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德志

作品数:9 被引量:76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5篇泌阳凹陷
  • 5篇凹陷
  • 3篇地震采集
  • 3篇三维地震
  • 3篇勘探
  • 2篇地震勘探
  • 2篇地震资料
  • 1篇地震
  • 1篇地震采集技术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地震地质条件
  • 1篇地震观测系统
  • 1篇地震数据
  • 1篇地震数据处理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条件
  • 1篇动校正
  • 1篇陡坡
  • 1篇陡坡带
  • 1篇多次波

机构

  • 7篇中国石油化工...
  • 7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河南石油勘查...
  • 1篇河南油田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9篇王德志
  • 5篇贾烈明
  • 3篇刘学伟
  • 3篇尹军杰
  • 2篇梁运基
  • 2篇刘天佑
  • 1篇江春明
  • 1篇马义忠
  • 1篇王帮助
  • 1篇邱荣华
  • 1篇吴小羊
  • 1篇李桂林
  • 1篇李锋
  • 1篇张宏
  • 1篇肖都建
  • 1篇雷勋毅
  • 1篇孙耀华
  • 1篇魏伟

传媒

  • 3篇石油地球物理...
  • 2篇石油物探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河南石油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4
  • 2篇200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三维地震一体化勘探技术研究及其在泌阳凹陷的应用被引量:3
2007年
针对以往三维地震勘探中普遍存在的采集、处理和解释3个环节衔接不紧、相互脱节的问题,提出三维地震一体化勘探技术方法,即以模型化的观测系统设计、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和三维可视化解释为技术支撑,采集、处理、解释和综合地质研究几个技术环节互为依托,相互渗透、融合,提高三维地震的总体勘探精度。这套技术方法在泌阳凹陷二次三维地震勘探多个区块的应用均取得良好的勘探效果。
张宏邱荣华孙耀华李锋马义忠王德志
关键词:三维地震勘探泌阳凹陷
正演模拟技术在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三维地震采集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03年
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包括南缘高陡断裂面及上、下盘地层,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属于勘探困难区。以往的地震剖面品质差,反映的断裂带残缺不全、面貌不清。要清晰成像断裂带内幕,地震采集方法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基础环节。针对以往地震勘探存在问题,根据已知资料建立地质模型,通过正演模拟研究了南部陡坡带的地震反射特征,设计了与地下地质情况及处理技术相适应三维地震观测系统,在采集中应用后,地震剖面的信噪比与分辨率明显提高,断裂带南北分界面位置、断裂带内幕反射清晰,断裂带与下降盘沉积地层的分布、构造形态及接触关系清楚。
王德志贾烈明刘学伟尹军杰
关键词:泌阳凹陷正演模拟三维地震采集
基于地震数据处理的三维地震观测系统设计——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三维地震观测系统设计实例被引量:13
2004年
为查明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内边界大断裂的位置及断裂带的内幕结构,本文针对该区的地震地质条件,从静校正、速度分析、三维DMO和偏移等四项关键处理环节对原始地震数据的要求出发,设计了三维地震观测系统。在权衡各项处理要求和工作效率情况下,确定了每一排列片线数、满覆盖测线长度、面元尺度、纵横向覆盖次数及排列类型。应用结果表明,采用上述观测方法所获得的地震资料质量较原资料有明显的改善,断裂位置成像清晰,目的层及其以上各反射层特征清晰可靠,分辨率和信噪比均有提高,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刘学伟尹军杰王德志贾烈明
关键词:三维地震观测系统陡坡带地震数据处理泌阳凹陷静校正地震资料
三维井地联合Walkaway VSP技术及其在泌阳凹陷的应用被引量:14
2007年
