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王志德

王志德

作品数:18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淮海工学院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哲学宗教
  • 5篇文学
  • 4篇文化科学
  • 2篇艺术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4篇审美
  • 4篇美学
  • 3篇艺术
  • 3篇苏珊·朗格
  • 3篇美学思想
  • 2篇艺术哲学
  • 2篇渊源
  • 2篇哲学
  • 2篇整体论
  • 2篇文化
  • 2篇理论渊源
  • 2篇后现代
  • 1篇代文
  • 1篇当代教育
  • 1篇断想
  • 1篇多德
  • 1篇新诗
  • 1篇形而上学
  • 1篇形象化
  • 1篇虚假

机构

  • 17篇淮海工学院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江苏省社会科...

作者

  • 17篇王志德
  • 1篇严军
  • 1篇于文杰

传媒

  • 2篇江南论坛
  • 2篇求索
  • 1篇江苏高教
  • 1篇作家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芒种
  • 1篇淮阴师范学院...
  • 1篇长沙大学学报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连云港师范高...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艺术百家
  • 1篇江苏海洋大学...
  • 1篇长春工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刘姥姥与桑丘形象的异中之同被引量:1
2001年
刘姥与桑丘 ,一个是生活在十八世纪的中国 ,一个生活在十七世纪的西班牙 ,在这不同的时域之中 ,两人聚集着人类相同的文化精神。他们都带有农民自私狭隘的特点 ,尽管在现实中饱尝屈辱 ,但仍有一种自尊豁达的处世态度 ,并于其中闪现了劳动人民优秀的品质风格 ,在艺术表现上 ,让姥姥与桑丘具有了强烈的陪衬作用 ,实现了其他人物的风貌与性格。两人同时也包含了深刻的美学意义 ,在可笑的喜剧场面之中 。
王志德
关键词:刘姥姥文化内涵艺术表现美学意义《红楼梦》《堂·吉诃德》
科学理论传达物的形象化与审美观照
2008年
科学的理论从抽象的性质到传达形式的转换,必须首先构建某种可以称之为传达物的东西,以某种语言代码或模型去传达这个理论或者对这个理论进行编码。一切外在化传达相对于抽象与思维来说都是形象化的陈述,即便用的是最抽象的符号公式。后者相对与前者来说,也是一种抽象的具体,它是理论的传达存在。作为科学理论的传达物也同样应具有审美诉求。
王志德
关键词:审美属性
苏珊·朗格美学思想与怀特海整体论之理论渊源
2012年
怀特海的过程哲学是建立在对现代性的深层反思基础之上,是对世界根本性追问中的整体性观照。他认为,一种内容只有作为整体的一个因素,才有其存在的理由。因而,不论对各个部分的细节描述和分析如何必要,但各个部分在整体中只享有其某种特定性,而这种特定意义是为整体所存在的。经验事态的审美价值是首要问题,道德价值的功能在于提高经验的审美价值。在怀特海整体论过程哲学的影响下,苏珊·朗格为美学研究置换了新的哲学基础。朗格的观点是,艺术品是一个各个部分都密切关联的有机整体,艺术所传达的意蕴,只能通过对整体意义以及整个结构的关系来理解。
王志德
关键词:苏珊·朗格理论渊源
文化整体观下的艺术哲学——苏珊·朗格美学思想新探被引量:4
2012年
苏珊·朗格真正的美学理论基石是现代文化整体观。她师承美学大师怀特海与卡西尔的符号论和文化整体观哲学理念,借鉴审美心理学、形式主义、表现主义等美学研究成果,对艺术哲学进行了一次深层次的综合探讨。在西方美学多元发展的态势下,朗格的艺术哲学整体观,为现代美学研究整合出一条全新的发展路径。
王志德
关键词:苏珊·朗格符号论美学
科学研究中形象化机制的审美因素
2011年
自鲍姆嘉通以来,美学大师们一致认为,形象或形象性是审美的理论前提,科学理论是抽象的,不可形象化。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对象化理论则认为,对于缺乏一定科学常识的人来说,自然界是其外在的陌生的对象,主体的本质力量的发展还没有与客体的存在确立一种肯定的方式,作为科学研究与创造过程中的科学家的审美观照也就不可能为他者所承认。事实上,许多科学家为了解释经验数据和现象的功能,在其理论假设与陈述中就构成了可形象化的结构或机制,并且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科学家在寻真求美中获得了人生的解放与自由。
王志德
关键词:审美因素
美育将走在当代教育的前台
2001年
王志德
关键词:审美教育教育文化
自然科学美之解读
2002年
现代美学研究 ,以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作为坐标系 ,在试图探索美的本质时 ,往往忽略或排斥自然科学美的存在 ,使美成为一种残缺。而自然科学家以美求真 ,以其独特的思维方法 ,显现出涵盖于事物内部结构及其联系的美 ,为美学大厦的最终构建 ,竖起了一根有力的支柱。
王志德
关键词:美学自然科学
整体性是文学创作的一个基本诉求
2012年
处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的文学,在反抗现代性的同时又延续了现代性。文学作品所要求的整体性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个完整的故事,完整的故事固然符合我们想象的心理,但它没有将内在的不易窥见的隐含显现给我们。在有机整合的作品里,事件的连续性已被解构。
王志德
关键词:文学创作结构主义后现代文化语境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
从定义与参照系的关系看文化同一性的虚假性
2002年
文化现代性的同一性与差异性是一对相背互补的哲学范畴 ,差异性是绝对的 ,同一性是相对的。文章试图以这一原理 ,凭借定义与参照系的学理研究 。
王志德于文杰
关键词:参照系文化同一性虚假性
苏珊·朗格美学思想与卡西尔文化哲学整体观之理论渊源被引量:2
2013年
半个多世纪以来,有关苏珊·朗格符号论美学的研究似乎已经结题。但以往研究的聚焦点往往放在符号论这个核心概念上,并一致认为卡西尔的符号论是苏珊·朗格艺术哲学构建的哲学基石。其实卡西尔的符号论只是苏珊·朗格艺术哲学体系展开的关键词,而苏珊·朗格真正的艺术哲学基石则是卡西尔的现代文化整体观。苏珊·朗格师承美学大师卡西尔的文化整体观哲学理念,对艺术哲学进行了一次深层次的综合探讨,为现代美学研究昭示出一条全新的发展路径。
王志德
关键词:苏珊·朗格艺术哲学卡西尔美学思想理论渊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