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焦志刚

作品数:54 被引量:165H指数:7
供职机构: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军队医学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一般工业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50篇医药卫生
  • 4篇哲学宗教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0篇飞行员
  • 17篇飞行
  • 7篇血压
  • 6篇动脉
  • 5篇心率
  • 5篇空军
  • 4篇心理健康
  • 4篇学员
  • 4篇有氧能力
  • 4篇症状自评
  • 4篇症状自评量表
  • 4篇女飞行员
  • 4篇自评
  • 4篇自评量表
  • 4篇量表
  • 4篇高性能战斗机
  • 4篇飞行人员
  • 4篇飞行学员
  • 3篇心率变异
  • 3篇晕厥

机构

  • 54篇空军航空医学...
  • 10篇空军总医院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空军后勤部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军区空军...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4篇焦志刚
  • 18篇武留信
  • 17篇强东昌
  • 14篇宋蕾
  • 14篇郭华
  • 10篇李侠
  • 9篇师绿江
  • 9篇陈勇胜
  • 8篇詹皓
  • 7篇王致洁
  • 7篇吴峰
  • 7篇张宏金
  • 6篇郑学文
  • 6篇汤维平
  • 5篇姜媛媛
  • 5篇李更茹
  • 5篇朱亚芬
  • 5篇张清俊
  • 5篇于丽
  • 4篇刘正

