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薇 作品数:5 被引量:10 H指数:2 供职机构: 广东省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小儿心肌炎基质金属蛋白酶-1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评价血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与小儿心肌炎相互关系,验证临床检测MMP-1的意义。方法将年龄为1—14岁临床诊断为心肌炎的患者9例与相匹配的对照组9例取血标本,测定心肌酶谱包括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α-羟丁酸脱氢酶(HB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C反应蛋白及MMP-1,并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结果超声心动图示心肌炎患儿射血分数显著降低、左心室扩大。心肌炎患儿与正常对照组心肌酶、心肌肌钙蛋白I、C反应蛋白及MMP-1检测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对少儿心肌炎患者来说,血液中的MMP-1水平可能与其疾病无相关性。 王湛 黄晓忠 董晖 潘薇 吴贻全 林曙光 曹源 张紫芬关键词:MMP-1 心肌炎 少儿 胎儿心脏肿瘤的外科救治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总结1例胎儿心脏肿瘤外科救治的临床经验。方法患者32岁,孕30+周,发现胎儿心脏占位性病变2天,胎儿超声心动图示心脏单发不均质性占位病变,位于右心房,大小2.85 cm x2.25 cm,不能确定来源于心包还是心房内;三尖瓣环已受压50%,大量心包积液,在胎儿心脏受压明显的胎位时,出现胎心减慢现象。孕32周时实施胎盘支持下产时子宫外胎儿心脏外科救治手术。产科医师完成孕妇剖宫、胎儿脱离子宫、保留脐带和胎儿循环。胎儿正中开胸,打开心包,放出约30 ml清亮的心包积液,术中证实为右心房巨大肿瘤;由于产时子宫外胎儿手术时间有限,不能耐受体外循环,因此暂时保留右心房肿物,不缝合胸骨,确保有效缓解胎儿心脏受压情况,成功完成产时子宫外胎儿(心脏)手术后断脐娩出胎儿。生后第2天体外循环下切除右心房肿物,修补缺损的右心房。结果术后孕妇恢复良好;早产儿在心脏肿瘤切除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生长逐渐接近足月儿。心脏肿物的病例报告为良性血管瘤。结论通过多学科协助,在充分的术前准备下,可以安全进行产时胎儿心脏干预治疗。 庄建 温树生 周成斌 潘薇 韩凤珍 孙云霞 陈寄梅 梁杰贤 朱卫中 王树水关键词:胎儿 心脏肿瘤 室间隔缺损患儿介入治疗前后心肌酶谱及心功能变化的意义 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经导管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治疗前后心肌酶谱及心功能的变化。方法检测VSD患儿介入治疗前后血清肌钙蛋白(cTnI)、磷酸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AST水平,并通过超声心动图(UCG)测定其左室射血分数(LVEF),对治疗前后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介入治疗后VSD患儿较治疗前血清cTnI明显升高[(0.29±0.17)μg/Lvs(0.02±0.01)μg/L,t=9.0P<0.01],LVEF有所降低[(75.4±5.1)%vs(78.3±6.2)%,t=2.14P<0.05],血清CK、CK-MB、LDH、AST水平无明显变化(t=0.15,0.46,0.89,0.45Pa>0.05)。结论经导管VSD封堵术对患儿心肌酶及心功能有一定影响。予以相应的干预治疗仍是必要的。 孙裕平 潘薇 王文棣 马少春 王业军 王丽燕关键词:心肌酶谱 心功能 室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右心室起搏辅助下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效果观察及经验分析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探讨右心室起搏辅助下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RVP-PBAV)术治疗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AS)的效果及相关经验.方法 对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儿科2008至2013年所行的16例RVP-PBAV术的患儿资料进行分析,年龄6个月~15岁,中位年龄为5.4岁,体重8.5~59.0 kg,平均(22.3±16.5)kg,所有患儿术中、术后即刻均用导管测量跨主动脉瓣压差并观察主动脉瓣反流情况.术后随访1个月~5.5年.结果 所有患儿均成功进行RVP-PBAV手术,手术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球囊直径/瓣环直径0.86 ~1.12,导管测量跨主动脉瓣峰值压差由术前ΔP=(96±32)mmHg(1 mmHg=0.133 kPa)下降至术后即刻ΔP=(41±2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例为外科术后再狭窄;3例合并主动脉瓣2叶畸形,其中1例随访5.5年时因重度主漏行外科换瓣;其余患儿仍在随诊,主漏面积0 ~ 3.3 cm2,左心室射血分数57% ~ 78%.结论 RVP-PBAV治疗患儿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较安全可靠,RVP下扩张球囊易固定. 宋勇战 李俊杰 曾国洪 张智伟 李渝芬 钱明阳 潘薇 王树水关键词:主动脉瓣狭窄 儿童 儿童心肌炎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检测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评价血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与儿童心肌炎的关系,验证临床检测TIMP-1的意义。方法将年龄为1~14岁临床诊断为心肌炎患者9例与相匹配的对照组9例取血标本,测定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甜羟丁酸脱氢酶(HB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C反应蛋白及TIMP-1,并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结果超声心动图示心肌炎患儿射血分数显著降低、左心室扩大。儿童心肌炎患者TIMP-1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心肌炎患儿与对照组心肌酶、心肌肌钙蛋白Ⅰ、C反应蛋白及检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儿童心肌炎患者来说,血液中的TIMP-1水平可能能够显示其疾病的严重程度,且TIMP-1降低可能是心肌炎进展为扩张性心肌病的机制之一。 王湛 黄晓忠 潘薇 董晖 张政祥 吴贻全 林曙光 曹源 张紫芬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心肌炎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