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德顺

作品数:26 被引量:71H指数:4
供职机构:广东药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篇细胞
  • 8篇白细胞介素
  • 7篇肿瘤
  • 6篇基因
  • 6篇剪接
  • 6篇剪接变异体
  • 6篇白细胞
  • 6篇白细胞介素7
  • 6篇变异体
  • 4篇内皮
  • 4篇肝肿瘤
  • 4篇IL-7
  • 3篇血管
  • 3篇血管内皮
  • 3篇酸钠
  • 3篇缺氧
  • 3篇肿瘤细胞
  • 3篇克隆
  • 3篇基因表达
  • 3篇纯化

机构

  • 20篇广东药学院
  • 4篇同济医科大学
  • 4篇广东药科大学
  • 1篇桂林工学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深圳市第二人...
  • 1篇佳木斯大学附...
  • 1篇广东省第二人...
  • 1篇深圳市龙岗区...

作者

  • 26篇潘德顺
  • 11篇陈伟强
  • 5篇王迪浔
  • 4篇吴培诚
  • 3篇严思
  • 2篇于江洲
  • 2篇张德兴
  • 2篇彭羽瑜
  • 2篇郝天玲
  • 2篇冯凤兰
  • 2篇王振华
  • 1篇杨智承
  • 1篇董健卫
  • 1篇郑璇杏
  • 1篇古宏标
  • 1篇魏凤香
  • 1篇王来友
  • 1篇王莉
  • 1篇金小宝
  • 1篇张黎