传媒

  • 18篇中华航空航天...
  • 6篇人民军医
  • 6篇航空军医
  • 3篇解放军预防医...
  • 3篇中华航空医学...
  • 2篇空军总医院学...
  • 2篇2009北京...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航天医学与医...
  • 1篇中华健康管理...
  • 1篇中华保健医学...
  • 1篇第5届中国健...
  • 1篇第6届中国健...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7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 5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8
  • 1篇1996
  • 2篇1995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平板运动时间评价飞行员的有氧能力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研究用平板运动时间评价飞行员有氧能力的可行性。 方法  5 0名受试者 ,其中战士 30人 ,飞行员 2 0人 ;采用平板递增负荷的方式 ,检测其最大耗氧量 (V O2 max)、呼吸商 (RQ)和心率 (HR) ,记录平板运动时间 (TRT)。 结果 受试者的 V O2 max为 48.6± 7.7m l· kg- 1· m in- 1 ,TRT为 488± 12 2 .6 s;V O2 max与 TRT相关 (r=0 .845 ,P<0 .0 1)。按 TRT预测的 V O2 max与实测结果无显著差别。
焦志刚张宏金宋蕾朱亚芬王玉平汤维平
关键词:飞行员有氧能力耗氧量
急进高原驻训对飞行员肺动脉压力影响的观察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急进高原驻训对飞行员肺动脉压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进海拔3800m高原驻训的飞行员76例,分别在进驻高原前、高原驻训期间和返回原驻地后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测并比较平均肺动脉压(PAMP)及肺动脉加速时间(AT)的变化。结果:高原驻训期间,飞行员PAMP显著高于进驻高原前(P<0.05),AT显著短于进驻高原前(P<0.05)。返回原驻地后,PAMP较在高原驻训时显著降低(P<0.05),与驻训前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AT较在高原驻训时显著增加(P<0.05),与驻训前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飞行员高原驻训3个月不会引起心脏结构的代偿性改变,缺氧预适应是促进驻训官兵高原习服的有效措施。
焦玉冰胡文莉王林郭华焦志刚范晓燕
关键词:高原驻训肺动脉压力飞行员
体质测评在健康管理中的作用
本文阐述了健康管理的含义,介绍了健康状态的级别,包括健康、亚健康、亚临床、疾病等四种,论述了体质的基本概念、测评方法与标准,探讨了体质测评在健康管理中的作用。
王致洁武留信强东昌焦志刚李更茹姜媛媛
关键词:健康管理体质测评亚健康亚临床
文献传递
飞行学员入校前后血压检测结果分析
2009年
目的血压是飞行学员体格检查中的重要测量指标。结果必须准确,才能真实反映飞行学员的血压状况。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飞行学员入校前后血压检测结果是否存在差异及其可能原因,从而为飞行学员血压检查结果的正确判断提供依据。方法检测对象为100名新入校的飞行学员,均为男性。
焦志刚肖晓光陈勇胜王善祥李更茹
关键词:航天医学血压
下体负压晕厥前症状下事件相关电位变化特征被引量:11
1998年
目的探讨下体负压晕厥前症状(PSS)下事件相关电位(ERPs)的P3潜时(P3L)变化特征,为飞行员加速度性晕厥的医学鉴定提供实验方法和依据。方法用下体负压方法(LBNP)诱发PSS,观察ERPs的P3L变化特征。结果出现PSS时,ERPs的P3L由343.35±14.72ms延长至506.87±37.44ms(F(6,48)=14.96,P<0.05,OZ电极),相关任务反应时(RT)由508.65±11.13ms延长至631.25±29.16ms(t=2.97,P<0.05),靶刺激反应错误率由(4.00±1.67)%增加至(43.38±3.54)%(t=3.06,P<0.05)。PSS后第5min,P3L仍明显高于基线值(P<0.05)。而RT、错误率与基线值已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ERPs的P3L结合RT、错误率等指标对飞行员加速度性晕厥的研究有潜在应用价值。
陈勇胜王致洁焦志刚颜桂定
关键词:下体负压事件相关电位
倾斜试验在飞行员晕厥鉴定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01年
目的 将自行研制的多功能双向式倾斜床和研究确定的头高位倾斜 (HU T)试验方案用于飞行员晕厥的专项医学鉴定方面 ,以评价其实际应用效果和推广价值。 方法 对 2 2名有空中或地面晕厥史飞行员 (晕厥组 )和 2 0名健康飞行员 (对照组 )进行倾斜试验。受试者平卧于倾斜床上 ,以2 5°/s转体至头向上 75°(HU T)并作心电、血压、心率变异和经颅多普勒脑血流测量与对比分析。 结果 晕厥组飞行员的体重指数和 HUT暴露时程明显小于对照组 (P<0 .0 1) ;在 HUT暴露前平均RR间期标准差 (SDNN)在晕厥组明显小于对照组 (P<0 .0 1) ;在 HU T暴露后 ,血压、心率、心率变异性和脑血流速率指标在两组间存在明显差异 (P<0 .0 1)。本研究所采用的倾斜床试验 (TTT)技术方案 (+75°,3s,2 0 m in)对飞行员晕厥的诊断敏感性为 6 3.6 % (14/2 2 ) ,特异性为 10 0 % (2 0 /2 0 )。 结论 结合 TTT进行同步心电、血压、心率变异性和经颅彩色多普勒脑血流显像分析是有效和可行的 ,可为飞行员晕厥的专项医学鉴定提供客观、准确和定量的技术途径与判断手段 。
