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旭辉

作品数:13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诊治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瘤
  • 2篇诊治分析
  • 2篇手术
  • 2篇小儿
  • 2篇畸形
  • 2篇儿童
  • 2篇肛门
  • 2篇肠梗阻
  • 1篇蛋白
  • 1篇导丝
  • 1篇导丝定位
  • 1篇等离子
  • 1篇新生儿
  • 1篇修补术
  • 1篇颜面
  • 1篇颜面部
  • 1篇颜面部血管瘤
  • 1篇炎性

机构

  • 13篇河南省人民医...
  • 2篇郑州大学
  • 1篇漯河市第五人...

作者

  • 13篇王旭辉
  • 6篇鲍俊涛
  • 6篇孟庆磊
  • 5篇张书峰
  • 5篇王晓晖
  • 4篇朱林超
  • 2篇秦璐莹
  • 2篇孔朝辉
  • 2篇王志霞
  • 1篇田青
  • 1篇刘战丛
  • 1篇王景枝
  • 1篇单磊
  • 1篇雷红召
  • 1篇袁远
  • 1篇孙斌
  • 1篇翟保平
  • 1篇宋玉成
  • 1篇李建民
  • 1篇朱好辉

传媒

  • 4篇医药论坛杂志
  • 3篇广东医学
  • 1篇河南外科学杂...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现代泌尿生殖...
  • 1篇河南医学高等...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脐环内环状切口在脐茸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介绍脐环内环状切口在脐茸切除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脐茸17例,年龄7~26个月。采用自制牵引环牵开脐环,显露脐部病变,于皮肤黏膜交界处环形切开皮肤、皮下,游离出脐茸的蒂部,予以高位缝扎、切断,最后荷包皮内缝合脐环切口。结果所有病例均完整保留脐部形态,平均出院时间为术后2.5d,近期随访效果良好。结论采用脐环内环状切口的脐茸切除术可完整保留脐部形态,手术创伤小,美容效果好。
王旭辉张学东翟保平李建民宋玉成王志霞
关键词:脐茸卵黄管畸形
平阳霉素局部注射与口服普萘洛尔治疗颜面部血管瘤疗效比较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与口服普萘洛尔治疗颜面部血管瘤的疗效。方法选择婴幼儿体表增生期血管瘤患儿共156例,分为两组,平阳霉素组75例,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普萘洛尔组81例,采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两组分别随诊6个月。结果随访1个月,平阳霉素组有效率达26.7%,显著高于普萘洛尔组(6.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随访6个月,平阳霉素组瘤体减少体积( ml)、血管密度减少(n/ cm^2)、有效率、治愈率分别为(6.3±4.2)ml、(4.0 ± 2.3)n/ cm^2、78.6%及70.6%,均显著低于普萘洛尔组的(8.5±3.6)ml、(5.2 ± 2.1)n/ cm^2、95.1%及9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平阳霉素作用快,尤其适合体积较小且表浅的血管瘤,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头面部增生期血管瘤方法简单、疗效可靠、副作用小,可作为婴幼儿血管瘤增生期的临床一线治疗方法。
王晓晖张书峰孟庆磊王旭辉鲍俊涛朱林超
关键词:血管瘤平阳霉素普萘洛尔
腹腔镜辅助下Soave法治疗长段型巨结肠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下Soave法与常规开腹手术治疗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长段型巨结肠患儿40例,随机分为腹腔镜结肠切除组20例,开腹结肠切除术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粘连性肠梗阻、小肠结肠炎)。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比开腹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肠粘连发生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小肠结肠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Soave法是治疗HD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孟庆磊王旭辉朱林超鲍俊涛王晓晖张书峰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腹腔镜开腹手术
老年性急性肠梗阻53例诊治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老年性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特点。方法对1995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53例老年性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过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3例患者中误诊15例,误诊率为28.3%:恶性梗阻28例,占52馏%;并发1种或1种以上合并症38例;死亡3例,占5.7%。结论老年性急性肠梗阻病人以恶性梗阻多见,误诊率高,合并症多见,病死率高,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是治疗的关键。
刘战丛王景枝王旭辉
关键词:老年性急性肠梗阻
改良小儿直肠前庭瘘经肛修补术的应用
2012年
