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髋关节
  • 3篇脱位
  • 3篇关节
  • 2篇再脱位
  • 2篇髋关节脱位
  • 2篇关节脱位
  • 1篇导板
  • 1篇置换术
  • 1篇手术
  • 1篇术后
  • 1篇术后再脱位
  • 1篇切除
  • 1篇切除后
  • 1篇全髋
  • 1篇全髋关节
  • 1篇全髋关节置换
  • 1篇全髋关节置换...
  • 1篇缺损
  • 1篇自体
  • 1篇自体腓骨

机构

  • 4篇南通瑞慈医院
  • 2篇新乡医学院第...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作者

  • 4篇王彭
  • 3篇吕洪海
  • 1篇张敏
  • 1篇郭兰青
  • 1篇薛克修
  • 1篇杜智军
  • 1篇严亮
  • 1篇周海斌

传媒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骨伤
  • 1篇医学信息(手...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3D打印导板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8
2020年
目的:探讨3D打印导板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25例,男4例,女21例;年龄40~75岁;CroweⅡ型5例,CroweⅢ型14例,CroweⅣ型6例。应用3D打印术中导板组12例,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13例,两组均为同一手术组医师完成。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引流及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患侧和健侧髋臼外展角、前倾角,旋转中心至坐骨结节连线垂直距离。结果:25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3D打印导板组相对传统手术组手术时间短、术中术后出血量少、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高(P<0.05)。3D打印导板组臼杯位置(旋转中心距坐骨结节连线距离、前倾角、外展角)与健侧髋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手术组患侧旋转中心距坐骨结节连线距离、前倾角与健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展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7),两组均无术后感染和假体松动。结论:3D打印术中导板技术对于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个体化、精准化,有应用前景的技术。
严亮严亮王彭
Salter手术后髋关节再脱位的原因分析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通过对临床Salter手术失败病例的分析,寻找手术失败原因。[方法]通过对本院5例Salter手术失败病例再手术,手术中发现问题,并按照问题的原因进行总结,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结果]5例失败病例经再手术后无1例再脱出。[结论]认识手术前髋关节的3D CT重建的作用,以及手术中的仔细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吕洪海王彭郭兰青
关键词:髋关节脱位再脱位CT重建
联合截骨治疗大龄儿童髋关节脱位手术后再脱位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讨论大年龄儿童髋关节脱位手术后再次脱位手术治疗的意义和方法。[方法]通过对9例大年龄儿童髋关节脱位手术后再脱位,采用Pemberton手术+改良沙氏+股骨上段截骨术的联合截骨治疗,进一步阐明再脱位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随访时间1~9a,优5髋(5/9),良3髋(3/9),1例术后髋关节外展受限,关节轻度强直(1/9)。髋臼指数由手术前的31~43°(平均32.5°)减少到手术后的5~19°(平均11.2°);CE角由手术前的-10~10°(平均-0.2°)增加到手术后的37~49°(平均41.2°),对照健侧髋关节,髋臼覆盖股骨头的百分比由手术前的0%(平均0%)增加到手术后的86.2%~135.1%。[结论]单一的手术方式是不能治疗大年龄儿童髋关节脱位手术后再脱位,联合手术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手术前明确脱位后的关节状态以及手术中的仔细操作也非常重要。
吕洪海王彭张敏薛克修
关键词:再脱位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大龄儿童截骨治疗PEMBERTON手术
游离自体腓骨修复胫骨骨与纤维结构不良病灶切除后的骨缺损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评介游离自体腓骨修复胫骨骨与纤维结构不良病灶切除后的骨缺损的疗效。方法以胫骨病灶部位为中心,C型臂透视下确定切除范围,一般上下端远离病灶上下缘至少1cm,以电钻在切除段上下钻数个孔,开槽,电动摆锯沿肿瘤基底部约1.0cm处水平切除大段病灶骨,后方保留不少于1/3胫骨骨质,沿腓骨纵向切开腓骨骨膜,在腓骨中段,用线锯切取与测量的切断的胫骨等长的腓骨,腓骨骨膜袖状原位缝合。将切取的腓骨纵向劈开为两块,皮质骨向外,用“10”号丝线或钢丝缚扎在胫骨缺损处,胫骨骨膜缝合包裹移植腓骨。将这种游离的自体腓骨移植方法与人工假体、同种异体骨、自体髂骨、肩胛骨以及吻合血管的自体腓骨移植进行比较。结果全部病例随访2-4年,仅1例出现移植腓骨的上端复发。所有移植腓骨X线片呈现理想的替代形态。术后3个月移植腓骨与受体骨发生骨性愈合,部分腓骨有不同程度的增粗。所有患儿膝关节及踝关节活动正常,足趾伸屈活动正常,双侧小腿长短及粗细相等,步态正常,无畸形,无肌力改变。结论游离自体腓骨修复胫骨骨与纤维结构不良病灶切除后的骨缺损,是一种比较好的措施和方法,较其他治疗方法比较,它保留了腓骨骨膜,使切除腓骨后保留的腓骨骨膜再次成骨,腓骨原来的解剖结构重新获得,游离移植的腓骨与受体骨的愈合质量、速度并不比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差,且手术简单,损伤小,技术要求不高。
吕洪海王彭杜智军
关键词:自体腓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