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淼

作品数:42 被引量:62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部属(管)医院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航空宇航科学技术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会议论文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6篇腭裂
  • 8篇全反式
  • 8篇腭突
  • 7篇术后
  • 7篇畸形
  • 7篇MES
  • 6篇全反式维甲酸
  • 6篇维甲酸
  • 6篇细胞
  • 5篇平阳霉素
  • 5篇颌面
  • 5篇P21
  • 4篇缺损
  • 4篇颌面部
  • 4篇面部
  • 4篇口腔
  • 4篇SMAD2/...
  • 3篇胚鼠
  • 3篇颌骨
  • 3篇颌骨缺损

机构

  • 42篇中山大学
  • 2篇广州市儿童医...
  • 2篇澳门镜湖医院
  • 1篇广东药学院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作者

  • 42篇汪淼
  • 36篇侯劲松
  • 36篇黄洪章
  • 19篇杨小平
  • 14篇王剑宁
  • 12篇董诗怡
  • 10篇张亚东
  • 10篇唐海阔
  • 5篇廖贵清
  • 5篇陈沐
  • 5篇王成
  • 3篇曾融生
  • 3篇王伟财
  • 3篇潘朝斌
  • 2篇黄秋雨
  • 2篇翁军权
  • 2篇陈亦阳
  • 2篇陈莺
  • 2篇陶谦
  • 2篇王雅雯

传媒

  • 10篇中华口腔医学...
  • 8篇首届华南国际...
  • 5篇中国口腔颌面...
  • 5篇广东省口腔医...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华医学美学...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年份

