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元臣

作品数:17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泰山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文化科学
  • 3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教育
  • 3篇语言
  • 3篇教学
  • 2篇信仰
  • 2篇语文
  • 2篇泰山神
  • 2篇文化
  • 2篇写作
  • 2篇蒙学
  • 2篇课文
  • 1篇道德
  • 1篇道教
  • 1篇德性
  • 1篇德育
  • 1篇定值
  • 1篇新儒学
  • 1篇学术影响
  • 1篇学习观
  • 1篇一说
  • 1篇游记

机构

  • 15篇泰山学院
  • 2篇山东师范大学

作者

  • 16篇王元臣
  • 1篇刘静园
  • 1篇刘春芳

传媒

  • 3篇泰山学院学报
  • 2篇岱宗学刊(泰...
  • 2篇现代教育
  • 1篇语文建设
  • 1篇语文教学通讯...
  • 1篇上海教育科研
  • 1篇继续教育研究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当代教育科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现代语文(中...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语言能力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心所在
2003年
近年来,经常随学生去小学实习,观摩了许多公开课,也走进课堂,随堂听取了一些教师的语文课,并有意与许多语文教师做了深入交谈,因此,对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较为了解,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也感触颇深。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小学语文教学过分重视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过分强调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给实习的师范生上的公开课,这种倾向更突出,更明显,有些简直成了智力抢答课。凡此种种,令人担忧——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在整体上出现了偏差。
王元臣
关键词:公开课师范生课文内容交谈智力
践仁以知天:牟宗三新儒学审美的道德进路被引量:3
2011年
牟宗三在晚年提出了著名的"真善美的分别说与合一说"。他认为"分别说"的美,是人的"妙慧静观中直感于气化光彩的自在闲适的愉悦",虽能使人自在洒脱,但因"无道德之提起",终非本真之美,它很容易使人耽溺消极,有极大弊害。他强调道德主体的根源性和基础性,认为道德主体就是人的审美主体,只有挺立起人的道德生命主体,"践仁以知天",才会达至"仁者浑然与物同体",进入真善美"合一"状态的美,这才是最为本真的美和最高的审美境界。从美的"分别说"到"合一说",牟宗三揭示了一种极具儒学色彩的个人审美的道德进路。
王元臣
关键词:牟宗三审美判断道德
儒家尊德性的学习观及其当代价值被引量:2
2010年
与西方知识观不同,中国传统儒家把德性作为知识的主体,以德性为知识的根基。儒家基于这种知识观提出"尊德性而道问学"的学习观,在学习目标、学习策略和方法上,明显体现出道德至上的价值倾向。儒家的这种学习观对纠正当代教育知性太过、德性不足的偏失以及理性谮妄下人的道德沉沦救赎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也为当代学风建设和道德重建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王元臣
关键词:儒家知识观学习观德性
孔广森《礼学卮言》研究
孔广森是清代乾嘉时期著名经学家,与段玉裁、王念孙、任大椿并称戴震四大弟子。孔广森精通三礼和公羊学,堪称经学天才,阮元称其“年甫逾三十,而所学无所不通,一艺之分,他人白首不能到”(阮元《孔广森传》)。《礼学卮言》是其三礼学...
王元臣
关键词:学术影响
文献传递
人的未完成性的补偿:文化成人与教育析论被引量:1
2013年
人和其他生物的不同点主要就是他的未完成性。人的未完成性里面,蕴含着人的生成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但是这种发展的可能性是无定向的,具体的发展过程则依赖于出生后的文化与教育。人作为未完成性的动物,依靠文化踏上为人的道路,人的行为、心智、语言无一不是文化的产物。教育和文化具有同源性,文化是作为人的未完成性的补偿而出现的,而教育是文化的生命机制,是实现这种补偿的最主要的机制和载体。
