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忠杰

作品数:45 被引量:420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农业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8篇建筑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 3篇农业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4篇园林
  • 22篇风景园林
  • 19篇城市
  • 9篇生态
  • 8篇公园
  • 7篇绿地
  • 7篇景观
  • 5篇公园城市
  • 4篇绿地系统
  • 4篇风景
  • 3篇园林规划
  • 3篇整治
  • 3篇生态修复
  • 3篇旅游
  • 3篇绿化
  • 3篇规划建设
  • 3篇海岸
  • 3篇海岸带
  • 3篇城市绿地
  • 2篇新区

机构

  • 45篇中国城市规划...
  • 9篇北京林业大学
  • 7篇同济大学
  • 1篇北京农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新疆生产建设...
  • 1篇中国电建集团...
  • 1篇《建设科技》
  • 1篇北京市园林古...

作者

  • 45篇王忠杰
  • 12篇吴岩
  • 4篇白杨
  • 4篇束晨阳
  • 4篇顾晨洁
  • 3篇王忠君
  • 3篇刘宁京
  • 3篇吴雯
  • 2篇邓武功
  • 2篇刘冬梅
  • 2篇梁庄
  • 2篇刘泉
  • 2篇周曦
  • 2篇马浩然
  • 2篇于涵
  • 2篇王剑
  • 1篇周乐
  • 1篇牛铜钢
  • 1篇杨玲
  • 1篇赵廷宁

传媒

  • 16篇中国园林
  • 5篇风景园林
  • 4篇城市规划
  • 2篇中外建筑
  • 2篇海洋开发与管...
  • 2篇先锋
  • 2篇建设科技
  • 2篇城乡规划
  • 1篇中国勘察设计
  • 1篇工程建设标准...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园林
  • 1篇中国城市林业
  • 1篇自然保护地