  • 6篇2016
  • 1篇2015
  • 9篇2013
  • 4篇2012
  • 10篇2011
  • 7篇2010
  • 5篇2009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tRA影响P21在MEE/MEs中表达变化的研究
李泓钰王伟财董诗怡张亚东汪淼王剑宁侯劲松杨小平黄洪章
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MES
唇腭裂术后成人颌面部畸形的序列治疗
目的:通过研究因唇腭裂及手术导致颌面部畸形的治疗,探讨序列治疗的方式及效果.方法:22例唇腭裂患者在幼儿时进行唇腭裂治疗,成人后出现颌面部畸形.通过术前正畸、正颌手术、牙槽突裂植骨、术后正畸治疗、义齿修复以及软组织矫正等...
王剑宁曾融生黄洪章杨小平汪淼
口腔颌面部IgG4相关硬化性疾病15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IgG4相关硬化性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临床和病理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15例口腔颌面部IgG4相关硬化性疾病的临床特征及组织病理学改变进行观察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5例IgG4相关硬化性疾病患者平均年龄63.4岁,男女比为4:1。发病部位分别为颌下腺(12例)、腮腺(2例)、颌下区淋巴结(1例),临床表现无显著特异性,均呈无痛渐进性肿大。涎腺病理改变为腺泡萎缩,间质硬化伴较多IgG4阳性的浆细胞浸润(IgG4阳性细胞的绝对值大于50/HPF,IgG4+/IgG+细胞的比值大于40%)。淋巴结病理改变为反应性淋巴滤泡增生,生发中心进行性转化,滤泡间区硬化伴较多IgG4阳性的浆细胞浸润(IgG4阳性细胞的绝对值大于50/HPF,IgG4+/IgG+细胞的比值大于40%)。结论 IgG4相关硬化性疾病是少见的疾病,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最终诊断有赖于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确诊。
汪淼侯劲松黄洪章肖刚
关键词:颌下腺腮腺颌下淋巴结
婴幼儿腮腺咬肌区静脉畸形的平阳霉素局部硬化治疗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婴幼儿腮腺咬肌区静脉畸形的无创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腮腺咬肌区静脉畸形19例,隔周1次,连续4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不能治愈者,间隔1周开始第2疗程治疗。记录病变转归和不良反应,追踪随访,评价疗效。结果经过3~8次局部注射,16例患儿完全治愈,腮腺咬肌区病变消退,表面皮肤色泽正常。注射期间未见局部溃疡,无过敏病例。随访1~3年,未见复发,无瘢痕形成及面神经损伤症状。3例病变范围较大的患儿,注射1疗程后因疗效不显著,分别改行手术或翻瓣激光联合平阳霉素腔内注射治疗,随访可见手术瘢痕,腮腺咬肌区轻度凹陷畸形,手术治疗的1例出现面神经损伤症状,3例均无复发。结论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腮腺咬肌区静脉畸形治愈率高,不遗留瘢痕,不损伤面神经,是值得推荐的治疗方式。但对大范围的静脉畸形疗效较差,需配合其它治疗。
侯劲松唐海阔汪淼李唐新杨小平廖贵清黄洪章
关键词:婴幼儿腮腺咬肌区静脉畸形平阳霉素
atRA诱导C57BL/6N胎鼠腭裂机制的研究
本文对atRA是否通过Smad2/3影响胚胎腭间充质细胞周期分布进行了深入研究。 方法和结果: 第一部分atRA诱导C57BL/6N小鼠腭裂模型的建立与形态学观察 方法: 1.建立...
汪淼
关键词:腭裂临床治疗学维生素A
文献传递
RBP4在atRA诱导的EPM中的表达变化
研究目的: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4 (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RBP4)在全反式维甲酸(retinoic acid,atRA)诱导的腭裂中的胚胎腭间充质(embryonic palatal mes...
董诗怡张亚东李泓钰汪淼王剑宁侯劲松黄洪章
关键词:RBP4
文献传递
RNA干扰原代培养胚胎腭间充质细胞Smad2/3基因对atRA阻滞细胞周期作用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证实atRA可以通过Smad2/3作用于p21,从而导致胚胎腭间充质细胞周期受阻而出现腭裂。方法:原代培养胎鼠胚胎腭间充质细胞并进行鉴定。采用RNA干扰原代培养胚胎腭间充质细胞Smad2/3基因后,Western印迹检测Smad2/3、pSmad2、pSmad3和p21的蛋白表达水平及干扰后细胞周期的变化。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经过免疫组化鉴定,证实原代培养C57BL/6N胎鼠腭突间充质细胞成功,并且Smad2/3siRNA可以有效干扰Smad2/3在原代培养MEPM细胞中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证实,Smad2/3siRNA可以通过敲减atRA诱导的Smad2/3表达增高现象,继而降低atRA诱导的p21表达增高现象。此外,Smad2/3siRNA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atRA诱导的胎鼠腭突间充质细胞G1期阻滞现象。结论:Smad2/3通过p21参与atRA诱导的胚胎腭突间充质细胞G1期阻滞现象。
汪淼侯劲松黄洪章
关键词:全反式维A酸腭裂P21SMAD2/3
p21^(Waf1/Cip1)蛋白在侧腭突MEE/MES消失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p21 Waf1/Cip1(p21)蛋白与调控p21的相关蛋白Jag1、Jag2、Notch1在正常胎鼠和腭裂模型侧腭突胚胎上皮,特别是胚胎腭中线上皮细胞、胚胎腭中线上皮带中的表达及变化,初步研究p21蛋白在胚胎腭中线上皮细胞、胚胎腭中线上皮带消失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实验组为全反式维A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 RA)诱导建立的C57BL/6J胎鼠腭裂模型,对照组用同等剂量玉米油喂养孕鼠。在鼠孕期第13.5天(gestation day,GD13.5)、GD14.5、GD15.5、GD16.5解剖取得胎鼠腭突,吖啶橙染色观察腭突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p21与Jag1、Jag2、Notch1在胎鼠侧腭突上皮的表达。结果:实验组Jag1、Jag2、Notch1、p21在各个时间点均呈阴性表达。在GD14.5、GD15.5,对照组Jag1、Jag2、Notch1、p21在胚胎腭中线上皮带细胞内均有阳性表达。在GD15.5,对照组胚胎腭中线上皮带消失,腭突基本融合;实验组则胚胎腭中线上皮细胞未消退,形成腭裂。在GD16.5,Jag1、Jag2、Notch1在侧腭突所有被覆上皮仍有阳性表达,p21仅在鼻腔侧有微弱阳性表达。结论:在胎鼠侧腭突发育过程中,存在Jag1、Jag2、Notch1、p21特定时空的差异表达。结合前期试验,提示p21参与侧腭突上皮的凋亡与分化,尤其参与了ΔNp63在胚胎腭中线上皮细胞、胚胎腭中线上皮带消失过程中的作用。
李泓钰张亚东董诗怡王伟财王剑宁汪淼黄洪章
关键词:P21WAF1/CIP1ΔNP63NOTCH
正颌联合正畸矫治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
目的:以正颌外科手术联合正畸治疗的方法矫治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恢复患者良好的咬合关系和面部外形.方法:本组病例共31例,男12例,女19例,年龄17-29岁,平均22.4岁.31例中单侧腭裂28例,双侧3例,Ⅱ°腭裂7...
杨小平曾融生杨辛王剑宁汪淼侯劲松黄洪章
△Np63在胚鼠侧腭突MEE/MES消失过程中作用机制
研究目的:探讨△Np63在胚胎腭中线上皮(medial edge epithelial,MEE)/胚胎腭中线上皮带(medial epithelial seam,MES)消失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建立腭裂模型,实验...
董诗怡张亚东李泓钰汪淼王剑宁侯劲松黄洪章
关键词:△NP63腭裂MES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