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狄潇泓

作品数:29 被引量:405H指数:11
供职机构:兰州中心气象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气象局气象科研项目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强降水
  • 10篇降水
  • 9篇短时强降水
  • 6篇沙尘
  • 6篇沙尘暴
  • 6篇暴雨
  • 6篇尘暴
  • 5篇中尺度
  • 5篇强沙尘暴
  • 4篇中尺度分析
  • 4篇急流
  • 3篇河西走廊
  • 3篇高空
  • 3篇高空急流
  • 2篇动力机制
  • 2篇动力机制分析
  • 2篇石流
  • 2篇特大泥石流
  • 2篇天气图
  • 2篇泥石

机构

  • 28篇兰州中心气象...
  • 3篇中国气象局兰...
  • 2篇兰州大学
  • 2篇成都信息工程...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甘肃省气象科...
  • 1篇安徽省气象局
  • 1篇甘肃省气象局

作者

  • 29篇狄潇泓
  • 9篇刘新伟
  • 9篇肖玮
  • 4篇吉惠敏
  • 3篇赵庆云
  • 3篇许东蓓
  • 3篇张铁军
  • 2篇段海霞
  • 2篇王遂缠
  • 2篇王宝鉴
  • 2篇傅朝
  • 2篇谭丹
  • 2篇孔祥伟
  • 2篇段明铿
  • 2篇杨晓军
  • 2篇王锡稳
  • 2篇李文莉
  • 2篇杨建才
  • 2篇刘治国
  • 2篇王小勇

