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亚
- 作品数:4 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化学工程核科学技术更多>>
- 利用PIXE和ICP-AES对蛇纹石原料及中国古代蛇纹石玉器的微量元素分析(英文)被引量:2
- 2016年
- 以蛇纹石这一中国传统的玉材为对象,旨在通过微量元素含量分析来探索古代蛇纹石玉器原料的可能来源。采用无损的外束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技术(PIXE)对来自中国几个典型矿区的蛇纹石样品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同时也采用有损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技术(ICP-AES)对这些蛇纹石样品的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分析方法所获取的蛇纹石微量元素含量趋势具有一致性,说明PIXE无损分析技术可以应用于蛇纹石的微量元素分析研究。讨论了蛇纹石的微量元素含量与地质成因之间的关系,这些蛇纹石的微量元素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可以用来区分不同地质成因的蛇纹石。Ⅰ型地质成因的蛇纹石中微量元素中Ni含量较低,且几乎不含Cr和Co,而Ⅱ型地质成因的蛇纹石中则含有较高微量元素的Cr,Co和Ni。采用PIXE技术分析了来自浙江、江苏、河南、安徽和湖北等省出土的新石器时代至战国时期(4585BC—221BC)14个遗址或墓葬出土的18件蛇纹石玉器的化学成分,通过与两种地质成因类型蛇纹石的微量元素比较分析,初步推测了这些蛇纹石玉器原料的可能来源。以蛇纹石微量元素含量与地质成因类型之间的关系来探索古代蛇纹石玉器玉料可能的来源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 董俊卿王永亚干福熹李青会
- 关键词:PIXE地质成因
- 中国蓝田玉的成分、物相及结构分析被引量:13
- 2011年
- 通过外束质子激发X荧光(protoninduced X-ray emission,PIXE)、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激光拉曼光谱(laser Raman spectroscopy,LRS)等技术对现代陕西蓝田玉进行成分、物相和结构分析,并且计算了部分玉石中主要矿物的含量。结果表明样品可分为两类:第1类主要矿物为蛇纹石,其中大部分样品主要矿物为叶蛇纹石,其拉曼特征峰位于231、373、458、527、648、681和1045cm-1处;另外有1块蓝田玉的主要矿物为利蛇纹石,其拉曼特征峰位于226、344、379、462、623、690、1098cm-1处,这是在蓝田玉中首次发现利蛇纹石。第2类主要矿物为蛇纹石、方解石或斜辉石,并含少量白云石、滑石、透闪石。两类样品的蛇纹石化程度不同。微量元素中,Mn、Zn和Zr的含量较高。这些特征为考古学和文明史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数据资料。
- 王永亚顾冬红干福熹
- 关键词:激光拉曼光谱
- 中国岫岩玉的致色机理及色度学研究被引量:15
- 2012年
- 通过岫岩玉的成分、过渡金属离子的价态及配位状态来研究岫岩玉的致色机理。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ICP-AES)结果显示样品中除了铁和锰,几乎没有其他过渡金属元素。电子顺磁共振谱(EPR)则揭示了位于八面体晶格上的Mn2+和位于四面体和八面体晶格上的Fe3+,而吸收光谱(OAS)则证实了Fe2+和Fe3+的共同存在。分析结果表明Fe2+对岫玉的绿色起主要作用而岫玉的黄色则是由Fe2+和Fe3+的共同作用决定的。此外通过漫反射光谱(DRS)计算出岫玉的色度坐标,对比发现人眼感觉颜色类似的样品其实色度坐标有很大差异。因此可以通过色度坐标来定量区分岫玉颜色的差异,这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经济价值。
- 王永亚干福熹
- 关键词:岫岩玉色度坐标致色机理顺磁共振吸收光谱
- 广西陆川蛇纹石玉的岩相结构及成矿机理被引量:9
- 2012年
- 应用外束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光谱法、X射线衍射、激光拉曼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无损分析技术,对广西陆川蛇纹石玉的成分、物相和结构进行分析。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样品的衍射峰主要位于0.724、0.456、0.362、0.248、0.153和0.150 nm处,表明陆川蛇纹石玉主要矿物成分是蛇纹石,同时伴生方解石矿物与蛇纹石形成穿插交织结构。成矿机理分析表明,陆川蛇纹石玉是由白云质大理岩热液交代作用形成的,和广东的信宜玉均属于富镁碳酸盐型蛇纹石。拉曼光谱显示叶蛇纹石的特征峰位于229、376、457、686和1046 cm-1处,纤蛇纹石的特征峰位于228、345、386、624、690和1102 cm-1处,通过激光拉曼光谱可以快速区分陆川蛇纹石玉中纤蛇纹石和叶蛇纹石两种不同结构的蛇纹石亚种。
- 王永亚干福熹
- 关键词:纤蛇纹石岩相结构X射线衍射法扫描电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