目的介绍自制肛门环状拉钩在小儿后天性直肠前庭瘘经肛修补术的应用经验。方法小儿直肠前庭瘘23例(其中直肠舟状窝瘘18例、直肠阴唇瘘4例、直肠阴道瘘1例),年龄6月~13岁,扩肛后肛门一周缝6~8根牵引线缝合固定于自制肛门环状拉钩上,可充分显露肛管及瘘内口,横梭形切开瘘口黏膜,切除瘘口内黏膜及瘢痕组织,缝闭瘘道,扇形游离瘘口近端黏膜与瘘口远端黏膜对位缝合。结果一期治愈19例,1例术后复发,3例失访,平均出院时间为术后3.5d,随访无肛门狭窄、大便失禁,效果良好。结论应用自制肛门环状拉钩可明显增加肛管、直肠显露,提高疗效。
王旭辉孟庆磊张学东王志霞孙婧
关键词:直肠前庭瘘畸形肛门直肠畸形
内镜引导下导丝定位治疗儿童梨状窝瘘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总结内镜引导下导丝定位治疗儿童梨状窝瘘(CPSF)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31例CPSF患儿,其中14例行内镜引导下导丝定位(导丝定位组),17例行常规梨状窝瘘切除术(常规组),并对其病史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等进行分析。结果导丝定位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等均明显优于常规组。结论内镜引导下导丝定位治疗CPSF技术安全有效,大大降低CPSF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复发率等,可在临床广泛开展。
朱林超王旭辉
关键词:儿童梨状窝瘘内镜引导导丝定位
改良股薄肌移植联合生物反馈对肌源性肛门失禁患儿肛门节制的疗效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改良股薄肌移植肛门外括约肌成形术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肌源性肛门失禁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肛门失禁患儿的临床资料,27例均实施改良股薄肌转移肛门外括约肌成形术,术后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训练进行综合性治疗。结果 27例改良股薄肌转移肛门外括约肌成形术均成功。5例患儿术后出现肛周感染,经清创处理后好转,无移植肌肉坏死。综合治疗后临床评分及肛肠动力学评分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改良股薄肌转移肛门外括约肌成形术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综合性治疗有效改善肛门失禁患儿的肛门节制。
鲍俊涛张书峰王晓晖王旭辉孟庆磊
关键词:股薄肌生物反馈肛门失禁
肾盂血管瘤的诊治及临床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肾盂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9月收治的1例经CT引导下肾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肾盂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行病理免疫组化,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患者穿刺活检病理结果示左肾盂见密集血管腔样结构及少量肾组织,结合免疫组化结果符合血管源性肿瘤特征,倾向毛细血管状血管瘤。定期随访至2022年8月,期间未发现肉眼血尿,实验室检查示尿潜血阴性,尿脱落细胞学未发现肿瘤细胞,影像学检查瘤体无明显增大。结论肾盂血管瘤虽临床罕见但其预后较好,该病需与肾盂癌相鉴别,临床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综合分析其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征,结合CT引导下穿刺活检及定期随访能减少临床上将其误诊为肾盂癌等恶性肿瘤的情况。
王文义董玲芳王旭辉孔朝辉单磊丁德刚孙斌雷红召
关键词:CT引导下穿刺误诊随访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6例诊治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术后炎性肠梗阻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6例经保守治疗梗阻症状均缓解,治疗时间7~19 d,平均14.2 d。无中转手术及死亡病例。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有典型肠梗阻症状,手术操作范围广、腹腔内创面大、伴有腹膜炎者多见,若保守治疗2周无效应考虑手术治疗。
袁远王旭辉张学东
关键词:肠梗阻手术保守治疗
MTA1、MMP-9和TIMP-1蛋白与神经母细胞瘤侵袭转移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MTA1、MMP-9和TIMP-1蛋白与小儿神经母细胞瘤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神经母细胞瘤组织中MTA1、MMP-9、TIMP-1蛋白的表达。结果 56例神经母细胞瘤组织中37例MTA1阳性表达,阳性率为66.1%,MTA1高表达与神经母细胞瘤临床分期和转移关系密切(P<0.05);39例MMP-9蛋白阳性表达,阳性率为69.6%,MMP-9高表达与神经母细胞瘤临床分期和转移关系密切(P<0.05);27例TIMP-1蛋白阳性表达,阳性率为48.2%,TIMP-1低表达与神经母细胞瘤临床分期和转移关系密切(P<0.05);神经母细胞瘤组织中MMP-9,TIMP-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MTA1、MMP-9和TIMP-1蛋白表达与神经母细胞瘤恶性程度、转移和预后关系密切,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并有望为肿瘤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鲍俊涛张书峰秦璐莹王晓晖王旭辉孟庆磊
关键词:小儿神经母细胞瘤MTA1蛋白MMP-9蛋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