王元臣
关键词:文化教育
重申儒家“养正以礼”的教育意蕴与价值
2017年
"养正以礼"是一种基于儒家"人性善"思想的德育课程与教学观。以德性教育为重心,把礼仪教育放在首位,是两千年来中国传统启蒙教育的历史实践。儒家对这一教育理念有着深刻阐述,并认为这是"真教术",培养的是"真人才"。养正以礼,让儿童学做人,学做君子,这对传统社会"淑人心、正风俗"厥功甚伟。近现代以来由于受儿童中心主义、自由德育主义等思想影响,传统蒙学道德教育受到片面指责并背负了诸多不实罪名,今天我们有必要对这些指责进行辩析、反思,重申儒家"养正以礼"的教育蕴含与价值。
王元臣
关键词:蒙学礼仪儿童德育
谈“体验语文”的教学方式
2003年
时下的某些语文教学,无论多完美的文章都难逃被肢解的命运,把语文的学习搞的跟自然科学一样讲究序列化、科学化、程式化,使原本充满情趣和活力的语文课堂变成了不厌其烦、枯燥乏味的分析课,甚至就是语文的生理解剖学了,显然这样影响了对那些经典课文的学习和把握。近年北京市教研中心对近1500名中学生的课内阅读情况做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就阅读状况而言,
王元臣
关键词:教学方式教研课文课内阅读生理解剖学
《礼记》类纂:经文秩序重建及其意义
2022年
《礼记》类纂是对《礼记》全书篇次与内容进行分类编纂的整理方式,是《礼记》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传统经学时代,《礼记》类纂背负着“割裂经文”的罪名而屡遭诸儒非议,又因其“以类相从”的编纂体例,其著述常被斥为“如抄书”之类书。《礼记》类纂的学术价值和意义未能得到充分重视和肯定。《礼记》类纂不仅使《礼记》文本秩序得以整饬,彰显出《礼记》之经旨,而且新的文本秩序体现出作者建构自我礼学体系的意图。《礼记》类纂的礼学成就及其创新意识在当代值得重新审视和评价。
王元臣
关键词:《礼记》
论《老残游记》中的“清官”形象被引量:1
2005年
小说《老残游记》中的玉贤、刚弼因为“不要钱”,而被称之为“清官”。但这些所谓的“清官”,自恃“不要钱”,就“何所不可”,使百姓“人人担着三分险”。“清官”们这样做的全部目的,是在于博得一个“能吏”的美名,以提高自己“加官晋爵”的速度。这样的官吏不是“清官”,而只是“不要钱”的酷吏。
刘春芳王元臣
关键词:老残游记清官酷吏
文体感下的写作行为被引量:12
2006年
老师们都知道,文体教学在现代语文教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很长一段时间内,语文教材就是根“据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来编排的,称之为“文体结构”。但问题也就出在这四种文体的划分上。所谓记叙文,实际上是对新闻、通讯、报告文学、参观记、游记、访问记、回忆录、故事、童话等等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的概括,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实际上写的文章,要么是新闻,要么是通讯,要么是报告文学,要么是参观记,等等,总之是这些具体的文体的文章,不会作一个抽象“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也都是如此。也就是说“,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不是真实的文体分类,而只是文体的“教学分类”,“是练习性文体”,都是学生将来的写作中根本用不上的文体“。无用”是它的最大弊端。于是一段时间以来“,淡化文体观念”成为中小学写作教学中的主流。但问题常常是这样:这种分类不好,只能说明不应该这样来分类,而并不能说明可以不教文体;这样分类不好,换一种分类就是了,为什么要“把文体”驱逐出语文教学的领域呢?问题的关键是:语文教学到底需不需要文体教学呢?本期我们发表的潘新和教授和王元臣老师的文章,就回答了这一个问题。从他们的回答中,我们感觉到,语文教学改革迫切需要一种理性精神,只有在理性精神的指导下,我们才会避免老走极端。欢迎老师们参加热点栏目的讨论,第4期的话题是:作文教学有没有一个体系?应该是一个什么体系?第5期的话题是:该不该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立一个“边界”?第9期的话题是:文言文教学是重在字词的积累还是重在文章的理解?
王元臣
关键词:文体感写作行为文体意识文体语言文化熏陶文体风格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