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华
- 作品数:21 被引量:81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市闸北区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雷氏丹参片对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影响被引量:8
- 2005年
- 王志华黄姝芬
- 关键词:丹参高血压病血管内皮
- 《中国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对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影响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比较2008年和2011年上海市闸北区临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病因和治疗情况的变化。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查2008年出院的CHF患者106例和2011年出院的CHF患者99例。结果:CHF的病因均以缺血性心脏病为主,2011年根据指南要求进行规范治疗的比例较2008年提高。结论 :根据心力衰竭指南进行治疗取得很大进步,但仍有明显的差距。
- 李建华王志华黄佐
-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药物疗法
- 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的变化
- 2001年
- 王志华王春梅
- 关键词: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葡萄糖氧化酶法胰岛素敏感指数
- 动态血压监测对非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预测价值
- 2005年
-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高血压病(EH)患者动态血压监测对尿微量白蛋白的预测价值。方法:84例EH患者分别按诊所血压值、24小时动态血压值分组,测定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排泌量。结果:按诊所血压(140/90mmHg)分组时,两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泌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按动态血压分组(130/80mmHg)时两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泌量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多变量相关分析显示尿微量白蛋白值与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均呈显著的正相关(P均<0.01),而与诊所血压值相关性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MSBP、nDBP是尿微量白蛋白独立的预测因子。结论:对非糖尿病的EH患者,动态血压监测对尿微量白蛋白有预测价值。
- 金燕钱惟成孟庆智王志华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尿微量白蛋白动态血压监测
- 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影响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43例冠心病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同时长期应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应用无创伤性高分辨率超声技术,利用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来评价血管内皮功能,与基础治疗组对比。结果长期应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的患者,肱动脉直径和血流量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增加。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可改善损伤的血管内皮功能。
- 王志华黄姝芬
- 关键词:复方丹参滴丸冠心病内皮功能高频超声检查
-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35例
-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35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所有患者均应用(1)普伐它汀钠片20mg/晚,并长期服用;(2)福辛普利片10mg,每日1次口服,如发生不能耐受的咳嗽则换用氯沙坦5...
- 王志华
- 文献传递
- 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影响
-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43例冠心病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同时长期应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应用无创伤性高分辨率超声技术,利用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来评价血管内皮功能,与基础治...
- 王志华黄姝芬
- 关键词:复方丹参滴丸冠心病血管内皮功能血流量
- 文献传递
- 全科团队对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体重管理效果观察被引量:9
- 2014年
- 将108例社区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随访组54例,按传统模式管理随访;全科团队疾病管理组54例,由全科团队统一管理,根据体重调整利尿剂.随访管理1年后,两组全年因心衰发作急诊或住院共126例次,常规组为76例次,团队组为50例次,团队组再入院、心衰发作率均低于常规组,服用利尿剂比例高于常规组(均P<0.01);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全科团队对社区慢性心衰患者进行体重管理可显著降低心衰发作、再入院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李建华罗维王志华
- 关键词:疾病管理心力衰竭
- 倍他乐克对接受卡托普利治疗的充血性心衰病人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对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人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方法:对比应用卡托普利治疗组(A组)与卡托普利合用倍他乐克治疗组(B组)的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结果:A组血管紧张素Ⅱ升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提示β受体阻滞剂降低CHF病人的血管紧张素Ⅱ升高的发生率,是其降低CHF病人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 王志华
- 关键词: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倍他乐克
- 择期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对Q波型急性心肌梗死存活心肌及左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 探讨择期冠状动脉 (冠脉 )内支架置入术对Q波型急性心肌梗死 (AMI)存活心肌及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32例Q波型AMI患者在接受择期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前后分别行硝酸酯类药物介入99TcmMIBISPECT显像及核素心室显像 ,比较手术前后存活心肌及左心功能的变化。结果 (1 )术前灌注异常的心肌节段为 2 1 2个 ,术后减少到 1 0 8个 ,平均得分分别为 1 6 1± 3 9和 8 3±1 4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术后共有 1 0 4个心肌节段得到完全改善 (49 4 %) ,术前 89个不可逆性缺损节段在术后有 4 1个得到改善 (46 1 %)。 (2 )手术前后左室射血分数 (LVEF)分别为 4 0± 6和 4 9±7;左室高峰充盈率 (PFR)分别为 3 5± 0 6和 2 3± 0 4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择期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可明显改善Q波型AMI患者存活心肌并能提高其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
- 孟庆智徐家麒王娟钱惟成王志华
- 关键词:Q波择期存活心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冠脉内支架置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