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伟兰

作品数:7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广西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绵粉蚧
  • 4篇粉蚧
  • 4篇扶桑绵粉蚧
  • 2篇入侵
  • 2篇入侵害虫
  • 2篇寄主
  • 2篇害虫
  • 1篇敌草隆
  • 1篇毒杀
  • 1篇毒杀效果
  • 1篇毒杀作用
  • 1篇多样性
  • 1篇药效
  • 1篇药效评价
  • 1篇有害生物
  • 1篇杂草
  • 1篇蔗田
  • 1篇蔗田杂草
  • 1篇植物
  • 1篇桑园

机构

  • 5篇广西农业科学...
  • 4篇广西大学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广西山区综合...
  • 1篇广西汇丰生物...

作者

  • 7篇王伟兰
  • 5篇黄立飞
  • 4篇姜建军
  • 4篇杨朗
  • 2篇杜晓利
  • 1篇周忠实
  • 1篇陈红松
  • 1篇黎柳锋
  • 1篇邹源

传媒

  • 3篇南方农业学报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广西农学报
  • 1篇农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温湿度和寄主对扶桑绵粉蚧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扶桑绵粉蚧,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的恶性入侵害虫,其寄主范围广,适应能力强,危害多种农作物、经济作物、园艺植物等,对棉花产业造成毁灭性打击。在我国已扩散至包含部分棉区的15个省、区,对我国农业生产的现实危害和潜在威胁巨...
王伟兰
关键词:扶桑绵粉蚧生长发育
文献传递
广西桑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季节动态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广西桑园害虫及天敌的群落结构及季节动态,为广西桑园害虫综合防治及天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不同季节广西桑园节肢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采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Brilloui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以及Simpson优势度指数对其群落结构及季节动态进行分析,并采用群落相似性系数分析一年四季群落的相似性。【结果】共采集桑园节肢动物17371头,鉴定为26种,隶属13目26科,其中植食性害虫18种,优势种为朱砂叶螨和桑粉虱;天敌昆虫5种,优势种为稻红瓢虫;蜘蛛2种,以狼蛛科为主;中性昆虫1种。多样性指数以春季最大,其次是夏季,冬季最小;群落均匀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一致,而优势度指数一年四季均较小,以春季最小;春季与夏、秋、冬季间的相似水平均极低(Rj=0.2329、0.0000、0.2077),夏季与秋季为中等相似(Rj=0.5461),夏季与冬季间为中等不相似(Rj=0.3322),秋冬季间为极不相似水平(Rj=0.1297)。【结论】广西桑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较高,优势度指数较低,群落结构较为合理。
黄立飞杜晓利王伟兰黎柳锋邹源姜建军杨朗
关键词:桑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多样性
55% 2甲4氯·莠灭净·敌草隆可湿性粉剂防除蔗田杂草药效评价被引量:2
2015年
蔗田杂草是影响甘蔗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本实验研究了55%2甲4氯·莠灭净·敌草隆可湿性粉剂对蔗田阔叶和禾本科杂草的防治效果,以明确其最佳使用剂量。结果表明,有效成分含量1237.5-1732.5g/hm2,药后30d,对蔗田各主要杂草和总草的株防效均在85%以上;药后45d,对各主要杂草和总草的株防效仍高于80%,鲜重防效在87%以上。对甘蔗安全、产量无不良影响。见效快、综合防效高、持效期长、杀草谱广等优点,使其宜在大田推广应用,生产上推荐用量为有效成分含量1237.5-1732.5g/hm2。
黄立飞梁雪强王伟兰吴红果黄静徐洪宽
关键词:莠灭净敌草隆蔗田杂草药效评价
外来有害生物—扶桑绵粉蚧的危害及其研究概况(英文)被引量:3
2012年
