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思
- 作品数:33 被引量:63H指数:5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系统化疗基础上间断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可有效控制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阵挛症状
- 赵文王希思黄程张大伟金眉吕俊兰马晓莉
- 阿帕替尼治疗复发高危神经母细胞瘤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 目的 神经母细胞瘤(NB)是一种侵袭性恶性肿瘤,预后不良。尽管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治疗方案众多,但仍有许多高危NB 患者复发或一线治疗难治性。。对于初始复发治疗无效的患者,目前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法。
- 金眉张大伟赵军阳赵倩赵文黄程王希思段超苏雁马晓莉
-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化学治疗抗血管生成
- 儿童神经母细胞瘤化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的分析
- 目的:观察神经母细胞瘤(NB)患儿化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为进行NB化疗的免疫调节和支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择该院自2007年1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NB患儿,分别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
- 赵文马晓莉金眉张大伟赵倩王希思李兴军张瑞东
-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化学治疗细胞检测儿童患者
- 文献传递
- 伴有MYCN基因扩增的神经母细胞瘤133例病例系列报告被引量:1
- 2022年
- 背景伴有MYCN基因扩增的神经母细胞瘤(NB)患儿的长期生存率不容乐观,目前国内相关大宗病例报道不多。目的总结伴有MYCN基因扩增的NB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相关因素。设计病例系列报告。方法纳入2007年2月1日至2020年1月30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确诊NB且经荧光原位杂交法确定伴有MYCN扩增的患儿,分析患儿瘤灶部位、大小、转移部位、肿瘤标记物、病理亚型、治疗情况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主要结局指标3年生存影响因素。结果纳入133例MYCN扩增的NB患儿,占同期收治总NB患儿的12.0%。男82例,女51例,中位发病年龄(35.7±9.8)个月;原发瘤灶位于腹膜后及肾上腺区129例(97.0%),位于后纵隔区域4例(3.0%);骨髓转移81例(60.9%),骨骼转移80例(60.2%),中枢转移24例(18.1%);99例(74.4%)血清LDH≥1500 U·L^(-1),126例(94.7%)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100 ng·mL^(-1);原发瘤灶最大直径≥10 cm者89例(66.9%)。3年OS和EFS分别为(19.7±3.5)%和(19.0±3.6)%。78例进展复发,在诱导、巩固、维持及停药后进展复发分别为8、20、46和4例,进展复发的部位以原发瘤灶、骨髓、中枢神经系统及骨骼最常见,中位首次进展时间为11.3月。伴有骨髓、骨转移、合并1p36缺失、年龄<18月及未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预后不良。结论伴有MYCN扩增的NB患儿原发瘤灶以腹膜后肾上腺区为主,早期远处转移率高,50%以上患儿在维持治疗期间肿瘤进展,3年OS仅为19.7%。伴有MYCN扩增的NB患儿迫切需要靶向治疗等新的治疗手段,以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 赵倩岳志霞苏雁金眉张大伟赵文王希思段超范洪君简冰林于彤伏利兵马晓莉
-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预后
- 中医芳香疗法缓解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化疗期间预期性恶心呕吐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3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中医芳香疗法对神经母细胞瘤患儿预期性化疗相关恶心呕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3月就诊于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需要接受大剂量药物联合化疗的神经母细胞瘤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止吐方案,干预组在常规止吐方案的基础上同时采用中医芳香疗法,使用中文版恶心、呕吐、干呕症状评估量表评价两组患儿恶心、呕吐和干呕3个症状的发生频率、经历时间和发生时的严重程度。结果:最终39例病人(209次化疗)纳入研究,其中干预组17例(化疗104次),对照组22例(化疗105次)。两组共出现4例次预期性恶心呕吐,其中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次;干预组患儿恶心、呕吐和干呕3种症状经历时间、发生频率、严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其中在呕吐严重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期间,干预组干呕症状发生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尚不能认为中医芳香疗法可以降低患儿预期性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但可以缓解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化疗期间呕吐严重程度和干呕发生频率。
- 王旭梅王莉郭欣丁亚光赵文王希思吴心怡马晓莉
-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芳香疗法中医化疗
- 芳香疗法在高危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化疗相关恶心呕吐中的应用研究
- 目的:探讨芳香疗法对高危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患儿化疗相关恶心呕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5 ...