武留信宋蕾师绿江强东昌郑学文焦志刚蒿东献刘广莉温静
关键词:晕厥飞行员
小心脏综合征的超声心动图诊断标准被引量:7
1995年
对254名临床上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招飞体检申请者进行超声心动图研究,以建立小心脏综合征的超声心动图诊断标准。按标准方法,用ALOKASSD-260超声诊断仪检查。测量计算左室舒张末期内径(EDD)、舒张末期容积(EDV)、心肌质量(LVM)、心搏量(SV)、短轴缩短率(FS)和射血分数(EF),以x-2s的方法确定左室功能各参数的下限,分别为4.1cm(EDD)、60.91ml(EDV)、110.9g(LVM)、32.2ml(SV)、0.26(FS)和0.52(EF)。EDD、EDV、LVM有一项以上达不到上述下限者,属于小心脏。小心脏合并左室功能下降者诊断为小心脏综合征,建议后者招飞体检不合格。
张宏金王玉平朱亚芬吴家龙焦志刚汤维平
关键词:小心脏综合征超声心动图
不同认知任务诱发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脑疲劳时脑平均血流速度变化特征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为飞行员脑功能鉴定及防护提供试验方法和依据。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连续观察45名飞行员(平均年龄27.5±2.6岁)在完成5 h 连续心算和连续操作任务期间的脑平均血流速度(Vm),同步分析大脑前动脉(ACA)、中动脉(MCA)、后动脉(PCA)的 Vm、神经行为能力指数(NAI),并对脑疲劳诱发的嗜睡倾向进行斯坦福嗜睡量表(SSS)评定。结果在完成连续心算任务的第2 h,大脑 ACA 的 Vm 增快,第4 h 以后减慢,MCA、PCA 的 Vm 无显著变化。完成连续操作任务的第4 h 以后,PCA 的 Vm 先于 MCA 的 Vm 减慢,ACA、MCA 和 PCA 的 Vm 直至第5 h才明显减慢。反映连续操作能力的 NAI 指数在第2 h 上升,第4 h 以后下降。反映心算能力下降的错误反应率和反映脑功能状态的 SSS 评分在第4 h 以后显著上升,表明脑功能出现显著抑制。结论不同认知活动对大脑 Vm 的影响存在差异。5 h 连续心算任务没有诱发 Vm 的显著变化,但5 h连续操作任务诱发 MCA 的 Vm 大幅度降低,有可能是晕厥前症状或立位耐力降低的诱发因素之一。
陈勇胜焦志刚王致洁强东昌黄靖谢溯江武留信詹皓
关键词:脑动脉血流速度多普勒
空军飞行员24h心率变异性特征及应用价值被引量:8
1996年
目的探讨24h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HRV)特征在飞行人员医学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北京新兴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发展中心研制生产的动态心电图仪及HRV分析软件,分析50名健康飞行员24hR-R间期的时域指标、频域指标和洛伦兹散点图,并与高血压和冠心病病人相比较。结果①健康飞行人员HRV的频域及时域指标呈明显的昼-夜节律,低频功率白天增高,夜晚降低;高频功率白天降低,夜晚增高。②健康飞行人员的洛伦兹散点图呈彗星状,少数呈蜂腰状或宽腰状。③在部分高血压及冠心病病人中,HRV变化明显,主要表现为时域指标减小;洛伦兹散点图呈鱼雷状、梭状、扇状、匕首状、卫星状、火箭状和青蛙状等。频域指标呈现昼-夜节律障碍,Ⅰ期高血压病人多数表现有夜间低频功率/高频功率比值(LF/HF)增高;Ⅲ期高血压病人表现为24hLF/HF全面降低并有总功率降低。结论24hHRV分析对健康飞行员和心血管病人有明显的鉴别意义,在飞行人员医学鉴定中有应用价值。
张宏金焦志刚朱亚芬王玉平纪桂英张相尧宋蕾汤维平王露今
关键词:体格检查心电描记术心率飞行员
中国军事飞行员心电图正常值研究被引量:12
2003年
目的 研究确定出中国飞行员心电图正常值范围 ,为飞行员选拔和心血管功能专项医学鉴定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仪采集 10 98名飞行员 (其中男飞行员 10 4 3名 ,女飞行员 5 5名 )心电图 ,然后进行测量与统计分析。 结果 得出了不同年龄 (2 0~ 5 5岁 )、不同机种的 10 4 3名男飞行员和 5 5名女飞行员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有关指标的正常值范围 (包括 :心率、心电轴、P- R间期、QT间期、QRS波振幅、QRS波时限、P波振幅、T波振幅等 ) ;几个主要发现是 :飞行人员心率变化范围大 (40~ 10 0次 / m in) ,≤ 6 0次 / min约占 2 5 % ;心电轴轻度左偏和右偏分别占 3.5 %(男性 )、1.8% (女性 )和 6 .2 % (男性 )、3.6 % (女性 ) ;P波振幅、时限均以 导联最大 ;QRS波时限、QT间期以 V2 、V3导联最大 ,a VL 最小 ;R波振幅、T波振幅以 V4 、V5最明显 ;在导联之间 ,PR间期离散度最小 (男≤ 11ms、女≤ 12 m s) ,而 QT间期离散度最大 (男≥ 2 4 m s、女≥ 4 0 m s)。 结论 采用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采集记录方法研究确定中国飞行人员心电图正常值范围是准确可靠的 ,可为飞行员选拔和心血管功能专项医学鉴定提供重要依据。
武留信宋蕾张霞强东昌郑学文刘广莉师绿江焦志刚蒿东献
关键词:心电描记术参考值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