年份

  • 1篇2025
  • 5篇2024
  • 4篇2023
  • 5篇2022
  • 6篇2021
  • 7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制度演变背景下的公园城市建设策略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制度演变视角,厘清高速城镇化阶段和城镇化发展中后期阶段中国城市公园绿地的建设路径,分析当前公园绿地建设的可行模式,以助力公园城市建设。[方法]通过文献调查、历史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梳理了高速城镇化阶段的以地融资路径和城镇化发展中后期阶段的专项债融资路径的制度演变及公园绿地建设特点,并以2015—2020年成都市有关公园绿地建设专项债的发行文件为例,分析以地融资路径和专项债融资路径下公园绿地的建设差异及公园城市理念的适应性,分析公园城市理念下“场景营城、五态协同”策略与专项债融资路径的关系。[结果]1)以地融资路径与高速城镇化阶段相适应,保障了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和地方政府对城市建设的主导权,城市公园绿地随之高速增长。2)专项债融资路径是中央应对城镇化发展中后期的制度设计,本质上反映了对既有的、相对粗放的土地开发方式的认知深化,要求以更加精细化的模式对土地开发的长期经济效益进行预先安排和评估。3)专项债融资路径对公园绿地建设提出“项目自身平衡、长期多元偿债、项目捆绑实施、土地溢价偿债”的内在要求。4)公园城市建设理念要求进一步优化土地开发模式,提升城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水平,增强城市的区域竞争能力,与专项债融资路径需要核算长期收支平衡的思路高度匹配。5)“场景营城、五态协同”策略将公园绿地从城市建设的配套基础设施转变为城市发展的绿色触媒,进一步释放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论]公园城市理念及建设策略推动了公园绿地在生态、形态、仪态、业态和活态方面的转变,提升了自身“造血”能力,带动了周边区域的发展与融合,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游憩需求,实现了生态价值的转化,适应当�
李云超李雄吴岩王忠杰
关键词:风景园林城市公园绿地公园城市
城市商业性道路景观环境规划初探--以昌吉市延安北路景观环境整治规划为例
城市商业性道路因其兼有交通与商业的双重功能,而呈现出不同于一般道路的交通、用地、空间特点,并且对环境与景观的要求较高。文章通过昌吉市延安北路景观环境整治的规划实践,从交通系统改善、开放空间塑造、道路界面提升、夜景照明优化...
陈新梁庄刘嘉王忠杰
重视城市生态完整性加强城市生态修复规划编制的科学化与系统性被引量:1
2022年
城市生态修复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指出了城市修复规划工作程序中的重点环节,强调重视生态评估结果、合理确定目标和统筹协调有序规划的重要性。针对规划的主要内容,提出城市绿地、山体、水体及棕地的生态修复措施应加强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考量。强调了城市生态修复规划应以城市生态功能的完整性恢复为目标,努力达到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同时也指出城市生态修复规划的顺利实施应有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政策与规范提供保障。
王忠杰
关键词:生态完整性生态文明生态评估
低碳视角下城市绿地可再生能源应用路径
2025年
【目的】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城市绿地中的应用,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与低碳转型的重要途径。然而,现有理论缺乏对空间尺度应用的深入探讨,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构建系统性的应用路径对于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城市绿地中的高效存续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梳理可再生能源与景观交叉领域的相关研究,鉴于现有实践主要集中于城市公园,则以33个公园实践项目为案例进行分析,识别出可再生能源在城市绿地应用的关键路径。【结果】1)筛选出适配不同自然资源条件与绿地需求的可再生能源;2)实现能源设施与景观环境的有机融合;3)根据不同场景采取适应性的能源应用与管理策略。【结论】为城市绿地的能源降碳减排提供实用的解决方案,同时也从细分领域为应对城市能源转型和全球气候变化挑战提供了有益参考。
王凯伦牛铜钢刘恋王忠杰
关键词:低碳能源风景园林
“公园城市”的理念内涵和实践路径研究被引量:173
2018年
"公园城市"理念体现了"生态文明"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反映了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和路径亟待转变。通过梳理"公园-城市"关系的发展演变,提出"公园城市"是当前新时代"公园-城市"关系发展演变的必然阶段,是一种新的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理念和理想城市建构模式;并与相关概念进行辨析,提出"公园城市"理念"以人为本、生态筑基、城乡并举、美丽引领、多元共生"五方面典型特征和与之对应的实践路径。
吴岩王忠杰束晨阳刘冬梅郝钰
关键词:风景园林公园城市人居环境
公园城市理念内涵及天府新区规划建设建议被引量:10
2018年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府新区时强调:天府新区一定要规划好建设好,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公园城市”理念一经提出,在行业内外乃至全国范围内被广泛热议,从理论和实践的不同方面对公园城市理念内涵和实施路径进行理解和阐发。建设公园城市,为我国城市化的转型发展提供示范样板,无疑成为天府新区规划建设的重要历史使命。公园城市理念的提出,一方面体现了“生态文明”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吴岩王忠杰王天志
关键词:公园天府生态价值经济高地
城市高压输电走廊线下空间作为游憩绿地利用的安全性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高压输电走廊线下空间在城市内大量存在,按照现行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中的规定,一般应作为防护绿地规划建设。但在现实中存在大量将其利用为游憩绿地使用的情况,其安全性受到公众质疑。利用电力行业和医学相关研究数据,对城市高压输电走廊线下空间游憩利用的安全性开展深入研究,综合得出将110和220kV高压输电走廊线下空间作为游憩绿地利用,其安全性可以得到保证。并基于安全利用的前提,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角度提出了相关设计原则和策略。
李云超吴岩吴岩王忠杰
关键词:风景园林安全性
城市生态修复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7年
十八大、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用"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破解"城市病",城市生态修复成为生态文明导向下的新型城市建设方式,其概念、对象、尺度等有所变化。本文研究了城市生态修复在国内外发展的历程,梳理了城市生态修复的概念,综述了相关研究热点和进展,目的是认识到在新形势下开展城市生态修复工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理解其概念、发展史和理论传承,思考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下一步全面、系统地开展我国城市生态修复工作提供参考。
顾晨洁王忠杰李海涛宋春丽聂竹君
关键词:城市生态系统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的新形势与变革趋向探讨被引量:3
2022年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是管理的重要抓手,在当前自然保护地体系改革的新时期,风景名胜区面临新的形势要求,为进一步管理好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导向亟须明确。基于风景名胜区的突出特色、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核心要求,融合新时代发展形势,认为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未来在延续综合性规划特点的基础上,应深化生态保护内容,强化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加强人为活动管控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重视其范围研究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精准空间落位以纳入“一张图”管理,精简实施性弱的内容并突出规划管理重点,捋顺重大建设工程项目与总体规划的关系以契合发展实际。以此期望今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能够守正创新,更加符合时代要求,更加适应实际需求。
刘红纯邓武功王忠杰陆地
关键词:风景园林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地文化自信生态保护
中国自然保护地规划研究回顾与展望——基于研究层次的视角被引量:11
2021年
多年来,中国形成了部门主导、分类管理的自然保护地治理模式。不同部门背景的研究机构和学者基于部门、行业和专业的视角开展了各具特色的规划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个自然保护地和区域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体例研究、单个自然保护地规划专项研究,以及自然保护地规划体系研究3个层次。总体而言,中国自然保护地规划研究呈现出了将实践研究作为主导研究方式;开展了大量针对国外的案例研究;拓展了多元的规划技术研究;支撑了标准规范的制定等特点。建议近期我国自然保护地规划研究应聚焦符合中国国情的自然保护地规划体系研究、国土空间规划与自然保护地规划衔接研究、自然保护地社区可持续发展规划研究、结合实践的规划编制过程和公众参与研究,以及支撑规划与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研究5个研究重点。
于涵王忠杰蔺宇晴王笑时
关键词:风景园林自然保护地国家公园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