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兴
- 作品数:4 被引量:82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准南水磨沟侏罗系喀拉扎组冲积扇沉积模式被引量:18
- 2014年
- 准噶尔盆地南缘水磨沟侏罗系喀拉扎组的沉积相类型尚不明朗,不同相带的岩相组合及具体沉积作用尚不清楚.在详细的实测剖面与露头观察描述的基础上,运用沉积学原理对水磨沟剖面中喀拉扎组地层由下至上岩相分异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后认为:1)准噶尔盆地南缘水磨沟剖面喀拉扎组为碎屑流与辫状河混合型冲积扇沉积,其主要建设性作用为重力流沉积作用与牵引流沉积作用;2)依据不同沉积作用所在的主要位置将冲积扇分为扇根、扇中和扇端3个亚相,扇根以碎屑流沉积作用为主,扇中以砂、砾混合质辫状河沉积作用为主,扇端以砂质辫状河沉积作用为主;3)喀拉扎组的岩相类型包括7种,剖面上部70m厚沉积以Gms为主,中部48m厚沉积以Gm与St,Sp,Sh组合为主,下部240m以St,Sp与Sh组合为主;4)造成喀拉扎组地层沉积序列向上变粗的本质原因为沉积物堆积速率大于盆地沉降速率,冲积扇沉积体不断向前堆积使近端相叠置在远端相之上.
- 单新于兴河李胜利李顺利谭程鹏李文王志兴
- 关键词:岩相准噶尔盆地冲积扇
- 环境敏感粒度组分在识别三角洲朵叶期次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4年
- 以内蒙古黄旗海属内陆断陷型湖盆中面积最大且朵叶期次明显的大河湾三角洲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集的109个样品粒度特征分析,结合近200 a来该地区的水文资料,提取并对比环境敏感粒度组分,分析大河湾三角洲不同朵叶形成的水动力条件和沉积相带的异同,确定不同朵叶之间的叠置关系,从而识别出大河湾三角洲的发育期次。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野外探槽岩相沉积特征、粒度特征,结合地形坡度变化,研究不同期次朵叶顺物源方向上的沉积构型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大河湾三角洲经历了3次显著不同的水运力环境,形成了3期不同的朵叶,各朵叶在平面形态及沉积序列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其中以第1期水动力最稳定,形成的朵叶分布范围最广,面积最大;第2期水动力不稳定,朵叶最不发育;第3期水动力渐弱,以发育多个摆动强烈向前叠置的朵叶为特征。
- 李明涛于兴河李顺利谭程鹏王建忠单新王志兴李文
- 辫状河—曲流河转换模式探讨——以准噶尔盆地南缘头屯河组露头为例被引量:62
- 2014年
- 为探讨辫状河向曲流河转换的模式,以准噶尔盆地南缘头屯河剖面中侏罗统头屯河组为例,在层序地层学与沉积学的理论指导下,在层序划分与河流成因岩相类型确定的基础上,通过野外露头实测、剖面精细解剖及沉积观察描述,对头屯河组辫状河—曲流河(辫—曲)转换进行成因分析与特征总结,明确了辫—曲转换的控制因素,再现了辫—曲转换的沉积背景。研究表明:基准面旋回、物源供给、地形坡度及古气候4个方面控制着头屯河组辫—曲转换的过程。随着基准面的逐渐升高,物源供给的减弱,地形坡度的减缓,古气候环境炎热干旱,头屯河组逐渐由辫状河向曲流河转换。最终由头屯河组野外露头垂向序列,建立了辫—曲转换的局部沉积构型模式和区域沉积演化模式。
- 谭程鹏于兴河李胜利李顺利陈彬滔单新王志兴
- 关键词:头屯河组准噶尔盆地
- 潮汕地区全新世障壁海岸三角洲沉积演化与砂体展布被引量:6
- 2015年
- 全新世我国华南沿海广泛发育障壁海岸,此环境下发育独特的障壁海岸三角洲沉积。基于对潮汕地区的现代地质考察,并总结前人的研究认识,得出该地区韩江三角洲形成演化的主要控制因素为海平面变化、障壁—潟湖体系、河流搬运能力;明确了不同时期三角洲演化的特征及砂体的展布规律;然后,结合螺河三角洲和万宁小海的发育特点,划分出障壁海岸三角洲演化的三大阶段,即形成期:障壁—潟湖体系形成,潟湖内开始形成三角洲;发展期:潟湖内水体稳定,三角洲前积较快,障壁沙坝向海迁移;改造期:潟湖逐渐消失,沉积物开始在障壁沙坝外侧沉积,三角洲向海推进;最后,建立了潮汕地区早期潟湖内河流作用为主、后期障壁外多种动力共同作用下的障壁海岸三角洲的沉积模式。
- 李晓路于兴河谭程鹏杜永慧单新王志兴
- 关键词:砂体展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