传媒

  • 11篇干旱气象
  • 2篇高原气象
  • 2篇第33届中国...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气象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甘肃科技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气象学报
  • 1篇沙漠与绿洲气...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2003年全...
  • 1篇第二届干旱气...
  • 1篇2013年高...
  • 1篇2011年全...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3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3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引发舟曲特大泥石流的短时强降水过程分析
2010年8月7日夜间,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突降短时局地强降水,引发特大泥石流灾害.本文利用常规资料和物理量资料,从大尺度环境场、物理量场特征、中尺度分析等方面,综合分析本次强对流天气的成因.过程发生前,甘肃南部处于500...
吉惠敏傅朝狄潇泓程鹏
关键词:降水过程副热带高压冷平流大气层结
文献传递
“3·15”北方强沙尘暴天气成因分析被引量:27
2021年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风云4A卫星资料、植被覆盖资料及NCEP FNL再分析资料等,分析2021年3月14—18日席卷我国北方的大范围强沙尘暴天气的形成机制、传输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等。结果表明:(1)前期干旱少雨、气温偏高及对应的北方大部植被覆盖度偏低,为强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了很好的沙源条件。(2)此次沙尘天气是在蒙古气旋强烈发展及其后部冷高压共同作用下发生的。(3)沙尘过程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地面冷锋后部的大风过境造成,集中发生在华北、东北等地;第二阶段受前期没有消散的高空沙尘南压扩散及沙尘回流造成,集中发生在西北地区。(4)对水平螺旋度、混合层高度以及垂直速度等物理量的分析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起沙条件不足,沙尘天气主要受上游沙尘输送影响。我国东部沙尘主要由蒙古国南部区域起沙贡献;而西北地区沙尘主要由蒙古国及其自身产生的沙尘贡献。
段伯隆刘新伟郭润霞宋强狄潇泓段明铿
关键词:强沙尘暴稳定度
岷县雹洪天气中尺度分析及强对流类别判别
岷县位于甘肃省中南部,洮河中游,是青藏高原东麓与西秦岭陇南山地接壤区,地形复杂。2012年5月10日午后,岷县出现雷暴,并伴有冰雹和局地强降水,麻子川日降水量为69.2mm,最大小时雨量为42mm,出现在18-19时。短...
狄潇泓谭丹许东蓓
关键词:强对流中尺度分析配料法
文献传递
基于小波分析的客观预报方法在智能网格高低温预报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20年
基于2017—2018年中国气象局高分辨率数值预报产品、甘肃实时城镇预报产品和国家级地面观测站数据,利用小波分析、滑动训练、最优融合等技术,研发出甘肃省智能网格高低温客观订正产品。检验分析表明:城镇预报产品、滑动训练订正产品、最优融合产品3种订正产品对CMA预报均有订正能力,3种客观订正产品的最高气温订正能力强于最低气温订正能力;滑动训练法与最优融合法产生的高低温订正产品,在系统误差明显地区(甘南、陇南等)的预报结果要好于模式客观预报,而高低温城镇预报产品在气温局地性强或者模式客观预报能力差的区域有优势;最优融合预报方法生成的高低温产品预报能力略高于滑动训练订正产品且与现有预报员制作城镇预报产品基本持平,初步具备了替代主观预报的能力。
刘新伟段伯隆黄武斌段明铿李蓉狄潇泓魏素娟
关键词:智能网格小波分析
甘肃省短时强降水的时空特征被引量:32
2017年
基于甘肃省81个自动气象站2002—2012年逐小时降水数据,分析了甘肃省近11 a来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短时强降水频次自甘肃省西北向东南逐步递增,陇东南地区是甘肃省短时强降水发生频次最多、强度最强的地区。短时强降水存在2个高发中心,一个在以合水为中心的陇东地区,另一个在以徽县为中心的徽成盆地。短时强降水主要发生在午后至前半夜,出现时段集中在16:00—00:00,17时前后是短时强降水天气高发时段。短时强降水主要出现在5—9月,其中7—8月是一年中出现最多的月份,其次是6月。近11 a来,短时强降水频次呈上升趋势,2006年和2010年出现了2个峰值,其中2010年最多,发生52次,2004年最少只有17次。
孟丽霞许东蓓狄潇泓孔祥伟肖玮苟尚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
“8.8”舟曲特大泥石流天气背景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利用自动站、卫星云图、探空等常规和非常规资料,对2010年8月8日凌晨造成舟曲特大泥石流的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天气背景、形成机理、物理成因、卫星云图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自动站气象要素变化能反映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信息;卫星云图上,东移锋面云系尾部在顺时针旋转的南亚高压东部激发起对流云团,对流云团在有利的温湿条件、不稳定的层结、较大的高空风垂直切变下,迅速发展、合并成中α对流系统,在其前进方向右后方边缘亮温梯度大的地方出现短时强降水;副高边缘的高能水汽输送带使甘肃南部具备对流发展的潜势,500 hPa小槽、200 hPa辐散区、地面冷锋的配合,激发中尺度对流系统(MCS),使其得以发展;有利的层结条件和高空风垂直切变使MCS得以加强,最终造成舟曲短时局地强降水,并引发特大山洪泥石流。
狄潇泓吉惠敏肖玮冀兰芝
关键词:强对流特大泥石流
“5.10”岷县短时暴雨斜压锋生特征和不稳定条件分析被引量:31
2017年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雨量和NCEP l°×l°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5月10日甘肃岷县一次短时暴雨并引发山洪的强对流天气成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致灾严重的局地性短时暴雨的影响系统斜压性显著,500 h Pa高空槽后较强冷平流和槽前暖湿平流强烈交汇,地面到500 h Pa锋生作用明显。从天气系统基本配置类型看,500 h Pa斜压槽、700 h Pa低涡切变及暖湿气流、地面冷锋是这次强对流过程的影响系统。物理量诊断表明,中低层冷暖平流较强,锋生函数在10日午后明显增强,锋生函数正值区前侧出现强中尺度雨团,雨团朝锋生函数梯度方向移动。此次强对流过程中,大气为条件不稳定,700—300 h Pa温差达-49℃。斜压锋生作用的逐渐增强导致不稳定条件增强,进而导致上升运动发展,是产生本次短时暴雨天气的根本原因。
狄潇泓许东蓓肖玮沙宏娥谭丹宋秀玲
关键词:短时暴雨
基于区域自动站数据的兰州地区降水精细化特征被引量:2
2022年
基于2012—2019年兰州地区146个区域自动气象站小时降水数据,从不同时间尺度分析兰州地区近8 a降水精细化特征。结论如下:(1)2012—2019年,兰州地区年均降水量总体呈"北少南多、外多内少"的空间分布特征;年降水量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2018年降水异常偏多46%,而2015、2017年降水异常偏少,尤其2015年偏少30%。(2)兰州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受环流形势影响,7—8月南部降水明显多于北部,其余月份南北降水差异不明显。(3)兰州地区降水量和降水范围分别表现为"朝少夕多"、"夜大日小"的日变化特征;受海拔高度影响,城区降水量总体比山区小,且因热岛效应,城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午后至傍晚前后,多为对流性降水,而山区降水日分布较为均匀,整体日波动较小。(4)安宁区短时强降水发生频次最高,但短时强降水频发的站点出现在皋兰县六合站和永登县徐家磨村站,永登县是兰州地区短时强降水预报需重点关注的地区。
李蓉刘新伟魏栋段海霞段伯隆李嘉睿狄潇泓
关键词:降水短时强降水自动站
“8·19”甘肃区域暴雨的特征分析及数值模拟被引量:37
2005年
分析了'8·19'甘肃区域暴雨发生的天气气候背景,不同层次的环流特征;重点分析了不同物理量场的变化,云系的演变;应用MM5中尺度非静力模式模拟了暴雨过程,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19'甘肃区域暴雨除了有利的天气系统配置外,低层强烈的风场辐合是导致暴雨的重要原因.强雨带的移动滞后于云顶温度最低的强对流云带;MM5对降水过程的强度、落区有较好的预报能力,尤其是12~48 h的预报效果相对最好,对强降水天气预报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赵庆云狄潇泓张铁军
关键词:暴雨云图分析
甘肃东部两次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对比分析被引量:26
2017年
利用FY-2E卫星云图、NCEP/NCAR1°×1°逐6 h再分析资料、甘肃省区域自动站资料等,对比分析两次发生在8月中旬及相同气候背景、相同地形条件下的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2014年8月16—17日和2015年8月11—12日)。结果表明: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形成机制有所区别,分别由高空冷平流强迫和低层暖平流强迫造成;高空冷平流强迫造成的短时强降水落区较为分散,低层暖平流强迫造成的强降水落区则更为集中;高空冷平流强迫对抬升条件的要求比低层暖平流强迫低,而低层暖平流强迫引起的垂直速度强度弱于高空冷平流强迫;在大致相同的地形条件下,水汽条件是发生短时强降水的主要因素,在这两次大气环流背景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水汽条件好的天气过程雨强更大,短时强降水出现站次也更多。
刘新伟段海霞杨晓军狄潇泓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