传媒

  • 5篇解剖学研究
  • 3篇中国病理生理...
  • 3篇广东药学院学...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免疫学杂志
  • 2篇中国临床药理...
  • 2篇中国药物经济...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黑龙江医药科...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0
  • 2篇1998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复方抗菌凝胶生物活性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与方法通过探讨用MTT法检测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复方抗菌凝胶生物活性的试验参数,包括凝胶剂中卡波姆含量对测定的屏蔽作用、不同试剂对卡波姆组分屏蔽作用的解除、抗菌成分磺胺嘧啶银浓度以及EGF含量对复方凝胶检测方法的影响作用等,建立一套适合用于EGF复方抗菌凝胶剂生物活性的检测方法。结果优选出的最佳条件:EGF质量分数为20μg/g,卡波姆质量分数为1.0%,用尿素+PBS+甘氨酸作屏蔽剂,磺胺嘧啶分数浓度为0.5%~2.0%。结论本文方法可快速准确地对EGF复方凝胶活性进行检测,从而为复方凝胶剂的开发提供条件。
吴培诚吴园园潘德顺卢安根
关键词: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磺胺嘧啶银
CD80分子共刺激T细胞联合苯乙酸钠抗肿瘤的实验研究
2000年
目的 :研究分化诱导剂苯乙酸钠处理肝癌细胞后 ,其对CD80 (B7- 1)分子活化的T细胞杀伤敏感性的变化。方法 :将CD80共刺激的人T淋巴细胞与苯乙酸钠处理的肝癌细胞共同培养 ,用噻唑蓝法 (MTT)检测T细胞粘附肿瘤细胞和杀伤肿瘤细胞活性 ,取上清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结果 :苯乙酸钠处理肝癌细胞BEL - 740 2和SMMC - 772 1后 ,T细胞对其杀伤敏感性明显增加 (P <0 0 1) ,明显增加T细胞与肿瘤细胞之间的粘附性 (P <0 0 5 )和T细胞产生TNF -α的能力 (P <0 0 5 )。结论 :苯乙酸钠处理肝癌细胞能增加T细胞对其杀伤活性。
潘德顺陈伟强王迪浔
关键词:肝细胞瘤T细胞肿瘤坏死因子
苯丁酸钠对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株p21和survivin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苯丁酸钠对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株的生长、凋亡及其对p21和survivin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法检测苯丁酸钠对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株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研究苯丁酸钠对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株的细胞周期阻滞和诱导凋亡作用,应用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p21和survivin基因的转录和表达。结果实验表明苯丁酸钠对Tca8113细胞株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苯丁酸钠诱导Tca8113细胞株G1期阻滞和细胞凋亡;苯丁酸钠能使p21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升高,同时survivin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下降。结论苯丁酸钠通过刺激p21表达增加和抑制survivin的表达,从而抑制Tca8113细胞株增殖,诱导细胞G1期阻滞和细胞凋亡;并且p21mRNA水平的上升和survivin mRNA水平的下降变化呈负相关(rs=-0.548,P<0.01),二者蛋白表达的变化亦如此(rs=-0.514,P<0.01)。
潘德顺陈伟强
关键词:苯丁酸钠P21SURVIVINTCA8113细胞株基因表达
整合欧美经验的新型教学模式在药理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基于学习小组的学生讲授结合教师评讲的"结合式教学模式"在药理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广东药学院2009级的4个班级共248人为实验组,采取结合式教学法;另外同级4个班251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期末分别对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药理学考试优良率为34.7%,对照组为20.3%,前者明显高于后者(χ2=9.963,P<0.01),两者的及格率分别为90.7%和85.7%,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2.652,P>0.05)。问卷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认为结合式教学法加强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药理学学习兴趣。结论整合了欧美药理学教学模式的结合式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综合能力。
王来友潘德顺潘雪刁杨智承
关键词:药理学学生讲授
人肝肿瘤细胞选择性白细胞介素-7剪接变异体cDNA的克隆和序列测定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寻找人肝肿瘤细胞选择性的白细胞介素 - 7(IL - 7)剪接变异体。方法 :运用自行设计的IL -7引物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 ,分离正常肝组织、原发肝癌组织、培养肝癌细胞株IL - 7mRNA ,再对电泳所获条带进行克隆、测序。结果 :正常肝组织、原发肝癌组织、培养肝癌细胞株 (BEL - 74 0 2和SMMC - 772 1)都能检测到IL - 7mRNA ,而且从肝癌组织、培养肝癌细胞株分离出 1条新带 ,经亚克隆及测序 ,证实该条带系人IL -7基因cDNA第 4外显子缺乏所致。结论 :肝癌组织及培养的肝癌细胞株存在选择性IL - 7剪接变异体。该变异体的发现 。
潘德顺吴培诚孔凡虎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7肝肿瘤剪接体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7蛋白的表达、复性和纯化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表达、复性和纯化重组人白细胞介素7(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7,rhIL-7)蛋白,为其功能研究打下基础。方法在已经对IL-7基因TA克隆的基础上进行亚克隆,插入pET-21b载体中,构建rhIL-7的原核表达载体,阳性克隆经测序成功后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优化rhIL-7蛋白表达条件,并对表达的蛋白进行复性及纯化,利用免疫印迹鉴定重组蛋白。结果表达的蛋白与预期相对分子质量17 400相符,经优化后确定蛋白表达条件为:诱导温度为37℃、IPTG诱导浓度为1.0 mmol/L、诱导时间为2 h,且rhIL-7的复性效率较好(约50%),纯化后蛋白纯度高达95%以上,并经Western blot证实表达的蛋白为rhIL-7。结论成功获得高纯度的rhIL-7复性蛋白。
彭羽瑜陈鉴华严思李晓波金小宝朱家勇潘德顺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7复性纯化
缺第4外显子的IL-7剪接变异体的表达、纯化与活性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构建、表达和纯化缺乏第4外显子的IL-7剪接变异体IL-7δ4(interleukin-7 splice variant lacking exon4,IL-7δ4),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将TA克隆成功的IL-7δ4基因克隆至p ET-21b载体中,构建p ET-21b-IL-7δ4的原核表达载体,阳性克隆经测序正确后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IL-7δ4重组蛋白的表达、复性、纯化、Western blot法鉴定,分析其对外周血单核细胞凋亡蛋白BCL-2表达及凋亡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 ET-21b-IL-7δ4,表达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 400,与预期大小一致;复性效率较高(约65%),纯化后获得的蛋白纯度大于95%,Western blot证实其为rh IL-7δ4;与对照组比较,rh IL-7δ4能明显诱导外周血单核细胞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并抑制其凋亡(P<0.01)。结论成功表达高纯度且具有生物活性的rh IL-7δ4复性蛋白,它能明显上调外周血单核细胞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起抑制PBMCs凋亡作用。
陈鉴华严思李小波金小宝朱家勇潘德顺
关键词:剪接变异体纯化活性鉴定
Epo 3'-端增强子对内皮细胞缺氧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录的影响被引量:4
1998年
体外合成红细胞生成素(Epo)3'-端增强子野生型及突变型片段,借助脂质体转入培养的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用半定量RT-PCR方法测定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结果发现:①内皮细胞在常氧下培养有VEGF基因转录,mRNA量吸光度(A)值为2.32±0.36;②缺氧4h时VEGF基因转录增加,mRNA量(A)值为4.71±0.52,与常氧组比较PO.05。结果提示:在VEGF基因序列中可能存在Epo 3'-端增强子片段,它参与了内皮细胞的缺氧反应。
潘德顺于江洲郝天玲金咸瑢王迪浔
关键词:红细胞生成素缺氧血管内皮基因转录
McAb共刺激PBLs介导肝癌细胞凋亡与CPP32基因表达的关系
2000年
潘德顺陈伟强王迪浔
关键词:肝肿瘤细胞凋亡共刺激
葛根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干预作用被引量:20
2010年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葛根素处理组;采用左冠状动脉结扎法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缺血开始及再灌注即刻由尾静脉注射葛根素20mg/kg,缺血1h,再灌注6h后取血检测缺血再灌注后心肌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和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含量,RT-PCR测定缺血再灌注后心肌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含量。结果葛根素组血清CK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MPO和MDA的活性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ICAM-1mRNA含量较模型组低(P<0.01)。结论葛根素可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反应,这可能是其发挥心肌保护机制之一。
潘德顺陈伟强
关键词:葛根素再灌注损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