扶桑绵粉蚧是我国新发现的重要外来农林害虫,对农业生产构成极大威胁,我国于2009年把其列为检疫性有害生物。文章详细概述了扶桑绵粉蚧在国内外的的分布、寄主植物和危害特点及其生活史等生物学、生态学特性,提出了包括加强检疫、加强对发生区的控制等防控措施,并指出今后须对扶桑绵粉蚧的分子鉴定、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种间种内的关系、早期预防及预测方法、适生区及潜在发生区域的风险评估等进行深入研究。
杨朗黄立飞姜建军王伟兰杜晓利
关键词:外来生物入侵害虫扶桑绵粉蚧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
4种杀虫剂对取食朱槿的扶桑绵粉蚧的毒杀作用被引量:6
2014年
扶桑绵粉蚧已入侵广西,并在朱槿上成功定殖,且对朱槿造成一定的为害,研究杀虫剂对其毒杀作用,可为其大暴发时的应急防治提供参考。采用浸叶法测定了丙溴磷、毒死蜱、吡虫啉、印楝油对取食朱槿的扶桑绵粉蚧的毒杀效果,用Probit Analysis建立毒力回归方程,比较了扶桑绵粉蚧对不同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印楝油对扶桑绵粉蚧的直接毒杀作用较弱,药后3 d最高浓度(10 mL/L)对一龄若虫的致死率仅为66.43%,对其他3个虫龄几乎无直接毒杀作用;另外3种化学杀虫剂均具较强的毒杀作用,药后3 d,大多数试验浓度的校正死亡率在50.00%以上,最高浓度的死亡率均超过90.00%;不同虫龄的敏感性顺序为一龄>二龄>三龄>雌成虫,药剂的敏感性顺序为丙溴磷>吡虫啉>毒死蜱。说明化学杀虫剂对扶桑绵粉蚧的直接毒杀效果显著,但不同虫龄对不同药剂的敏感性差异较大,田间用药宜根据虫龄结构,选择合适的药剂、剂量和时机。
王伟兰陈红松黄立飞姜建军杨朗
关键词:扶桑绵粉蚧杀虫剂毒杀效果敏感性
入侵害虫桔小实蝇检测方法的研究发展概况被引量:5
2014年
文章首先归纳了重要的世界性检疫害虫-桔小实蝇的分布与为害等生物生态学特性,如其目前分布于中国的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福建、四川、海南、云南、台湾等省份或地区,为害近300种果蔬植物,主要为害果实,世代相互重叠,具有群集取食的习性。接着从形态鉴定检测、声波检测及分子检测3个方面概述了近年来桔小实蝇的检测方法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各检测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为适应水果进出口贸易快速通关的大局进一步开展对桔小实蝇检测鉴定新技术研究的迫切需要,最后提出了关于桔小实蝇研究的热点问题,如生态适应规律及机制、扩散途径及机制、可持续控制措施等。
杨朗黄文九黄立飞王伟兰姜建军
关键词:桔小实蝇声波DNA条形码
扶桑绵粉蚧寄主选择行为及其与寄主叶片生化物质含量的相关性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研究扶桑绵粉蚧的寄主选择行为及其取食选择行为与寄主叶片部分生化物质含量的相关性,为预测该害虫在广西的发生为害趋势及综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由选择法,测定接虫24、48和72 h后不同虫龄(1、2和3龄若虫)或虫态(雌成虫)扶桑绵粉蚧在7种寄主植物(朱槿、棉花、悬铃花、马铃薯、番茄、红薯和三叶鬼针草)上的虫口数量,比较同一时间不同寄主间虫口百分率的差异;测定寄主植物叶片生化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单宁酸)的含量,分析扶桑绵粉蚧寄主选择行为与生化物质含量的相关性。【结果】不同虫龄或虫态扶桑绵粉蚧喜食寄主存在一定差异,1龄若虫3个时段(接虫24、48和72 h)在同一寄主上的虫口百分率较接近,其偏好三叶鬼针草、棉花、悬铃花和马铃薯;2龄若虫在同一寄主上的虫口百分率随接虫时间而改变,且在不同寄主上的虫口百分率差异显著(P<0.05,下同),总体上偏好棉花、悬铃花、三叶鬼针草和番茄;3龄若虫和雌成虫的喜食寄主基本相同,为棉花、悬铃花、朱槿和三叶鬼针草。朱槿、棉花和马铃薯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较高,三叶鬼针草、马铃薯和红薯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棉花、红薯和朱槿叶片中单宁酸含量相对较高。2龄若虫的取食选择行为与寄主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负相关,与单宁酸含量显著正相关;雌成虫取食选择行为与寄主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显著正相关;多数虫龄的取食选择行为与寄主叶片生化物质含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棉花、悬铃花和三叶鬼针草为扶桑绵粉蚧喜食寄主;不同寄主叶片生化物质含量大多存在显著差异,扶桑绵粉蚧多数虫龄或虫态的寄主选择行为与寄主叶片生化物质含量无显著相关性。
陈红松黄立飞姜建军周忠实周忠实王伟兰杨朗
关键词:扶桑绵粉蚧寄主植物生化物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