- 王旭梅王莉王希思丁亚光赵文彭晓霞吴心怡马晓莉
- 关键词:芳香疗法神经母细胞瘤儿童
- 11q23缺失在无MYCN基因扩增的骨髓转移神经母细胞瘤中预后不良被引量:4
- 2020年
- 背景与目的骨髓细胞的双色间期荧光原位杂交(interphase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被证实是研究骨髓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患者v-myc禽类骨髓细胞瘤病毒癌基因神经母细胞瘤衍生同源基因(v-myc avian myelocytomatosis viral oncogene neuroblastoma derived homolog,MYCN)扩增的直接、有效的方法。然而,单凭MYCN扩增不足以进行预处理风险分层。最近,染色体11q23缺失被纳入神经母细胞瘤的风险分层中。在本研究中,我们旨在研究11q23缺失和MYCN扩增在骨髓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预后影响。方法我们利用骨髓细胞的双色间期FISH方法分析了101例骨髓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MYCN和11q23状态,并比较了两种畸变的生物学特征和预后影响。结果有12例(11.9%)和40例(39.6%)患者分别出现MYCN扩增和11q23缺失。这两个标志物几乎不同时出现。MYCN扩增主要发生在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升高的患者中(P<0.001);与MYCN-正常患者相比,MYCN扩增的患者多伴有事件发生(如肿瘤复发、进展或死亡)(P=0.004)。11q23缺失仅与年龄相关(P=0.001)。与MYCN正常患者相比,MYCN扩增患者的预后较差3年无事件生存率(event-free survival,EFS):8.3±8.0%vs.43.8±8.5%,P<0.001;3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10.4±9.7%vs.63.5%±5.7%,P<0.001。11q23缺失仅在MYCN正常患者预后不良(3年EFS率:34.3±9.5%v s.53.4±10.3%,P=0.037;3年OS率:42.9±10.4%vs.75.9±6.1%,P=0.048)。同时具有MYCN扩增和11q23缺失的患者预后最差(P<0.001)。结论染色体11q23缺失仅在无MYCN基因扩增的骨髓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预示预后不良。在识别高危患者方面,两种标志物的联合评估远优于单一标志物评估。
- 岳志霞邢天禹高超刘曙光赵文赵倩王希思金眉马晓莉
-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骨髓转移总生存率
- 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水平及其rs1800795位点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及其rs1800795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
- 赵倩张大伟金眉赵文王希思段超李兴军马晓莉
-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白细胞介素-6单核苷酸多态性
- 儿童神经母细胞瘤化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观察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患儿化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为进行NB化疗的免疫调节和支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NB患儿,分别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A、IgM、IgE)和血液中细胞免疫,包括总T淋巴细胞(TTL,CD3+,CD19-),T辅助淋巴细胞(THL,CD3+,CD4+),T抑制淋巴细胞(TSL,CD3+,CD8+)、NK细胞(CD3-,CD16+/CD56+)百分比及辅助/抑制T细胞(CD4+/CD8+)比率。结果患儿化疗前体液免疫水平基本正常,细胞免疫功能低于正常。化疗后体液免疫IgG、IgA、IgM、IgE均较化疗前降低。细胞免疫中,TTL、CD4+/CD8+较化疗前下降,而THL、TSL、NK细胞较化疗前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联合化疗会造成NB患儿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监测T细胞亚群水平及Ig系列对评估患者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以及应用免疫调节和支持治疗,以减少化疗后感染机会,提高生活质量有积极的意义。
- 赵文马晓莉金眉张大伟赵倩王希思李兴军张瑞东
-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化疗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 不同骨骼转移部位高危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特征与预后
- 2023年
- 目的分析伴骨骼转移高危神经母细胞瘤(HR-NB)患儿的临床特点和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336例初诊伴骨骼转移HR-NB患儿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预后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Cox模型用于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336例患儿发病中位年龄43(4~148)月龄;男188例,女148例。面颅骨转移89例(26.5%),脑颅骨转移193例(57.4%),椎骨转移298例(88.7%),胸肋骨转移183例(54.5%),骨盆转移270例(80.4%),上肢骨182例(54.2%)和下肢骨转移240例(71.4%)。患儿5年无事件生存(EFS)率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30.4±2.7)%和(41.3±2.9)%。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分类不良、形态学为神经母细胞瘤间质贫乏和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混合型、有丝分裂核分裂指数高、乳酸脱氢酶≥587 U/L、血清铁蛋白≥92μg/L、MYCN扩增及1p杂合性缺失及面颅骨、脑颅骨、胸肋骨、骨盆、上肢骨和下肢骨骨骼转移的HR-NB患儿5年OS率显著降低(P<0.05)。全部7部位广泛骨骼转移患儿5年OS率仅为(14.2±5.9)%,显著低于单部位及其他多部位骨骼转移患儿[5年OS率分别为(66.0±10.2)%和(43.6±3.4)%,χ^(2)=45.722,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MYCN扩增和面颅骨骨骼转移是影响伴骨骼转移HR-NB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4.165、2.560,95%CI:2.356~7.363、1.519~4.315,均P<0.05)。结论初诊时伴多部位广泛骨骼转移HR-NB患儿预后极差。MYCN扩增和面颅骨骨骼转移是影响伴骨骼转移HR-NB患儿预后的不良因素。
- 范洪君黄程周宇晨朱帅段超赵文赵倩王希思张大伟金眉马晓莉苏雁
-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高危骨骼转移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