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洪天华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世界遗产
  • 1篇地质遗产
  • 1篇遥感
  • 1篇遥感技术
  • 1篇遗产
  • 1篇如何看待
  • 1篇世界遗产保护
  • 1篇世界遗产名录
  • 1篇资源管理
  • 1篇自然景观
  • 1篇文物古迹
  • 1篇吴哥
  • 1篇习俗
  • 1篇习俗文化
  • 1篇联合国教科文...
  • 1篇景观
  • 1篇看待
  • 1篇环境监测
  • 1篇环境遥感
  • 1篇激励机制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联合国教科文...
  • 1篇中国科学院遥...

作者

  • 4篇洪天华
  • 3篇霍斯佳
  • 1篇王萌
  • 1篇周伟

传媒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中国科学院院...
  • 1篇中国文化遗产
  • 1篇世界遗产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天眼”助力遗产保护--吴哥世界遗产环境遥感监测与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2013年6月,吴哥世界遗产管理局(简称"APSARA")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简称"HIST")签署协议,开展"吴哥环境遥感"项目合作,以有效阻止库仑山原始森林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防止城市过度扩张和水资源过度开采,避免地面发生沉降。合作项目利用多时相多源的空间影像数据,对吴哥世界文化遗产地周边环境进行了基于空间影像分类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发现了诸如森林砍伐、城市扩张等问题。采用长时间序列多极化的雷达遥感数据,结合其他长期观测数据,综合研究了吴哥遗产地及其周边地表形变与地下水位、地质结构等因素的关系。号称"天眼"的遥感技术具有大尺度、周期短、时间序列长、成本低等诸多优势,将其应用于文化遗产监测与保护,可弥补传统技术的不足,为遗产地管理者提供更加方便、直观、系统的数据与技术支持。
洪天华王萌霍斯佳
关键词:吴哥世界遗产遥感技术环境监测
地质遗产资源管理研究浅析——以中国南方喀斯特为例被引量:1
2013年
中国南方喀斯特于200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南方喀斯特包括云南石林,贵州荔波,武隆喀斯特三处自然遗产地,总面积146016hm2。本文首先将其基于全球视角进行对比研究,通过与多处世界闻名的喀斯特类自然遗产的综合对比最终揭示了中国南方喀斯特的显著价值。自2007年申遗成功后,遗产地经济飞速发展,本文通过一元地理回归模型对三处遗产地进行了综合分析,试图为该地资源环境的发展构建科学的理论体系。另外,文中归纳总结了该处世界遗产地存在的问题,诸如过度开发,地质灾害,石漠化等。最后,文中提出了该遗产地的保护对策,包括科学管理,灾害预警系统等,以促进该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
霍斯佳洪天华周伟
关键词:地质遗产资源管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激励机制探析
2007年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各类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而能否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稳住人才并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工作潜力.则是组织能否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形成竞争优势的关键。作为一个拥有众多会员国的国际组织,联合围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0”)在过去61年的运行中.成功地建立起了一套切实可行的人才激励机制。本文基于对UNESCO各种激励措施的剖析,系统分析了其人才激励机制。
洪天华
关键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激励机制
如何看待空间技术在世界遗产保护中的应用
2012年
世界遗产现状及面临的威胁 世界遗产是人类罕见的、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是了解我们居住地球的演化历史、认识人类自身进化发展、理解不同民族的习俗文化的"物证"。截至2012年7月,共有962项遗产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745项,自然遗产188项,文化与自然双遗产29项,分布在157个国家。
洪天华霍斯佳
关键词:世界遗产保护世界遗产名录自然景观习俗文化文物古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