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华
- 作品数:108 被引量:822H指数:16
-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连市社科联课题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医药卫生更多>>
- E时代我国中小型旅行社创新发展探讨
- 2014年
- 文章以我国中小型旅行社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其在互联网时代下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中小型旅行社内外部环境的优劣势分析,确立未来的发展方向,并针对发展方向提出相应的创新发展对策。
- 孟玉慧王丽华
- 关键词:中小型旅行社
- 社区参与型旅游产品开发的“IDPC”模式研究——以非民族旅游地为例被引量:37
- 2004年
- 旅游本就是社会交往的一种形式,文化的交融和情感的沟通贯穿于旅游活动的始终。为了吸引旅游者的注意力,旅游供给者们曾经考虑了太多的有形产品。本文则是从旅游的非物质化开发层面入手,探讨社区参与型旅游产品的开发问题。在对这一产品进行基本界定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其开发意义,着重对其开发模式的研究,提出了旅游开发要"形神兼备",借助旅游的社会属性来丰富旅游地的旅游供给。
- 王丽华张宏胜
- 我国国内客源市场发展潜力量化分析被引量:23
- 2005年
-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观念转变,旅游业快速增长,国内客源市场日益重要。文章通过引入旅游客源市场强度来衡量国内各个地区的旅游客源市场大小,运用定量化的方法对影响客源市场强度的指标进行了量化、精确化,并构建了计算各个省区市场强度大小的函数模型,经过综合评价计算得分,用聚类分析法进行分等定级,然后就分类结果总结和概括出我国目前国内客源市场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区域差异规律并指出其实践意义。
- 俞金国王丽华李悦铮
- 关键词:旅游客源市场发展潜力
- 产业融合视角下酒店温泉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以大连东泉温泉度假酒店为例被引量:5
- 2022年
- 随着人们可支配收入以及闲暇时间的增多,酒店温泉康养旅游得到快速发展。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温泉康养旅游研究进行全面述评,然后分析大连东泉温泉度假酒店的产业现状,明确其现有温泉康养产业模式,并发现存在产品同质化高、温泉资源浪费、周边配套设施不齐全,在同类酒店中品牌知名度低等问题,进而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产业融合视角下酒店温泉康养旅游产业发展建议。
- 王丽华姜心怡
- 关键词:产业融合旅游产业发展
- 试论人海地域空间相互作用关系及协调对策
- 2009年
- 文章初步探究海洋地域系统的构成及其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人海地域空间关系的演变规律;然后就人与海之间地域空间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海洋,在当代陆域资源日益减少的背景下,海洋对人类的影响越来越深刻、广泛,合理利用海洋资源显得尤为重要;最后提出探究人海地域空间关系的方法以及协调对策,旨在促进人海关系和谐。
- 俞金国王丽华
- 关键词:海洋开发海洋资源协调发展
-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区位优势度综合测评被引量:30
- 2017年
- 在提出景区区位优势度概念基础上,依托旅游市场消费、交通、资源、服务支撑四大驱动因子构建区位优势度评价模型,测度我国225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区位优势,最后运用标准差椭圆方法对景区的区位优势与实际发展核心区进行对比。研究发现:1风景区区位具有交通指向性,呈现"T"型空间分布格局,各省旅游发展"核心—边缘"格局突出;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景区区位差异性明显,受各区位因子的影响不同。2京津冀、长三角、长江流域风景区省内、省际交通可达性及市场消费潜力均较为突出,是开展"全民旅游"的重要市场,抓住高铁发展机遇,实现景区跨省际发展是提高风景区竞争力的有利抓手;省会、副省级城市服务支撑要素发展优势突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景区凝聚式发展有利于实现旅游业发展的规模经济及外部经济性,中部地区受资源丰度及集聚度影响各异,西部地区资源丰度、集聚度水平均欠佳。3区位优势与景区实际发展存在很大的契合性,沿海地区依托良好的区位条件带动着旅游流向东部地区移动,抓住"一带一路"国家对内陆地区的扶持机遇,对于西部旅游市场繁荣意义重大。
- 郭建科王绍博王辉王丽华
- 关键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交通可达性
- 导游人员服务技能提升——基于游客感知与行为倾向关系的研究
- 2015年
- 论文从游客感知与行为倾向关系角度出发,分析游客游览中产生的情感。并通过导游服务技能的提升来提高游客满意度,同时提高导游服务质量。
- 孟玉慧王丽华
- 关键词:导游游客感知价值游客满意度
- 运用梯度理论研究大连地区经济发展对策被引量:4
- 2002年
- 文章论述了大连地区经济发展研究的意义,并且运用梯度理论、层次分析法等对大连地区进行经济梯度划分。在此基础上,就各等级地区提出了具体的发展战略和对策。
- 俞金国王丽华
- 关键词:梯度理论
- 全文增补中
- 大连建成区城市化及其生态环境变化被引量:4
- 2007年
- 用定量方法从城市化、生态环境变化特征出发,探讨大连建成区近20年来的城市化规律及其环境变化。结果表明:1)城区人口上世纪90年代较之80年代增幅减缓,人口空间分布趋向于离心化,基于克拉克模型得到1990年、2001年的距离参数b值分别为0.261、0.237,降幅为0.024。2)城区城市化先表现为人口数量增长,后转变为质量增长,从非农人口数、城市非农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等指标的递变系数分析表明90年代较之80年代分别低1.46、1.11;从综合递变系数分析表明90年代较之80年代高3.06。3)城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于90年代后显著改善,建成区的自然度指数历经变小再变大的过程,且变大的过程较慢。4)城区不同时期的城市化,生态环境变化存在差异,注重质量的城市化过程可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为进一步提升城区环境质量,尚需加强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规划、生态网络规划设计,以及扩大绿地区域等。
- 俞金国王丽华
- 关键词:城市化建成区生态环境
- 差异模型在旅游地规划发展中的运用被引量:12
- 2005年
- 文章引入产品质量评价模型———差异模型,并将其运用到旅游地评价的实践中。以大连作为实证研究对象,依据抽样调查数据,运用模型对旅游地和游客之间的供需进行差异比较分析,探究制约旅游地发展的因素,指出游客对大连旅游服务的满意度评价源自旅游产品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负面、正面差异变化,最后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 俞金国王丽华贾茹
- 关键词:旅游地游客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