介绍了一种新的地震勘探技术——三维井地联合Walkaway VSP技术,该技术将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和VSP技术有机结合,实现了地面三维地震采集和井下VSP技术联合同步采集,发挥了两种技术的优势,弥补了各自的不足,可应用于油气藏的精细勘探和开发。简述了三维井地联合Walkaway VSP技术野外资料的联合采集,分析对比了Walkaway VSP技术与常规VSP技术、地面三维地震的特点,探讨了利用三维井地联合Walkaway VSP技术进行资料处理、联合精细解释的方法,并以泌阳凹陷赵51井区为例对取得的资料进行了精细的联合解释。该方法可提高地震剖面的分辨率、解释精度和标定精度,为落实构造、发现新的圈闭和确定油藏类型以及进行油藏描述、油气勘探开发评价等提供可靠的依据。
王德志刘天佑肖都建
关键词:VSP泌阳凹陷
三江盆地地震地质条件及采集技术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位于中国东北境内的三江盆地,环境与气候十分恶劣,勘探程度低,地震地质条件复杂,以往采集的地震资料品质较差。为整体了解盆地结构,进一步评价盆地含油气情况,在分析三江盆地地震地质条件和以往资料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多类型的表层结构、强屏蔽界面、低信噪比资料、复杂构造成像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理论论证和地震采集技术研究。发现:①首先须做好低、降速带的调查及激发井深、岩性、药量的试验,以保证药柱在高速层顶面以下激发;②该区进行地震采集时,炮检距不宜过大;③须使地震波有足够的高频成分,以获取散射波。通过研究,解决了地震勘探采集中的难点,提高了地震资料单炮记录的品质,获得了浅、中、深地层成像清晰的地震剖面,取得了明显的地质效果。
王德志贾烈明
关键词:三江盆地地震地质条件地震采集技术复杂构造成像
渐变观测系统的设计原则及其应用被引量:4
2004年
本文根据塔里木盆地孔雀河地区的复杂构造特点,提出了一种渐变观测系统的设计思路——根据工区地质构造变化趋势和目的层埋深变化情况逐点、逐段设计采集参数(最大炮检距、道距、组合基距、覆盖次数等),其中最大炮检距的选择考虑了动校正拉伸、速度分析精度、有效波和干扰波分离、反射系数稳定、有效压制多次波等因素,所设计的渐变观测系统能满足不同层次物理点位的动校正拉伸、速度分析精度和反射系数的要求。南北向和东西向地震测线采用不同的排列方式。在该区采用渐变观测系统所采集的单炮地震记录品质稳定,信噪比高,浅层多次波、折射波等干扰波减弱,较好地解决了资料处理中的速度分析、动校正拉伸、静校正、叠加及偏移成像问题,取得了明显效果。
李桂林梁运基王德志江春明雷勋毅苏婧
关键词:动校正多次波炮检距干扰波大炮
二维菲涅耳带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研究被引量:12
2008年
大量研究证明CRS叠加能提高地震勘探的信噪比,但是能否提高分辨率的关键在于如何确定CRS叠加孔径.本文详细探讨了地震波反射过程中菲涅耳带的特征,认为起伏地形下菲涅耳带可以采用椭圆予以近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通过菲涅耳带来确定CRS叠加孔径的方法,并应用于泌阳凹陷陡坡带的地震剖面.结果表明,由于菲涅耳带确定的叠加范围使地震信号的能量达到最佳,相对于CMP叠加,菲涅耳带CRS叠加同时提高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特别显示了中深部较弱的地震信息,而常规的CRS叠加则只在于提高资料的信噪比和改善浅部的地震信息.
吴小羊刘天佑魏伟王德志梁运基
关键词:菲涅耳带CRS叠加分辨率泌阳凹陷
基于勘探目标的观测系统设计被引量:9
2006年
为整体解剖南襄盆地的构造特征和构造发育史,在该盆地部署了三条基干大剖面。由于基干大剖面跨越不同的构造单元,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多变,采用单一的观测系统难以完成地震勘探任务。文中基于勘探目标进行观测系统设计,充分利用盆地内局部区块现有的地质、地震资料,进行勘探目标和深、浅层地震、地质条件分析。通过对不同勘探目标的分析,建立不同的地质模型,有针对性地开展方法论证,充分考虑各构造单元之间地震、地质条件变化,把地质任务按区段细化,把深、浅层地震、地质条件进行分类统计,针对勘探目标逐线、逐段优化设计观测系统和采集参数,并处理好不同观测系统之间的衔接关系,实现了排列长度、覆盖次数的渐变过渡,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节约了勘探成本。
王德志贾烈明王帮助尹军杰刘学伟
关键词:勘探目标
沙漠地区地震采集避高就低方法探讨被引量:11
2003年
沙漠地区地表是起伏连绵的沙丘,在沙丘的高部位,疏松干燥沙层(低降速带)的厚度可达几十米至上百米,而在2个沙丘之间的谷状地带低降速带的厚度一般只有几米。随着低降速带厚度增大,地震采集的激发条件和接收条件也随之变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地震资料信噪比的提高。地震采集施工过程中,根据沙丘分布情况,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将部分激发点和接收点设置到沙漠的较低洼部位,避开较厚的低降速带,即避高就低,能有效改善激发和接收条件,取得更好的地震勘探地质效果。通过实际资料来说明高大沙丘对地震资料品质的影响,并从理论上探讨如何根据勘探目的层参数和勘探精度要求来规范避高就低方案。
王德志贾烈明
关键词:沙漠地区地震采集地震资料信噪比地震勘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