林
  • 1篇程明勋
  • 1篇薛金枝
  • 1篇刘彦辉

传媒

  • 4篇血管与腔内血...
  • 1篇黑龙江医药科...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腔内治疗急性下肢缺血的研究进展
2020年
急性下肢缺血(ALLI)是指近期(持续时间<14 d)突发肢体血液灌注减少,患者常出现疼痛、无脉、苍白、皮温降低、麻木和运动障碍等症状。目前,ALLI是卫生系统的主要负担也是造成截肢常见原因,因此选择一种适合的血运重建治疗策略,是保留肢体和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随着溶栓治疗和导管技术的进步,腔内治疗已经成为ALLI的一线治疗方法,本研究通过对ALLI的病因、诊断及腔内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战明威张晨光王瀚锐金松
关键词:急性下肢缺血腔内治疗导管溶栓术
经溶栓导管间断局部灌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肺栓塞患者的疗效分析
2020年
目的探讨经溶栓导管间断局部灌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学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42例急性肺栓塞患者。观察术前及术后48h患者的临床指标变化;随访12个月,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肺栓塞及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情况。结果42例患者介入治疗手术均成功。42例患者术前及术后48 h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42例患者无肺栓塞及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情况。结论经溶栓导管间断局部灌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肺栓塞患者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
欧阳鹏王瀚锐王凯峰范东旭金松
关键词:瑞替普酶肺栓塞
Angiojet机械吸栓联合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研究Angiojet机械吸栓联合置管溶栓(CDT)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疗效。方法选取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07月至2019年04月收治的LEDVT患者60例。根据溶栓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情况。术后6个月评估患者静脉通畅情况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患者73.33%;尿激酶用量低于对照组患者,溶栓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静脉通畅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患者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PTS率为3.33%低于对照组患者1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EDVT患者采取Angiojet机械吸栓联合CDT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减少溶栓药物总用量,缩短溶栓及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张晨光王瀚锐杨婷金松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置管溶栓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联合对大鼠后肢动脉硬化闭塞血管再生作用机制的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大鼠后肢动脉硬化闭塞血管再生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后肢动脉硬化闭塞模型60只,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治疗组(NS组)15只,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bFGF组)15只,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VEGF组)15只,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VEGF+bFGF组)15只。NS组、VEGF组分别隔日一次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mL、100μg/LVEGF 1mL;bFGF组隔日一次后肢股内侧多点肌肉注射100μg/L bFGF 1mL;VEGF+bFGF组隔日一次腹腔注射100μg/L LVEGF 1mL+后肢股内侧多点肌肉注射100μg/L bFGF 1mL,共治疗21d。分别于7d、14d、21d观察大鼠后肢缺血情况如:间歇性跛行情况、皮肤颜色改变、皮温改变、足溃疡情况等。继续饲养至3个月后取后肢股内侧部位肌肉组织行免疫组化观察血管数。结果 VEGF+bFGF组微血管密度显著高于bFGF组、VEGF组及NS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可见VEGF与bFGF联合应用可促进后肢动脉硬化闭塞大鼠的血管再生。结论 VEGF联合bFGF能促进大鼠后肢动脉硬化闭塞血管再生,为临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提供新的治疗依据。
金松王瀚锐刘彦东范东旭孙瑶苏德旺柯德志汪宝林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血管再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后肢动脉硬化闭塞血管再生机制的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对大鼠后肢动脉硬化闭塞血管再生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建立后肢动脉硬化闭塞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NS组)、VEGF组、b FGF组及VEGF+b FGF组。NS组、VEGF组隔天于腹腔分别注射生理盐水1 m L、100μg/L rh VEGF 1 m L;b FGF组隔天于后肢股内侧多点肌肉注射100μg/L rhb FGF 1 m L;VEGF+b FGF组隔天于腹腔注射100μg/L rh VEGF 1 m L及于后肢股内侧多点肌肉注射100μg/L rhb FGF 1 m L,共治疗21 d。第30 d时行血管造影检查观察大鼠后肢动脉硬化闭塞血管再生情况;第3个月时,取后肢股内侧肌肉组织分别应用Western blot和RT-PCR法检测其组织中VEGF和b FGF蛋白和m RNA表达水平。结果 1血管造影结果显示,VEGF+b FGF组侧支血管新生条数明显多于b FGF组(P<0.05)、VEGF组(P<0.05)及NS组(P<0.001),b FGF组和VEGF组也明显多于NS组(P<0.05),b FGF组和VEGF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结果均显示,VEGF和b FGF蛋白和m RNA表达在VEGF+b FGF组均明显高于NS组(P<0.001)、VEGF组(P<0.001)和b FGF组(P<0.001);VEGF组和b FGF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和b FGF联合应用能够上调大鼠后肢缺血区组织中VEGF、b FGF的含量,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分化、毛细血管出芽生长,使缺血区血管新生,为外周动脉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方法。
杨婷王凯峰孙瑶刘彦辉王瀚锐范东旭金松窦鹏挥刘彦东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动脉硬化闭塞血管再生
vWF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血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研究von WilleBrand factor(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血中的表达。方法:筛选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2016-11~2017-09收治的下肢DVT患者358例为DVT组,健康自愿者30例为对照组,采集血液标本,以ELISA法测定v WF在血浆中的浓度。结果:试验发现DVT组(58.45±8.48)ng/m L与对照组(53.24±9.95)ng/m L,DVT组数据高于对照组,经t检验得出t=2.293,P=0.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肢DVT急性期患者的血中,v WF浓度升高,表示v WF可能参与DVT急性期的形成过程,v WF介导的血小板黏附的具体机制仍需探索,但不可否认的是,此研究仍为DVT早期应用抗血小板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范东旭薛金枝孙瑶王瀚锐程明勋金松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AngioJet机械吸栓术与导管接触性溶栓术对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疗效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AngioJet机械吸栓术与导管接触性溶栓术(CDT)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64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ngioJet组(接受AngioJet机械吸栓术治疗,n=34)和CDT组(接受CDT治疗,n=30)。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通畅情况,包括术后即时通畅率、术后1个月通畅率、术后6个月通畅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总尿激酶用量。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即时通畅率、术后1个月通畅率、术后6个月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ngioJet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9%(2/34),低于CDT组患者的2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gioJet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CDT组患者,住院费用明显高于CDT组患者,总尿激酶用量明显少于CDT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ngioJet机械吸栓术与CDT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AngioJet机械吸栓术的安全性更高,尿激酶用量更少,术后住院时间更短,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战明威王瀚锐杨婷金松
关键词: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临床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