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毅
-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威海市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2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B)联合地塞米松(D)治疗初治、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MM)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①1硼替佐米1.3mg/m2,第1、4、8、11天静脉注射;地塞米松20mg/d,第1、2、4、5,8、9、11、12天,静脉滴入。②其他方法:硼替佐米1.6mg/m2,每周1次,连用4周,每5周为1疗程;地塞米松20mg/d,第1、2、8、9、15、16、22、23天。③于BD方案化疗2个疗程疗效不明显的患者,加用表柔比星10mg/d,第1~4天。化疗同时给予止吐、抑酸、补钙等支持治疗,每例患者至少接受1~6个疗程的治疗。采用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标准评价疗效,按照NCI-CTCAE(第三版)判断不良反应。结果随访至2013年12月30日①初治15例中:完全缓解(CR)者2例,很好部分缓解(VGPR)者5例,部分缓解(PR)者6例,病情进展(PD)者2例,总有效率86.6%;②复发难治10例中:VGPR者4例,PR者4例,PD者2例,总有效率80%。主要不良反应为周围神经炎和血小板减少。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对于初治、复发难治MM,是一种安全可靠,疗效较好的治疗选择。
- 邓秀芝于海英王晓毅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硼替佐米地塞米松
- 血液系统疾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血液系统疾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以便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2年10月威海市立医院血液科收治的48例血液系统疾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患者中共培养出真菌10株,以热带假丝酵母菌为主;48例IFI病例中肺部感染40例,CT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以双肺受累、结节影、团块状高密度影多见;中性粒细胞缺乏、广谱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血液系统疾病基础状态是IFI的危险因素;48例患者中治愈27例,显效10例,总有效率77.1%;死亡7例,病死率14.6%,抗真菌治疗药物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较少。结论血液系统疾病并发IFI以发热为主要表现,感染部位以肺部多见,高分辨率CT能检测到早期典型的病灶,IFI具有多种危险因素,及早发现并及时开始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可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
- 邓秀芝于海英王晓毅
- 关键词:血液系统疾病侵袭性真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